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伦理学创新与方法论转换(节选)
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思,伦理学本身的创新问题在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不言而喻,伦理学创新涉及许多复杂问题,其中最主要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基础理论创新,而其前提和基础则在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创新。然而,通常人们只是着眼于新立场和新视野的寻求,而对于这些立场视野之间的内在关联则往往重视不够。其结果,虽然新主张和新看法接连不断,但真正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却难以确立。
当代中国伦理学创新的前提之一,是对其学科性质要有一个正确理解与合理设定。然而,恰恰在此问题上人们观点分歧最大。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早已有所谓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和对话伦理学等不同类型,它们分别代表着“科学的”、“价值的”、“逻辑的”和“商谈的”等不同性质伦理学。对伦理学性质的不同理解,在国内学者中也早已出现。例如,有的主张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有的则强调伦理学是一门主体性的“人学”。有的认为伦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和实现优良道德的“描述性科学”;有的则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人的存在意义及其合理生活方式的一门“特殊价值哲学”。有的主张伦理学是以幸福为目的的“价值学科”;有的则强调伦理学是研究为人之道和为人之学的“人学价值论”。
上述种种不同看法意味着,没有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就没有伦理学的发展和创新。在此意义上说,不同看法存在本身并非坏事,相反,它倒是伦理学发展和创新的必由之路。但是,伦理学作为一门特殊学科,毕竟有其特殊性质,不可能总是见仁见智。谈到哲学方法,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真正的方法应当是与其内容相一致的方法。伦理学也同样如此。它之所以应当确立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乃是因为伦理学对象本身就是价值与事实的有机统一。毋庸置疑,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应当如何生活的价值规范学科,它要给人们提供符合人的发展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价值原则和伦理价值规范,因而首先是一门特殊的价值学科。然而,正像其他任何价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矛盾和现实困境一样,道德价值原则与伦理价值规范,也并非脱离现实存在的人的主观情感意志的某种抽象表达。
由此而言,当代中国伦理学就应当是一门事实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事实性,意味着它的对象的客观性和实然性,决定了它的方法的描述性和性质的科学性;其价值性,则意味着它的内容的主体性和应然性,决定了它的方法的超越性和性质的理想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伦理学从“事实如此”直接推出“应当如此”。实际上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中介,那就是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道德矛盾和人与人的现实交往关系的伦理困境。伦理学本是一门既研究道德伦理生成和发展规律,同时又为人的应然生存方式和理想交往关系提供道德价值原则和伦理价值规范的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双重性质学科。(选自光明网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崔秋锁)
小题1:下列有关伦理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伦理学创新最主要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基础理论创新,而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创新是其前提和基础。 |
B.对伦理学性质的不同理解,在国内学者中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阻碍伦理学的发展和创新。 |
C.中国伦理学应是一门事实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和实然性的特点。 |
D.伦理学的价值规范是人和人的现实交往关系中所存在的伦理困境的一种理想超越和否定表达。 |
A.伦理学的创新不应只着眼于新立场和新视野的寻求,而要高度重视立场视野之间的内在联系。 |
B.道德价值原则与伦理价值规范是根源于人的生活世界的道德事实矛盾和伦理现实困境。 |
C.中国的伦理学应按照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分类方法早日界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
D.确立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论是解决中国伦理学学科性质的可能路径之一。 |
A.究竟如何界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目前伦理学发展和创新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
B.现代西方伦理学划分的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和对话伦理学等不同类型,意味着人们对伦理学性质存在不同理解。 |
C.通过道德矛盾和伦理困境的这种中介桥梁,伦理学的事实性质和价值性质实现了有机统一。 |
D.价值性为事实性的生成提供现实基础和事实根据,事实性则为价值性的升华展现应然方式和理想状态。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伦理学创新与方法论转换(节选)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思,伦理学本身的创新问题在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不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注释: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小题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羡林身后,“大师”何堪?
徐 锋
在这个喧嚣浮华的时代,货真价实、坚守学术良知的大师正在成为大熊猫,季老以他光洁的灵魂和一生所交出的“作业”,能否感动中国的学术界?
公元2009年7月11日晨,一代宗师季羡林,因心脏病突发,遽然辞世,享年98岁。以季老的高寿,听到他驾鹤西行的消息,虽属意料之中,却依旧令人痛心惋惜。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季老留在身后的,是一个被他用毕生心血打磨得异常光亮的、名副其实的“大师”铭牌。这一铭牌,固然是因其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东方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皆创下的卓越成就,更是因其在治学态度、处世品德方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上;大师者,有大德者也,以“德”为先。不管是细览他的文字还是他的一生,季老留给世人的,更多是一介书生的形象,随和、清朗、睿智、平实……而其中最令人钦佩的,自是他的那份清醒与真诚。在他晚年公开发行的《病榻杂记》中,季羡林“婉拒”了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并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而在他的《季羡林自选集》中,对一些有着“历史问题”的旧日文章,他也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这让我们想到另一位让人尊敬的老人——巴金,在其晚年的《随想录》中,勇于挤出“不曾愈合的伤口流出来的脓血”,以笔为手术刀,无情解剖自己在荒唐十年里“曾经由人变兽”的往事。真正的大师,为了大义、大道、大德,不惮于直面小我的“污点”,不惮于袒露小我的伤痕。正因这种真,这种挚,这种诚,这种坦然与自省,让“大师”的铭牌更显光洁和澄净。在真正的大师眼中,至高的道,非治学之道,实乃为人之道。
然而,在一些被尊为“大师”者那里,却俨然“大道既隐”。他们眼中,名与利、钱与权占了上风,大义、大道、大德成了可有可无之物,“为人师表”成了表面文章。在这个喧嚣浮华的时代,货真价实、坚守学术良知的大师正在成为大熊猫,而欺世盗名、装腔作势、热衷炒作的“大师”却粉墨登场、层出不穷。一些所谓大师,登高一呼,不是为了学术良知、时代精神、公众福祉,而是为了抄个登顶的终南捷径、图个金灿灿的“注意力经济”。有的“大师”忙于自身造神,对历史污点问题却心虚不已、闭口不提;有的“大师”乐于策划和曝光,其学术态度和成就却愧对“大师”二字,更在“捐款门”上徘徊歧路、不知所云……可惜,他们自己“浮云遮望眼”,陶醉于镁光灯下,公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一眼就看穿了“大师”们堂皇言行后面的那个“小”字。
大师者,既源于自身禀赋,亦有赖于其生长土壤-最近,约50%的科技工作者坦言身边的学术不端现象很普遍,有相当比例的人对此表示出“宽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我们不敢幻想,在如此之低的学术道德底线上,能再培育出多少像季老、巴老这样的人格和学术比翼齐飞的真正大师。曾经感动中国的季羡林老人,以他光洁的灵魂和一生所交出的“作业”,能否感动中国的学术界?答案无人知晓。
(摘自《广州日报》2009年07月12日)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师”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
A.大师者,有大德者也,以“德”为先。 |
B.真正的大师,为了大义、大道、大德,不惮于直面小我的“污点”,不惮于袒露小我的伤痕。 |
C.在真正的大师眼中,至高的道,非治学之道,实乃为人之道。 |
D.真正的大师,不仅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东方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皆创下卓越成就,而且在治学态度、处世品德方面给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
A.季老留在身后的“大师”铭牌是因其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东方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皆创下的卓越成就,更是因其在治学态度方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
B.巴金以笔为手术刀,无情解剖自己在荒唐十年里“曾经由人变兽”的往事,让人尊敬,是真正的大师。 |
C.季羡林在他晚年公开发行的《病榻杂记》中,“婉拒”了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表现了他的清醒与真诚。 |
D.大师们正因这种真,这种挚,这种诚,这种坦然与自省,让“大师”的铭牌更显光洁和澄净。 |
A.季老以其学术成就、治学态度、处世品德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师。‘ |
B.时下,一些欺世盗名、装腔作势、热衷炒作的“大师”粉墨登场、层出不穷,真可谓“大道既隐”。 |
C.大师的形成,因素诸多,而最关键的原因是其自身禀赋。 |
D.季羡林对一些有着“历史问题”的旧日文章,毫不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加掩饰”,此举固然可敬,但也影响了“大师”的形象。 |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 涌
朱先生从小学开始,中学、大学、出国读硕士、博士,一点也没有拉下,全学历。在英国的大学里,朱先生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了生物学和心理学,由此奠定了他一生教育和学术的方向。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在他身上,我感受最突出的,是他对人生的悲剧观念和由此而生发的勤奋、通达与对真理的坚持。
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搞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搞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和朱先生来往频繁而密切,转折点是我的那篇《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美学思想》在《美学》杂志上的发表。我去他家里,朱先生主动和我谈起了那篇文章,他说:你把哲学基础的问题挑明了。过去,我们自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后来,我写的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文章,在朱先生的鼓励下结集出版。用朱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代序,这封信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了。我体会到了,这是朱先生对我的“力挺”。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有那种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对于这些,他是既反感又无奈,深感小鬼难缠。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朱先生也曾谈及:读书人,为什么偏要为难读书人呢?说是“文人相轻”,总觉得过于笼统。细想之后发现,文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喜欢欺负、攻击甚至伤害他人的人,他们不敢惹比自己强大的人,总是拣那些比他善良或柔弱的欺负;而最根本的,是读书人所特有的自残、自虐的本性,这在中国近现代的一些读书人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对同类的伤害,正是其自残、自虐从自身向外的“扩大化”,是他们所自造的一种悲剧。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他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前期,他有一次曾拿出胡乔木给他的亲笔信让我看。我感觉这封信突出地表达了对朱先生的敬意。当时,朱先生正受到批判,心情很不好,常常吃不下饭,也不做事,两眼呆呆地望着窗外。朱先生忧心的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还没有从“文革”的灾难中痊愈,怎么可以再往伤口上撒盐呢?朱师母叫我常去陪他说说话。围绕着这封信,我们讨论了很多。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是,主持批判的人对他仍不失尊敬。朱先生认为: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悲剧的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选自《文汇报》2009年2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朱光潜先生学术基础丰厚,但他仍认为还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又想尽快地搞明白,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使他一生非常勤奋。 |
B.作为一个老学者,朱光潜先生非常关心和爱护青年的成长,除了鼓励他们写文章、结集出版外,甚至还亲自为郑涌的作品集作序。 |
C.在很早的时候,朱光潜先生就以美学的思想来解释人生,认为只有最完美的世界才能使我们得到成功的快慰。 |
D.朱先生非常熟悉文人圈子里的生活,因此很理解我所受的打击,并指出读书人为难读书人是一种悲剧。 |
(2) 文中“在他身上,我感受最突出的,是他对人生的悲剧观念和由此而生发的勤奋、通达与对真理的坚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6分) ,
答:
(3)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探究。(6分)
答:
(4)朱光潜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王开岭
①在先哲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②“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种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
③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朴、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因此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
④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穹苍庐的感召和月晕清辉的谕示!神话、咏叹、时令、历法、图腾、祭礼、哲学、诗词、占卜、宗教、艺术……概莫能外。日月交迭,星转斗移;阴晴亏盈,风云变幻;文化与天地共栖,人伦与神明同息;银河璀璨之时,也是人文潮汐高涨的季节。星空,对地面爬行的人来说,不仅是生理依赖,也是精神的依赖;不仅是光线来源,也是诗意与梦想、神性与理性的来源。从雅典神庙的“认识你自己”到贝多芬“我的王国在天空”;从屈原“夜光何德,死而又育”的天问,到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唏嘘……正是在星光的抚照与萦绕下,“人”才印证了自己的立足点,确立着无限和有限,感受到天道的永恒与轮回,从而在坐标系中获得生命的镇定。
⑤对星空的审美态度和消费方式,往往可见一个时代的生存品格、文化习性和价值信仰。我发现,凡有德和有信的时代,必是谦卑的时代,必是尊重万物、惯于膜拜和仰望的时代;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幻想式、恋曲式的,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信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却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用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
⑥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象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娥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它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爱情也一并死掉了。
⑦至此,康德和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彻底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彻底物理化。
小题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康德的墓志铭,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4分)
小题2:第二段中“仰望星空”所蕴涵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具体指什么?(4分)
小题3:根据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不同时代的人对“星空”的不同态度。(4分)
(1)古埃及、古希腊、古华夏时代
(2)现代
小题4:请认真阅读全文,就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选择两个简要举例加以赏析。(6分)
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
奢侈与理财无关。这是常识。
因为理财追求的是金钱的使用效率,如果一分钱能掰成三瓣花,那就不要掰两瓣。计划开支、节制***,是理财生活的基本元素,只有这样我们才福寿绵长。而奢侈要的是金钱效果的叠加,明明一块钱能做成的事儿,那也要花两块钱,为的是赏心悦目、美仑美奂。因此,奢侈常常与铺张和浪费相伴,而与理财基本无缘。
但是,有一种奢侈却比节俭在放大金钱的效率方面更加地有效。如果加入时间的因素,也就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奢侈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科学理财。而这种奢侈,就是在耐用消费品上适度地“挥霍”。
近日一位朋友去欧洲出差,花7000欧元为夫人买回名表一块。不想夫人不喜反嗔,红颜勃怒。朋友为此深受乱花钱的责难,尽管他的本意是为了省钱,因为这款名表比在国内购买便宜了近三万元人民币。
朋友们知道后,非常地抱不平。有一次在饭桌上向这位精于持家的夫人起哄:没关系,将来你们真缺钱了,还可以将这块手表卖个好价钱。要是一只几百块钱的表,到时候分文不值。这位尊夫人从此不再为此事言语,好像突然开了窍。
其实,顺着这条思路悟下去,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在耐用消费品上一昧地节俭,其实是将耐用消费品非常“奢侈地”拆成了一次性消费。如你手中喝水的杯子,如果你用一毛钱一个的纸杯,那么在任意一个时间点上肯定比一百块钱一个的紫砂壶便宜了九十九块九毛钱。但是,如果你用上了一千零一次,那么纸杯就比紫砂壶还要贵。这还只是考虑到使用的费用,还没有计算耐用消费品的残值。在用过了一千零一次之后,你手中的紫砂壶可能还值五十元,更可能因为珍贵而更加地值钱。
计算残值,是决定你是否值得奢侈的关键。现在,不少的耐用消费品在快速地贬值,如家用电器。但是,也有许多耐用消费品却是弥用弥贵,如高档的硬木家具。
如果你为了眼下的省钱,将耐用消费品换成了廉价品,那你就完全彻底地在消费——用过后一钱不值,而且还要不断地增添。但是,如果你很奢侈,却可能很理财,甚至是在投资——你的钱在奢侈品中流失得很慢,甚至由于时间的缘故而变得更加地值钱。
当然,这种奢侈只能用在耐用消费品身上。如果是八万元一桌的豪门宴,吃过了也就吃过了,什么都不会留下,除了曾经阔过的记忆。任何在一次性消费上的奢侈,都是实实在在的奢侈,都不会与理财相关。
而在耐用消费品上的奢侈,还要奢侈到足够的程度,才能足以抵御时间的侵蚀。如现在花100万元买一辆汽车,在奢侈和理财之间就显得有些暧昧。它达到了汽车奢侈消费的及格线,但是否理财却值得怀疑。这辆车20年以后还值多少钱?也许500万元才是汽车消费既奢侈又理财的标准线。但是,100万元用在一套的家具上,就能满足既奢侈又理财的需求。
总之,不同的物品不同的度,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如果奢侈不是简单而愚蠢地多花钱。
小题1:下列各种消费行为,符合本文作者理财观点的一项是
A.节日临近,请朋友去五星饭店吃一顿八万元的豪华宴。 |
B.商场促销,购买一台27000元的索尼70寸液晶电视。 |
C.结婚纪念,购买一只96000元的瑞士江诗丹顿精品腕表。 |
D.装修新房,红木家具太贵,购买质量较差但价格低廉的人造板家具。 |
A.残值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冈素。 |
B.事实证明,奢侈比节俭在放大金钱的效率方面更加地有效。 |
C.并非所有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行为都是理财行为。 |
D.学会奢侈,同学会节俭一样,都要考验人的财商。 |
A.有一种奢侈叫理财 | B.有一种理财叫奢侈 |
C.耐用消费和一次性消费 | D.奢侈和节俭 |
最新试题
- 1下图是求实数x的绝对值的算法程序框图,则判断框①中可填( )。
- 2下列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①防止水土流失 ②调节气候 ③防风固沙 ④消毒***菌 ⑤消除噪音 ⑥挡风吸尘.
- 3They talked for about an hour of things and persons _____ th
- 4读图回答问题.(1)当图中A点气温为18.2℃时,B点应为______℃.(仅从地形因素考虑)(2)a、b为河流上源的两
- 5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那么=( )A.3B.12C.4 D.16
- 6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______重现出来.
- 7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一个加数,那么[ ]A.这两个加数必有一个数是0B.这两个加数必是两个负数C.这两个加数一
- 8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9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
- 10You don’t think I’m going out in such wet weather, ?A.a
热门考点
- 1近几年,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我省徐州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
- 2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最终原因是[ ]A、这种分配制度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 3国家统计局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北京、天津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但全国尚有近2/3的省(区、市)农村全面
- 4 A decades-old tradition, illustrated in a modem childr
- 5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这座墓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魏晋 B.隋
- 6Our car and we had to push it off the road. A.b
- 7 exercising, and you’ll be healthier.A. Keep
- 8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
- 9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面积,则=( ) A. B. C. D
- 10阅读下文,回答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