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解放日报》10月17日刊登余秋雨关于 “上海世博会文化构想”的演讲及答问。在谈到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时,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元素的当代的生命载体,我们每个人的高贵、自信、欢乐等就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队伍后来成了“第一中国元素”。他们讲着流畅的外语,为外宾指路,帮助他们搬运行李,甚至帮助他们购物,给他们介绍国内的山川名胜、风物特产……他们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以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感染着外宾,他们成了中国元素的体现者。
请你写出一种“中国元素”,并对这一“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精神风貌作简要说明。(100字左右)
答: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解放日报》10月17日刊登余秋雨关于 “上海世博会文化构想”的演讲及答问。在谈到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时,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科学家新奇实验发现人类嗅觉超乎想像
据有关媒体18日报道,通过将一些大学生的眼睛蒙起来并让其爬过草丛仅靠嗅觉追踪巧克力的香味,科学家们发现了人类的嗅觉能力超乎他们的想像。以前的看法是,人类并不具备这样的嗅觉能力。
该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会将从每个鼻孔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并以此得到其来源的线索。并认为狗、老鼠和其他哺乳动物也是如此,这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的大相径庭。人们比较了通过每个耳朵对声音来源进行定位的过程。但主流观点认为:哺乳动物在嗅觉方面不能如此,因为它们的鼻孔距离太近以至于不能取得不同的信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诺姆•索贝说:“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在星期天与研究生杰斯•波特以及其它人在学术杂志《神经科学》的网站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该论文将会被刊登在明年1月份的杂志上。这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两个鼻孔”观点的论文,但一位熟悉这一邻域的专家,费城蒙内尔化学嗅觉研究中心的神经专家查尔斯•维所奇说:“索贝及其同事现在开启了对其全面研究的大门。”这篇新论文共报告了五项实验。其中一项采用在戏剧中常用有于制造烟雾的粒子来证实人类鼻孔在空中真的嗅取不同的区域。
但论文的大部分注重的是一群主修心理学的大学生在伯克利大学校园中的一块草皮上的表现。还有一项户外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人们是否能用鼻子沿着30英尺长的巧克力香味追踪,整个过程需要在草地上蜷着腿。该追踪采用的是有香味的绳子,32名参预者都被蒙上了眼睛、戴上厚手套和护膝、护肘以确保他们不会看到或感觉到。他们还戴上了耳罩。
在开始前,他们都看了如何正确追踪香味的录像----就是需要把鼻子放到地面上。波特说:“人们并不真想这样做,三分之二的人成功找到了香味,但当其鼻子被塞紧后,没人能做得到。”另一项实验发现人们在实践后会做得更好。然而在有一项有14人参与的实验中,参与者用两个鼻孔比只用一个时做得更好。在用两个鼻孔时有66%的人成功,而在只用一个鼻孔时只有36%的人成功。但这真的意味着他们的大脑会从两个独立的信号中受益吗?也许信息是一样的,或者可以解释为与只用一个鼻孔相比,用两个时人们能嗅到更多的气味,获得更强的信号。
为了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对其中全程参与的四人重新进行了实验。这次在他们鼻孔上安装了可以控制其鼻孔内气流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理解为普通鼻子的扩展,有两个孔用来吸气,每个孔单独作用于一个鼻孔,而其他装置只有一个孔。它吸入了五种同量的不同气味,但模仿了只有一个大鼻孔的效果。当在一个鼻孔上装上该装置后,参与者们成功的更少并且更慢。研究人员称,这对人们从两个鼻孔中获益更多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7年1月11日《科技生活》)
小题1:下列各项中符合“主流观点”的一项是()
A.科学家通过将一些大学生的眼睛蒙起来并让其爬过草丛仅靠嗅觉追踪巧克力的香味的试验,发现了人类嗅觉能力超出想像。 |
B.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鼻孔距离太近以至于不能取得不同的信息,因此不能像人类大脑一样从每个鼻孔取得的信息并进行比较。 |
C.诺姆•索贝及杰斯•波特在学术杂志《神经科学》网站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提出“两个鼻孔”的观点。 |
D.诺姆•索贝的论文报告了五项实验,包括采用在戏剧中常用有于制造烟雾的粒子来证实人类鼻孔在空中真的嗅取不同的区域。 |
A.科学家进行户外实验目的就是观察人们是否能用鼻子沿着30英尺长的巧克力香味追踪,整个过程需要在草地上蜷着腿。 |
B.科学家通过观察一群心理学大学生在伯克利大学校园一块草皮上的表现,证实了人类的嗅觉能力如同狗、老鼠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出色。 |
C.与只用一个鼻孔相比,用两个时人们能嗅到更多的气味,获得更强的信号,这是户外实验的结果。 |
D.科学家证实,“两个鼻孔”的观点与大多数科学家大相径庭,但一项有14个人参加的试验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 |
A.科学试验表明,与一个鼻孔相比,人们从两个鼻孔中获益更多的观点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
B.科学家通过“大学生仅靠嗅觉追踪巧克力的香味”的试验,发现了人类与哺乳动物的嗅觉能力异样乎寻常。 |
C.科学试验表明,哺乳动物在嗅觉方面因为它们的鼻孔距离太近以至于不能取得不同的信息。 |
D.一项户外实验观察人们是否能用鼻子沿着30英尺长的巧克力香味追踪,这个试验证明大多数同学都取得了成功。 |
阅读米勒 郑小琼
我收到这些画作时,心中竟充满如此多的感伤,有关一些宏大的词语不断地涌了上来,我感觉我铺开的不再是画作,而是广阔的原野,那是我的川东平原,亲人们全都站在这画作之中了。这便是米勒吗?
我不断地倾心于他画中的忧郁。心就像一张巨大的原野,生命总会在原野上或多或少留下一些感受。在苍茫的辽阔的大地上,我只是一个倾听者,倾听着米勒不急不缓、有些伤感的诉说。田野是一片无穷的诱惑,它不断地吸引着我。我想此刻我应该如同那位老妇人一样弯下腰来,拾起每一株遗失在大地上的麦穗。她多么像我年迈的祖母啊,我多想走近她,去握住她那双充满了沧桑的手,去为她分担一些来自生活的贫困而产生的忧郁。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我常常会跟在祖母的背后去收获后的田野上拾麦穗,祖辈父辈对每一粒粮食都是那样的充满了敬畏之情,那种敬畏是如今没有感受饥饿滋味的人无法理解的。每当祖母看到被人不小心踩到泥里的麦穗条时,她总会一边小心翼翼的从泥里抽出那些麦穗,一边说着“作孽啊!作孽啊!”她会顿然神伤,然后会对年幼的我说起在她生命经历过的荒年来。
此刻,正在读画的观众,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原野上低着头颅,拾着艺术的麦穗。
我第一次知道米勒是从上世纪那个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开始,是那个疯疯癫癫留着两撇向上翘起的胡子的西班牙画家让我认识米勒的。达利是如此说的,他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书,教室的门上挂着米勒的《晚钟》,每次看到那幅画,他说他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那个低头默祷的农妇犹如现代圣母,那个脱了帽子规规矩矩垂掩沉重的头的农夫像一个被压抑的灵魂,米勒笔下那淡淡的哀愁气氛,就像他在回忆童年,使他难以忘怀。
当我不断打量着米勒的《拾穗者》,不由得想起一个诗人的诗句来:“拾穗者弯下腰来/整个天空弯下腰来/要是天空再旧一些/如同农妇身上的衣服/天空就是又一个拾麦穗的农妇”一直以来,我对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都怀着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是来自于他们作品的本身,在他们作品之中,我看到人类一种来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对世俗的关心与属于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对现实生活的敏感与怜悯之心。
有一次,我独自置身于小房子里,关上窗帘,不断翻阅着那本印刷品上的米勒画集。他画中的人物是那样的平凡而温柔敦厚,朴实而安分守己。我想起了我乡下的父老乡亲,他们两者之间是如此相像,有时你会以为画中的人就是他们,或者他们是画中的人走进了现实中。黄昏之时,身心疲惫了,当你坐在那里,你突然目睹这画中的一个个疲惫的农妇或者是佝偻的老人,你不能不被人类自身命运的不同而大为感伤。我一直倾心于米勒画中的那种迟暮气息,一种枯涩的黄,袅袅穿过乡村的原野,生命在沉重的现实中长出了善良的翅膀,在悲天悯人的哀愁中,我们终于感受到了现实。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一直企图让金黄色的余晖变成一双天使的翅膀,会把那一种不幸与悲伤带走。他的画如同我童年记忆中老了的辘轳一样,让我不断地回味着,在回忆之中学会了深刻与旷达。
我愿在这样的黄昏遍布的房间里,在宁静中铺开米勒,然后让自己沉浸在落日的温暖与哀愁中。 (2006.12.22《河北日报》)
小题1:作者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原野”,请简要阐释“原野”的含义?
小题2:作者由米勒《拾穗者》联想到祖母的“作孽啊,作孽”的情态和语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小题3:阅读全文,请回答问题
⑴“在原野上低着头颅,拾着艺术的麦穗”,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⑵“在宁静中铺开米勒,然后让自己沉浸在落日的温暖与哀愁中”,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
A.关羽斩颜良后,曹操盛赞其为“神人”,关羽却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曹操听罢大惊,要左右今后减之,不可轻敌,并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三国演义》) |
B.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席上,冯乐山向高家提亲事,要把自己的外甥女许配给觉民,并建议马上订婚,高老太爷一口应允。(《家》) |
C.堂·吉诃德为了出游,精心做了如下的准备:用铁皮做了一只头盔,为自己骨瘦如柴的马去了个高贵的名字——罗西南特,花8天时间给自己设计了个响亮的称号: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暗自为邻村的意中人取了个贵妇人的名字,并说服农夫桑丘做他的侍从。(《堂·吉诃德》) |
D.在赴西伯利亚服苦役的路途上,玛丝洛娃认识了政治犯西蒙松。西蒙松腼腆、谦虚、意志坚强,他非常尊重和体贴玛丝洛娃,并爱上了她。当西蒙松坦率地告诉聂赫留多夫他要和玛丝洛娃结婚时,聂赫留多夫在为他们的结合而高兴地同时,又感到一些失望。(《复活》) |
葛朗台一生悭吝,但偶尔也有他自以为“大方”的惊人之举,试简述其“大方”之二三事。
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信任与政治不信任是并存的。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成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该社会信任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底线,那么政治信任则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因此,政治信任是政治学研究社会转型理论中的一个特别关注的命题。但是,在政治实践中,政治信任与政治不信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信任是因为存在着政治不信任的危机而显露它的重要性,而且政治信任和政治不信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和政治不信任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作用同样重要,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政治信任和政治不信任作为政治学研究的问题,与伦理学研究的社会信任和社会不信任是不完全相同的。从理性上说,政治不信任并不一定都意味着社会道德和个人人格上有问题。政治信任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政治不信任也未必都是消极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政治不信任并不一定是坏事,不应该看作是消极的,更不应该不作分析地看作是负面的以至反面的东西。
在政治学领域里,政治不信任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对政治制度的设计、建设和运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地说,政治制度的构建所作的政治规范,诸如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都是以政治不信任的设定为逻辑起点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制度建设中问责制、质询制的制度设计都是根据政治不信任的预设而制定的,如果不作这样的预设或作相反的预设,即政治信任,那就根本不需要问责制和质询制。这里的政治逻辑是很辩证的。问责制度和质询制度是以政治不信任的预设而制定的,但这个制度设计预期目的是要达到政治信任的社会效果;在政治过程中,通过问责和质询的制度运作取信于民,积极提高公权力的公信力。其他还有审计制、双规制度等等,无不都是这个道理
转型期的政治过程中,政治不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它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起动结构作用。30 年前,没有对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制度的政治不信任,就不会出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事实告诉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许多重大改革都起始于对传统政治体制的政治不信任。道理很简单,任何改革,任何革命,都是不破不立,政治不信任是破的启蒙,是起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年马克思向一切旧制度宣战时,提出了“怀疑一切”。
(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1期)
10.下列有关“政治信任”于“政治部信任”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取决于政治政治信任。
B.政治信任和政治不信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政治发展和稳定起着同样的作用。
C.许多政治制度的建设都是根据政治不信任的预设而制定的,所以政治不信任的作用更重要。
C.正是对传统政治体制的不信任,才有改革或重大改革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信任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底线,政治信任则是基础。
B.政治不信任的危机,凸显了政治信任的重要性。
C.为了取得政治信任,党和政府才建立了问责制度和质询制度。
D.马克思提出的“怀疑一切”就是政治不信任。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治不信任是消极的。
B.政治信任与政治不信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C.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都是以政治不信任的设定为逻辑起点的,因为它在政治学领域里,有积极作用。
D.30年前小岗村的农村改革的原因即源于政治不信任。
最新试题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l0-7mol.L-1,据此无法求出水中c(OH-)B.已知M
- 2请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In your spoken Endlish class, your tea
- 3下图为某反应的焓变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B.X能量一定高于M C.该反应为放
- 4下列事件中能够直接体现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是[ ]A.全国各地开展的送温暖活动 B.全国各地开展的打黑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 6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材料和用具:100mL量筒、20W至500W的台灯
- 7I like getting up very early in summer. The morning air is s
- 8若S=A11+A22+A33+A44+…+A100100,则S的个位数字是( )A.8B.5C.3D.0
- 9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保护森林B.法制教育和管理C.易地保护D.就地保护
- 10随着“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的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010年,山东省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习、进修、时
热门考点
- 1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8米后向左转45°,再沿直线前进8米后,又向左转45°,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
- 2下列 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
- 3在△ABC中,若│sinA-│+(-cosB)=0,则∠C=_______度.
- 4This is not _______ book. _________ is in the schoolbag.A. m
- 5读半球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判别图中“+”号是 _(南、北)极。(2)请写出下列两个点的坐标
- 6如图,在中,AB=AC,D是底边BC的中点,作DE⊥AB于E,DF⊥AC于F 求证:DE=DF. 证明:①. 在BDE和
- 7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小题都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来评定分数).(1)我国各级
- 8设a、b、c、d、m、n∈R+,P=ab+cd,Q=ma+nc•bm+dn,则有( )A.P≥QB.P≤QC.P>QD
- 9下图是某菜农使用的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 10其中,并且,则实数对表示平面上不同点的个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