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1分)流逝的古典(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1分)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小题1:按照“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写下面的句子。(写文体名称)(1分)
没有___   ___的时代叫(算)什么大汉
小题2:文章第六段“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一句中,“抚摸”一词用得很特别,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3: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4分)
                                                                                   
小题5: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小题6:阅读(2)(3)段,根据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河床”,怎样承载了“远古文字”的流淌。(4分)
                                                                                 
答案

小题1:汉赋(或乐府)
小题2:用得好。“抚摸”一词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之深,表现了作者阅读是满欢思古之情。
小题3:(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郑慢慢消逝。
小题4: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级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小题5:(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小题6:略
解析

小题1:1分
小题2:4分
小题3:4分,答出一点即可。
小题4:4分
小题5:4分
小题6:课文举例正确1分,围绕“可感可悟”来谈2分,语言表达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1分)流逝的古典(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1)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等等诗句都是选用极精简的景物,巧妙安排,寥寥数笔,情景兼备的画面就直通眼前。和石溪并称“二溪”的程正揆在他的《青溪遗稿》卷二四《题石工画卷》记载:“予告石溪曰‘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简之力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人’者也。”王维深悟此道,点点景象巧妙布局,贯穿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3)王维又有诗曰:“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题友人云母障子》)可见他努力追求的不是华丽绮靡,繁富雕饰的美,而是清新自然,娟秀素淡的美。不但重视景“简”,也重视色“无”。诗人偏爱水墨画,善用水墨画之浓淡构图谋篇。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恍见兮又朦胧,惟此才更使人心向往之,才会去“入看”,同时又恋恋不舍的“回望”。淡淡笔墨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
(4)此外,王维对于绘画中透视技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射雕处”暗示着将军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形象。千里之外云天相接正体现的是“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的透视原理。云,天,人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想象的画面更加摇曳生姿,饶有余味。
(5)钱钟书曾引用培根的话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脚迹’。”可见声音在意蕴的创造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而王维更是兼诗、画、乐于一身的大家。
(6)诗人倾禅的心态,尤其能细致入微的洞听到大自然的冥冥悦耳之音。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叩寂寞而求音”,因为“人闲”,所以“花落”的声响也能听得见,夜的静,山的空(这里的“空”应理解为静和幽之意,是与喧闹相对的)格外的明显了。一“惊”字则更突出了山夜的静谧与宁静色调。仿佛被月的皎洁银辉给打乱了,引起了鸟之“鸣”,也许“春涧中”的“时鸣”更多的含着惊叹罢。这里毫无惶惶之感,完全是一种宁静祥和的环境氛围,体现了盛唐时代独有的和平与安定。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展现的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仿若一支恬静质朴的美妙乐曲,轻缓的乐声中亦不失灵动飞扬的活泼。世间中无论是潺潺的水声,还是“灯下草虫鸣”的嘶哑,亦或是“歌闻天仗外”的巍巍天朝盛国的太平之音,王维都能广摄细取渗入到诗中,都能在“画面上表出一片无尽的律动,如空中的乐奏。”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曰:“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麓堂诗话》就云:“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词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7)不难发现王维诗中的声音,多摄取的是自然幽微之音,很少有大自然气势磅礴的宏音巨响。虽说有点缺憾但也是必然,因为他奉禅信佛的心性以及他所处的环境等,成就了他的同时也限制了他。而这又当别论了。此外,日本学者入谷仙介曾对王维诗表现的声音作了大致的分类:“①为表现某种情形的借用;②表现盛唐气象的高亢之声;③谢灵运式的‘自然的招呼’;④诉诸内心世界的微细声音。”这对理解王维诗中的声很有启发意义。
(8)另外,王维还从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进行诗歌的创作。如“山路元无雨,空空湿人心”(《山中》)更多不是画面之感,而主要是明晰的触觉感受,“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桃花行》)则还带有沁人心脾的桃花之清香了。可见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感觉意象运用的高超。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因为王维诗歌具有显著的视觉效果,所以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评论其诗。
B.程正揆主张“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简之力大于繁”,并告诫王维,使其深谙此道,写出一轴轴景象巧妙布局、生动和谐的画面文字。
C.“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句,不但云、天、人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画面更加摇曳生姿,富有韵味,而且也体现了绘画的透视技法。
D.作为诗、画、乐于一身的大家,王维能细致入微地洞听大自然的磅礴悦耳之音,也能谛听巍巍天朝盛国的太平之音。
E.日本学者入谷仙介把王维诗的声音大致分为为表现某种情形的借用、表现盛唐气象的高亢之声、诉诸内心世界的微细声音、谢灵运式的“自然的招呼”等四类。
小题2:下列哪句诗主体上不能带给人画面之感?(3分)
A.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B.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山路元无雨,空空湿人心
小题3: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分为几类?(4分)
答:                                    
小题4:结合文章概括王维诗歌画面感强烈的原因。(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头发(有删节)
这个夏天热得有些早了。
在我还没怎么喘过气来时,公司就宣布***了。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苦撑了半多,终于还是支持不下去了,老板已经看不到了,追债的人天天在公司门口堵他。
财务面无表情地走向我们,喊了我的名字,然后递给我一叠薄薄的纸币。我知道,这是老板***后力所能及拿的最后一点钱了。我数也没数,把钱揉成一团,就离开了那里。
迎接我的,将会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旅程。街上有点热,我的头发上都是汗水,我都不想去擦。我回到了我的出租屋,我是这个城市的外来人,没有根基,如同一团浮萍一样,肆意地漂流。我猛地擦了把汗。离房租到期还有一个星期了。身上的钱是远远不够交租金的。
我拿出了一大叠最新的报纸,我翻找着上面的招聘启示,我很仔细地看着报纸的每一个字眼,甚至于中缝位置那小小的地方我也不放过。可看下来,似乎并没有适合我的工作。这次金融危机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比我想像中的大得多。往日一整版一整版的应聘启示,而今只剩零零星星一小块一小块了。我有些热,我的头发确实长了点,把我的头遮得严严实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该去理发了,可我没钱。公司早在3个月前就不发工资了,每月只给了点最基本的生活费。
电风扇开着,吹出来也是阵阵的热风,让我更觉得热。我出了门。坐以待毙不是我的性格。我跑了很多路,希望能在大街上找到适合我的工作。可跑了一条又一条的马路,除了在火辣辣地太阳下跑出满头满脸的汗,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连着跑了三天。我花掉了身上那叠薄薄的钱的一半,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在这个城市的生活。回到出租屋时,我有些绝望了。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干什么。
夏日的夜依然异常燥热,一丝风也没有。我从出租屋往楼下看时,就远远看到那一间杂货店,店门口人头攒动着。我知道那店,店主的经营很有一套,生意一直很不错。
一个念头忽然跳了出来。于是我下了楼,径直跑了过去。店主是个50多岁的老头子。这家店一直要开到很晚,晚到街上已经没有了行人。我在杂货店转了一圈。第二天,我又转了一圈。连着转了两天,那家店在什么位置放什么东西,我早已了然于胸。我的心里慢慢有底了。
那个晚上,我看好了时间下去。我已经整理好我所有的包袱。我随时都可以离开这个城市。我下楼时,老头正准备着打烊,见我来了,居然笑着告诉我,正想找你呢。你可就来了。我愣了。手甚至有些颤抖。他知道我会来?那……我忙看向门外,没警察啊。我的手不自觉地按到腰间那冰凉的物体上。
老头却自顾自地说,其实啊,我这几天看你都闲着没事,整天在这里那里地瞎转悠。你看啊,我老了,这里生意又不错,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所以,我想请你来这里干活,你看……
我彻底蒙了,找我干活?我一吃惊,腰间那刺眼的光亮在一声刺耳的“咣当”声中轻轻滑落在地。老头却没看见般,只是问我,你看,我一个月给你二千,每天工作10小时。每星期给你一天加班,明天就开始上班,你看行吗?
那,我问,那你能先预支给我500块钱吗?
可以啊。老头说话间就打开了那熟悉的钱柜,点了500块钱就递给我。
我想不到老头这么爽快,看着那钱,我竟不知道该不该去接了。
老头突然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人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了自由丢了命啊。老头的话有些意味深长。
我猛然一惊,半天没回过神。老头看了看墙上挂的钟,说小伙子,赶紧拿着吧。拿完,帮我一起拉外面的闸门。我老了,有时候真是拉不动了。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帮老头一起拉下了那重重的闸门。
我回了出租屋。
就在刚才,我向老头请了半天的假。
明天一早,我要去理一个发。
小题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答:                                    
小题2:文中的画线语句如何理解?(5分)
答:                                    
小题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透视金融危机下的“民生”信号(有删节)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与新华社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结果。从一组组数字、一句句话语中,传递出金融危机下的众多“民生”信号。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主要是柴油价格和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小题1:依据调查,金融危机对农村有哪些影响?(4分)
答:                                      
小题2:调查中主要反映了哪些民生信号?(5分)
答:                                    
小题3:国家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娱乐化”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肤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在西方国家的后现代语境中,“泛娱乐化”具有独特的效应。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挤压,这是“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文艺创作是精神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它折射出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心灵。沸腾而喧闹的娱乐看似繁华欢乐,但承载人们精神的心灵,甚至整个文化生态,都有可能在无度的娱乐中荒芜沙化。泰戈尔说:“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尼采也说,感到安全和愉悦的人,脸上会涌现出“精神的微笑”,那是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标志;相反,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恰恰是焦虑不安的表现。所以,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恢复一种有道德、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实在是“反三俗”的应有之义。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泛娱乐化”倾向的一项是              (   )
A.一位老报人说:有的厚厚一摞彩印报纸中,竟然没有文化副刊的版面;有的倒是挂着文化副刊的招牌,但里边都是一些扭捏作态的红粉佳丽或畸形变态的恋爱轶闻。
B.《唐山大地震》通过潜移默化的故事延伸,来讲述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光辉。首日票房已超过3620万元,成为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第一新高。
C.“两会”报道中出现了“追星意识”:赵本山的新衣服值多少钱;姜昆被索要签名的记者围住;黄宏到哪里,欢笑就到哪里……
D.江苏徐州市开展了“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入围者大多是青春靓丽的青年女教师,其中又以小学、幼儿园、舞蹈学校的年轻教师居多,占到了76%。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认识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艺创作只热衷于追求个体快乐,而淡漠和疏离严肃题材,就很容易堕入“泛娱乐化”。
B.“娱乐至死”盛行,思想和德性被挤压,隐匿着“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
C.后现代语境中的“娱乐”已给我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D.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劳动和补充和调剂。
小题3:简要谈谈,为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怎样遏制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毒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和常常去踪迹难寻,所以是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得最少,也是人类最难驾驭的一类。同时,因为病毒的结构比其他类群的生物要简单,在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当代,它成为了解生命和改造生命的得力工具。当人类战胜了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病害之后,对人类、家畜和植物危害最严重,而且最难控制的就是各种病毒。
病毒侵入生物机体后是否引发疾病,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和寄主的抵抗力。从整个机体或从群体水平看,病毒感染的流行病特征和致病机理与细菌感染和原生动物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从分子生物水平看,病毒的致病特征与它们差别很大。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机理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细胞损伤、持续性感染和细胞转化。
损伤细胞是病毒建立侵染的第一步,病毒通过它的特异性产物影响细胞或细
胞的调节,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生化变化,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在小RNA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中,它们转译所形成的早期蛋白质能抑制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随后又抑制DNA的合成。腺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作用,但不***死细胞。此外,病毒感染细胞最显著的形态变化是内含体的形成。在某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可以用光显微镜观察到的一种小型结构,叫做内含体。根据病毒的不同,细胞中内含体的数量、大小、形态、存在部位等均有所不同。
细胞损伤和死亡是动物机体出现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例如呼吸道病毒引起粘膜上皮的坏死脱落,导致炎症和咳嗽;口蹄疫病毒侵犯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引起水泡和糜烂等。然而,细胞损伤并不都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在某些病毒感染中,可能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在许多慢性病毒血症中,病毒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在抗原过剩的条件下积聚在肾小球和血管壁上,引起严重的肾小球炎和血管炎。病毒还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壁而导致循环系统紊乱,出现水肿、缺氧、出血或梗塞,甚至组织坏死,如猪瘟、新城疫、恶性卡他热等。
动物被病毒感染后一般产生免疫反应,借以消灭入侵的病毒,并保护寄主免受再次感染。然而有时病毒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不显示临床症状。这种被感染的人、畜禽若被引入易感群,便会引起疫病的暴发,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转录病毒和朊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极长,疾病发展缓慢,但一般都会导致被感染人畜死亡。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艾滋病就是由反转录病毒感染所致。
小题1:下列对“病毒”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病毒是生命形态最简单,人类发现最少的重要微生物。
B.病毒是结构简单,踪迹难寻,迄今为止人类最难以控制的生物。
C.病毒是能帮助人类了解生命,改造生命结构的最简单的生物体。
D.病毒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家畜和植物危害最严重的生物体。
小题2: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内含体的形成,表明病毒已经感染细胞,而由于病毒的不同,细胞中内含体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存在的部位都不相同。
B.病毒感染中转译形成的早期蛋白质能抑制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DNA的合成,致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生化变化。
C.细胞损伤是由病毒直接作用产生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发生炎症、咳嗽,以及肾小球炎、血管炎的形成就是证明。
D.病毒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在抗原过剩条件下积聚在肾小球和血管壁上,是许多慢性病毒血症的共同特征。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病毒而不再是细菌和真菌病害,因此控制并消灭病毒也就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最关键任务和最终目标。
B.病毒侵入动物机体是否引发疾病,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和寄主的抵抗力,所以提高我们自身机体抵抗力,减弱病毒致病力应该是抵抗疾病的关键。
C.动物被病毒感染后一般会产生免疫反应,消灭病毒,进而保护机体避免再受感染,因而能导致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而不会发病。
D.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艾滋病是由反转录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对人类说,反转录病毒是目前具有最大危险的病毒。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