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1)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中用水在黑板上写字、用坎肩换粉笔等细节描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B.小说的情节是通过弟弟的来信表现的。这种正面描写的手法是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
C.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是弟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任教地方的热爱。 |
D.小说写弟弟哭了,又写爹哭着回来。这两处哭都表达了父子亲情和相互理解。 |
(2)弟弟的若干次来信从内容上看是有所变化的,请分条概括。(6分)
①
②
③
(3)弟弟最后“决定了,不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6分)。
①
②
③
(4)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弟弟”的感人形象,试做简要分析。(8分)
答:
答案
(2)①对清泉乡恶劣环境的不满和厌恶;②对乡亲热情友好态度的感动;③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的欣喜;④对事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信心。(答出任意三点皆可)
(3)①爹的严格要求;②乡亲们的关爱;③农村家长孩子对知识的渴求;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鼓舞;⑤对事业意义的理解与对未来的信心(答出任何三点皆可)
(4)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弟弟”的感人形象。(2分)①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山区孩子家长累死累活也不让孩子辍学,写出了山区百姓对知识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深深打动了一心想着离开山区的弟弟最终扎根山区,这一细节描写,使弟弟的形象不仅高大感人,而且真实可信。②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有弟弟对任教山区的反感厌恶到扎根守望,写出了弟弟对这片贫瘠的土地的热爱,突出弟弟希望能够一知识改变山区孩子命运的感人形象。③运用了象征手法,小说结尾写到春暖花开,“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土挖回,种在教室外”,巧妙而深刻地写出弟弟扎根山区,要以自己的生命之花美化山区,改变山区教育落后现状的无私情怀。(每条2分,其他从细节、对比、景物描写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弟弟的来信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回答(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胸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包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
C.第④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
(2)文章①②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根据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章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郑成功的形象,试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8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京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末,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章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的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休止符比他任何作品中的休止符都完美,更富感染力,也更具生命力。从那以后,整整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可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人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贝多芬音响世界的最大的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识和自信力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呵!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作品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似乎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过了,也被世界说过了,那么,现在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我们想,只想有道不穷的蓝天、白云、星星、月亮,有倾吐不完的人类命运,有研讨不尽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会有永远可讲的贝多芬。别的毋庸赘言,仅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平静的定音鼓开始,然后是木管在D大调上作答,便足以令人恒听恒新。这并不奇怪!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正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的结果。
今天,我们每每演奏、欣赏贝多芬的乐曲,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贝多芬之魂的纪念和崇敬。而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也正是一种自信心的强有力的表现。
——让贝多芬所创造的音响世界的壮美,不断丰富、滋润和启迪我们的内心世界,给我们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热量吧!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它的魅力就在于能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 |
B.“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一句的含意是:生命是短暂的,但它创造的价值却是可以永恒的。 |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诗句很好地诠释了贝多芬音乐之魂的内涵。 |
D.文中引入有关迪斯科音乐的内容,意在表达作者对音乐的认识:只有严肃音乐才是音乐正统,它具有教化的作用。 |
2.文章的第二段中写到“暴风雨雪”“滚滚闷雷”“罕见的雷鸣电闪”,写这些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写“贝多芬之死”和“贝多芬音乐”,这两者有怎样的联系?贝多芬之魂具体指什么?(6分)
4.画线的句子“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一句,为什么说这“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8分)
艺术是人创造的美
(1)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词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这种和“技巧”同一的艺术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它的缺点在于太宽泛,不仅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一切领域。我国先秦和古希腊人的许多著作,都把骑射、烹饪之类,称为艺术。柏拉图甚至把商业称为“赢利的艺术”。在后人的著作中,“军事艺术”一词也常和“军事科学”并用。巧妙的政治手腕有时也被称为“政治艺术”。总之,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按照这样的艺术概念,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2)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就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3)当然,广义的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如诉诸视觉的武术技巧也可以是美的。它的美是与自卫或攻击的有效性相关联的。武术活动是一种追求实效的活动。说这种活动是美的,是说这种活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不等于说武术就是艺术。
(4)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它就是在追求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如同书法和绘画相通。公孙氏的剑器舞,“来如雷霆起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给了张旭以巨大的启发,使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剑舞和草书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抽象的运动形式。如果把那些使它们区别开来的具体的物质元素,如笔墨和纸张、人体和武器等等都抽象出去,那么留下来的唯一的东西,就只是那个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力的变幻莫测的动向及其强劲迅疾的运动节奏,和由这个节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许多小节奏所组成的,生气贯注的活的形象。它们是人类的感性动力按照情感的逻辑创造出来,用以探索前进道路的。所以它并不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它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美。
(5)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话,那么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换言之,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存在物。这个本质就是美。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如果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能在一根头发上刻一首《满江红》,其手段之高妙固然令人叹服,但除非用显微镜,你就看不到它。即使用显微镜,你从中看到的也不是真正的书法,它就不可能是美的,从而它也就不是艺术,不论它表现出多高的技巧。总之,艺术是一种美。但是,正如并非一切文字都是书法,也并非一切美都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出现,只是人类通过一定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不仅仅是审美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一定的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情感和生命力的表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所以,艺术还应该是人的创造物。
(摘自《关于艺术的思考》)
小题1:下列各项,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 |
B.艺术离不开技巧,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 |
C.任何事物,如果它不属于美的范畴,那么它就不会属于艺术的范畴。 |
D.凡是正确的、追求实效的,都是美的,因而也是艺术的。 |
小题2:根据文中对“艺术”的阐释,下列各项中,属于“艺术”的一项是(3分)
A.普通的供人居住的房屋 | B.丛林中百灵鸟的鸣叫声 |
C.窗户玻璃上因结冰形成的图案 | D.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
小题4:过去人们常常把艺术和技巧等同起来,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4分)
倾听红豆杉
马卡丹
①山风初起。
②梅花山腹地,鹞婆岭上,这一片红豆杉,该是南方最大的红豆杉林了吧?作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现存的野生红豆杉早已是凤毛麟角,偶尔见上一株两株,便是三生有幸了。苍天独厚梅花山,竟让3000株红豆杉聚而莽莽成林!苍天更偏爱岭下的崇头村,让这个村子的客家人,世世代代朝朝夕夕与杉林为伴,览红豆而发相思。哦,那是我的矫情了,客家农民,大约是难有闲情逸致发相思的。
③走过一株,伸手一抱;又一株,再一抱。绝大多数的古杉,要两人合抱、三人合抱,最大的那株红豆杉王,竟要五人合抱,30多米的树干直插云霄,举头望树冠,望不见云,望不见天,只望见了自身的渺小。就说伸手抱住的这一株吧,直径并不大,斑驳的树皮、树皮上寄生的苔藓、树皮脱落处裸露的赤红木质,却处处昭示着古老,少说也是三几百岁高龄了。抱着树干,你会想起白胡子老祖父、瘪嘴唇老祖母,哦不,就是他们,即使在最年轻的红豆杉面前也只能算是儿童。红豆杉是这个世界上生长最为缓慢的树种之一了,百年的时光,树***直径只能增加15厘米左右,差不多七、八年才增一厘米。都说是“十年树木”,对于红豆杉来说,却是200年才能成材的。一棵树,它认识你爷爷的爷爷,也会邂逅你孙子的孙子,这个村庄世世代代的农民,都在它的守望中出生、成长、衰老、入土,而它,却永远是这副挺拔的模样。秋末冬初,红豆缀满枝头,漫山红云引来百鸟和鸣,好一幅美得醉人的图画,让你觉得每一棵树,似乎都正在恋爱的年龄。多么奇妙啊!一百岁它还是娃娃,五百岁它刚刚少年,一千岁它仍在热恋,千年沧桑,人间万象,尽嵌入它细密难辨层层叠叠的年轮里,窖藏、发酵、酝酿……当长风拂过叶面的时候,当山雨拍打树***时候,从赤红赤红的年轮中源源不断涌上树干、涌上叶面的,是它酝酿千年的倾诉么?
④也许,倾听红豆杉,就要选在这风乍起的时刻。长风拂面而来,树干上攀缘着的古藤簌簌抖动了,树荫下匍匐着的茅草簌簌抖动了,你抬起头,径直站到那株红豆杉王面前,站到那株树龄标明1700年的红豆杉王面前,你闭上眼,把耳朵轻轻地贴着树干,不要理会古藤与茅草发出的轻薄的噪音,不要担心山雨欲来,你调匀气息,用心,你听——
⑤隐隐地,从高高的树冠之上,从深深的树根之下,仿佛电流一般,传来那么遥远、那么微细的音响:那是时光在树的身躯中轻轻摇曳,那是岁月在树的血管里悠悠循环,那是春夏秋冬在树的五脏六腑间轮番穿越,那是红豆杉王——这1700岁依然年轻的精灵,在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那么深情地诉说……
⑥哦,鹞婆岭,客家人把山鹰的一种呼作“鹞婆”,最早是哪一只鹞婆,衔来最初的红豆杉种子,让这白垩纪孑遗的古老树种,让这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与梅花山结缘?1700年前,中国的纪元正是两晋,当鹞婆衔着红豆杉种子飞进梅花山,当红豆杉王绽开第一片新芽,在中国的北方,岁月这只庞大无比的“鹞婆”也张开了翅膀。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红豆杉王的嫩枝在梅花山风下第一次摇曳,一派蛮荒中它在守候、它在期盼:逐水而居的百越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刀耕火种的畲瑶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那北来的文明,在岁月的翅膀上飞翔了千年,崇头村,这个隶属上杭县步云乡的村落,是在元代开始奠基的。红豆杉王,见证了一个村庄的诞生,目击了客家先民到客家人的艰难嬗变,也目送着客家后裔从此出发开拓远行的背影。太多的故事,太炽热的情感,它,挺立千年,阅尽千年,收藏千年,诉说千年!
⑦山风紧了,山雨就要接踵而来。你把耳朵贴紧树干,贴紧这个庞大而漫长的生命。生命与生命尽管千差万别,但生命的信息是相通的。你想听清,听清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诉说,你想听,想听……
⑧但,山风紧了,更紧了,山雨,无情地敲击着你的脚步。 你走着,一次次回头;树站着,借着风的羽翼招手。哦,人,多么像是迁徙的树;树,又多么像是守望的人!
⑨眼睛,被雨点打湿了么?蒙蒙雨雾间,你看见红豆杉王,还有那么多的红豆杉,一齐舞动着、舞动着,每一片树叶,似乎都在诉说。
⑩ 只是,它说给风听,说给雨听,而你,无缘听见。
小题1:结合文章前三小节,说说“红豆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的含义。(6分)
小题3:文章的标题为“倾听红豆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原因。(5分)
汉字之恋
王蒙
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或说是儒家文化,或说是稻米文化,或说是重食的文化……我个人则愿意说,首先是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的形象性、多媒体性、体系性与关系、道理的自足性,无有其匹。它强调整体、强调根本、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通达,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走向与中华儿女的命运。
1994年,我在纽约资深的华美协进社演讲,一位当地的听众问:“为什么华人都那么爱中国?”我回答,第一,我们都爱吃中国饭菜。第二,我们都爱汉字写的唐诗宋词。
我的意思是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整齐、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合理性”、同音字的联想与发挥、对称或对偶性与其辩证内涵、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我们永远无法用“Bairiyi shan jin,Huangheru hai liu”替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拼音文字与汉字书写起来,印刷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想,那时候我很激进,相信汉字影响了识字的普及、造成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的说法。现在,汉字已经完全感服了我。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微妙,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方便,字重心长,多彩多姿。无怪乎古人说它的诞生使得天雨栗、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它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问题,它同样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
而且,他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牵肠挂肚,凝结团聚的象征。没有汉字,中国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呢。一行方块字,双泪落君前,这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在,中华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在。
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读写用汉字,本身就是一种韵味悠长的文化习俗与文化享受。明窗净几,文房四宝,添香研墨,笔走龙蛇,这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脱俗与超拔!
可惜的是,当下在青年人中,对于汉字的识读写用,有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一是错别字到处出现。一是成语熟语的乱用误用。如说搞得不好是“差强人意”,说防御守卫是“守株待兔”,说轻忽大意是“不以为然”。一是称谓用语的误用,如将令尊叫成“你家父”。一是把简化汉字时原来两个字归并成一个字的,为了还原成繁体,而搞笑搞错,不伦不类。如将“塔什干”写成“塔什幹”,他不知道,“幹”与“干”原本就是两个繁体字,“干”是用在天干地支上的,而塔什***地名,即使没有简化,也从不用“幹”字的。至于把“山谷”写成“山糓”,把“文学系”写成“文学係”,就更令人笑掉大牙了。
网上用一些怪字和莫名其妙的词儿,本来无伤大雅,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但用得太滥太俗太恶心了,终非善事。把“东西”叫成“东东”,不过是开一个极浅的即无文化含量的玩笑,属于小儿科的贫嘴罢了。把“女生”叫成“驴生”,已经是谑而略虐了。把某一年的流行字说成是“被”,不无趣味与含意。把打气、鼓劲、提神非要说成是“给力”,则又回到了小儿科或牙牙学语的水准了。少年儿童当然有权发明各种说法嘲弄法玩笑话,但与此同时,恐怕还得学点识读写用我们伟大汉字的真学问。不然,等到您二十、三十岁了,仍然是只会这一类半通不通的话与字儿,长得太慢些了吧?
还有书写。我最近得到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是当年刘半农编辑的,内收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适、陈衡哲、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诗影印手稿,令人爱不释手。说实话,这样的书我们看的不是诗句而是书写。李大钊的字浑厚大气,沈尹墨的字深沉中显出潇洒,沈兼士的字收放自如,胡适的字比较书卷气,陈衡哲的字傲然有棱角,陈独秀的字极富才华,而鲁迅收在此处的字则显出一种稚拙。太有趣了。
学会辨识、阅读、书写与欣赏我们的汉字吧。其乐无穷,其妙无已,作一个热爱汉字、敬重汉字、保护汉字的正确性与美妙性的中华学子吧,而后才谈得到继承与弘扬中华的优秀文明。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汉字文化?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当前青年人中对于汉字的识读写有哪些不良现象。(6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联系自己谈谈作为当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对待汉字? (5分)
最新试题
- 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
- 2图二的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几乎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却代表传统科技和近代科学的不同发展趋势,形成这种强烈反差说明的本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了解,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全国第一个以“海峡两岸”命名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15分)(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
-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
- 7【题文】从各主要时期江南得到发展的条件看,最有利的条件是A科技发展 B政策调整
-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准备在学校实验室测本地重力加速度,同时验证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实验室器材有:铁架台、长约1m的细
- 9从图中可以判断该地区海岸类型为( )A.基岩海岸B.生物海岸C.淤泥质海岸D.砂质海岸
- 10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能运动C.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热门考点
- 1材料一 “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 2He made three good friends in the university, ______ joined
- 3要保持环境空气的清洁、新鲜,下列措施中不适宜的做法是A.经常喷洒***虫剂,将空气中的细菌***死B.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
- 4汽油的热值是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_____,完全燃烧______克汽油所放出的热量为2.3×106焦.
- 5图中四个图形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 6如图,∠AOB=100°,点C在⊙O上,且点C不与A、B重合,则∠ACB的度数为[ ]A.50° B.80°或5
- 7仿照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仍以“我喜欢”开关,分别写三个句子,与之形成排比。 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就不望穿面面的志士
- 8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其带来的后果是 [ ]A.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
- 9实验室里同学们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药品柜中可供选择的药品只有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钙和硝酸钙四种固体及一
- 10As PM2.5 readings reached as high as 900 in some cities, p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