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妈妈,我爱您(韩)金河仁但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就进入了昏睡状态。我接到护士的电话,吓了一跳。这件事让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内疚。也就是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妈妈,我爱您
(韩)金河仁
但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就进入了昏睡状态。我接到护士的电话,吓了一跳。这件事让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内疚。也就是说,昨天晚上,我和朋友们混在一起碰着啤酒杯的时候,妈妈却是最后一次拥有着正常的精神和身体!
啊!那么说来,昨晚妈妈那样呆呆地坐着,不就是在等着我的吗?难道妈妈不是觉察到了自己大限将至,盼望我能出现,把她所有的恐惧和孤独、伤心和痛苦倾诉出来,或者不知不觉地透露出来吗?!
但是,我却在看到妈妈那样坐着以后,悄悄地关上了门!世上哪有我这样的不孝子孙啊!在妈妈感到绝对的恐惧和孤独的时候,能给她做伴的人,在那一瞬间只有我一个,但是我却……如果妈妈真的是在等我,该是觉得始终没有出现的我多么可恶啊!那天晚上,我轻轻掩门而去,对我来说,成了遗恨终身的痛苦。
我用双手不停地抚摸着妈妈的胸口,哭着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妈妈,真是对不起……我,是我不好,我应该好好守着妈妈的……我没能那样,到现在为止,我还一次都没有……说过感谢您生我养我呢……对不起,妈妈,我真是个坏蛋!……”
妈妈一直都是奄奄一息着的,但奇怪的是,当我们兄弟们全都聚到一起把手放到妈妈的身上时,她那粗糙的呼吸声却渐渐平静了下来。转到重症监护室四天之后,妈妈才慢慢地恢复了意识。因为气管插管还深深地留在喉咙里,所以妈妈完全不能说话,也几乎没有动作,但是在妈妈湿润的眼睛中,看得出她已经有了一点意识。
妈妈去世前一个星期左右的时候,她不停地向我眨着眼睛,反反复复地把右手吃力地抬起来又放下去。直觉告诉我,妈妈想说些什么。在下一次探病的时候,我和二哥一起,准备好了笔记本和签字笔,妈妈非常吃力地写了些什么。她写的是草体字,而且字迹都重叠在一起,几乎无法辨认,但是我还是读出了其中的几个字来。
我本能地猜到了妈妈内心的想法。很难辨认的字迹,并不是说“想给”什么,而是“想死”。
为了确认妈妈的心思,我咬着牙向妈妈问:
“现在妈妈写的……是想了结的意思吗?……”
妈妈用湿润的眼睛望着我,弱弱地眨了两三下眼睛。接着,妈妈那一直垂着的右手,食指慢慢地指向了天空。天空……是在跟二哥和我说,她想去天国……二哥和我的眼睛,刹那间被涌出来的眼泪湿润,泣不成声。
“哎哟,妈妈,您去哪儿啊去……再多坚持一会儿,身体就会重新好起来的!妈妈,绝对不能放弃啊,现在已经开始好转啦!医生说氧气指数再升高一点点,就可以把插在妈妈嘴里的管子拿出来,还可以重新回到普通病房呢。所以,妈妈绝对不能那么想!妈妈,您再那样想,我们就再也不来这里看您啦!”
二哥忍着泪水,望着妈妈那么说。妈妈看到了二哥湿润的眼睛,听到二哥说坚持住加把劲儿,虚弱无力地点了点头。
可是,从那个时候再过了一个星期,8月6日凌晨2点左右,妈妈在四哥和我的守护下去世了。就像一阵风轻轻吹过,又轻轻消失似的,母亲平静而又舒服地向天国飞去了。
2007年8月8日,天下着雨,妈妈被葬在了沙伐先山,爸爸的旁边。
谢谢您生下我们。
感谢您养育我们。
全身心地尊敬您,爱您。
——您的孩子们
这是妈妈墓碑上刻着的句子。
(节选自金河仁《再见妈妈》,群言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小题1:本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感人。请举出两个描写动作的细节,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4分)
小题2:文章以妈妈墓碑上刻着的句子作为结尾,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5分)
小题3:文章的内容包括主题、情感、形象等方面。这篇文章的内容看似单纯,实则丰富。请选择内容的一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其丰富性表现在哪里。(6分)
答案

小题1:例1:“她不停地向我眨着眼睛,反反复复地把右手吃力地抬起来又放下去。”
“妈妈”反复地“眨眼睛”“抬手”向子女暗示:她想说话,有话要告诉子女。她不想再坚持了,她想去天国。这个动作细节,反映了妈妈对自己病情的悲观和不想继续拖累子女的无私母爱。 
例2:“为了确认妈妈的心思,我咬着牙向妈妈问”
“咬着牙” 反映了“我”猜测到妈妈“想死”以后,心中不愿意相信,嘴上不愿意说出,但又为了要向妈妈确认,不得不说出时的心理,表现了说话时鼓起勇气,体现了对妈妈的不舍和深深的爱。
小题1:①文章是按照“妈妈”病重到病逝的写作顺序进行的,以墓志铭作为结尾水到渠成,简洁自然。
②墓志铭的内容正是对整篇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情感的升华。
③以墓志铭作结,充分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爱,感情真挚深沉,意味深远。
小题1: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丰富,抒发至真亲情是主旋律。通过子女对自己未能在妈妈最后清醒时刻陪伴妈妈据进行深深的自责,期盼妈妈鼓起勇气,坚持治疗,妈妈去世后子女们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墓志铭,体现了对妈妈深深的爱。妈妈在最后时刻不想继续拖累子女,最后又听从子女的劝说,体现了无私又善解人意的母爱。
情感:这篇文章的情感丰富,有子女对妈妈极度的留恋不舍,对自己未能在妈妈最后清醒时刻陪伴妈妈的不停的自责,体现了对妈妈深深的爱。有妈妈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伤心和痛苦,但又不想继续拖累子女、希望早到天国的无私母爱。
形象: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我”的敏感与自责;二哥的真诚直率,“我们兄弟们全都聚到一起把手放到妈妈的身上”,兄弟们齐心抚慰妈妈,并在妈妈去世后子女们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墓志铭,这是一群守孝敬长,懂得感恩的子女形象。妈妈在最后时刻不想继续拖累子女,最后又听从子女的劝说,体现了无私又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高
解析

小题1:本题是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考察,要理解并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小题1:墓志铭是子女们为母亲所立,表达的是子女们无尽的哀思。放在结尾处使作者感情进一步升华。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妈妈,我爱您(韩)金河仁但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就进入了昏睡状态。我接到护士的电话,吓了一跳。这件事让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内疚。也就是说】;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
记者:由英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2010年度 “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于近日出炉。但是占据榜单前列的,并不是以思想闻名的学者,而是以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为代表的 “行动派”名人。即便因学术思考而上榜的学者,似乎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究竟到哪里去了?
俞吾金 (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思想家之思想,应该具有对传统观念拥有不同寻常的、深厚的批判能力,苏格拉底、康德、马克思、尼采、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的人物。另外,在提倡新观念方面拥有巨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创能力,如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
就批判能力来说,康德的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就是明证。深受康德影响的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的标题或副标题,都有 “批判”这个词。比如,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 《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 “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现代俄罗斯文学会出现大家辈出的繁荣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俄罗斯的四大批判家——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留波夫斯基。由于他们的批评,才会孕育出像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莱蒙托夫这样的文学巨匠。
一般说来,真正的思想家都拥有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决不会成为对前人观念亦步亦趋的“应声虫”。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1964年出版了一本广有影响的著作《单向度的人》,批评发达工业社会的人在思想上只剩下了与实际生活相认同的向度,即把存在着的一切都理解为合理的,而失去了第二个更重要的向度——批判的向度,即对实际生活进行质疑、提问和批评的能力。看看今天这个商业社会,广告铺天盖地。在这种环境的浸润下,人们很容易丧失独立思考和怀疑的能力。也许,这就是工业文明的代价吧。
所谓原创能力,乃是在批判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观念和新观念体系的能力。老子写下的《道德经》不过5000字,但其思想上的原创性却为全球的学者所公认。据我所知,光在德国,《道德经》已有70多个德译本。又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尤其是他的理念论,对西方思想发展史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甚至有人认为,西方思想史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这些例子表明,思想家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
记者: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形势来看,现在都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是一个出思想家也呼唤思想家的年代,但为什么又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时代?
俞吾金:当今确实应该是一个出大思想家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航空、电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已经变为村落。无论是当代人所了解、所经历的东西,还是他们所思考探索的问题,都比以前的任何世代都要多得多,也要深刻得多。无疑,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但在我看来,思想家的诞生仍然需要一些重要的助力。
我觉得学术探讨需要自由探索。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从1780-1820年这40年间,德国出现了以康德、歌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为什么德国的天空突然间群星灿烂?在海涅看来,正是学术探讨上的自由空气使然。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在时间上要付出重要的代价,而且也需要对探索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心态。马克思之所以把 “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他意识到,惟有在大胆的探索和深入的讨论中,新思想、新真理才可能应运而生。
另外,还要学会与寂寞结伴。思想家们巨大的原创性从来都是与寂寞结伴而行的。只有在寂寞中,才有可能透彻地、系统地思考,并构建起背后的思想体系。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时,在菩提树下深思了6年;康德在撰写 《纯粹理性批判》前,沉默了12年;歌德创作 《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时间;而马克思撰写 《资本论》则参考了1500种著作,前后花了40年时间,而最终完成的也只有第一卷。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真正的思想和思想家都不可能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中产生。
(节选自2011年3月1日《解放日报》)
小题1: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思想家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请结合文中内容回答。(4分)
小题2:这篇访谈在思想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受到好评。请分析访谈成功的原因。(5分)
小题3:结合文本,说说当代中国要产生伟大思想家需要哪些条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那座山,虎啸龙吟
毕淑敏
(1)我16岁的时候,离开北京,穿上军装,作为藏北某部队第一批女兵5个人当中的一员,到达了这块共和国最高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5000米以上,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阿里”。
(2)从北京来到西藏的阿里当兵,严酷的自然环境将我震撼。所有的日子都被严寒冻硬,绿色成为遥远而模糊的幻影。
(3)吃的是脱水菜,像纸片一样干燥的洋葱皮,在雪水的浸泡下,膨胀成赭色的浆团,炒或熬以后,一种辛辣而懊恼的气味充斥军营。
(4)由于缺乏维生素,我的嘴唇像兔子一样裂开了,讲话的时候就会有红红的血珠掉下来。这是很不雅的事情,我就去问老医生怎样才能治好嘴唇?医生想了半天,说你要大量地吃维生素。我说吃啦,每天都吃一大把,足足有20多片呢!可我的嘴唇为什么还是长不拢?医生说那就是你说话太多了,紧紧地闭一个星期的嘴巴,你的嘴唇就长好了。我说,那可不行,我是卫生员的班长,就算跟伙伴们可以不说话,跟病人也是要讲话的……老医生表示爱莫能助。
(5)后来我的嘴唇还是我自己治好的。夜里睡觉的时候,用胶布把自己的嘴巴给粘起来,强迫裂开的口子靠在一起,白天撕开照常讲话。坚持了一段时间,在某一个清晨就好了。
(6)由于缺氧,我的指甲猛烈地凹陷下去,像一个搅拌咖啡的小勺。年轻的女孩就是爱斗嘴,有一天,女卫生员争论起谁的指甲凹得最厉害,最后决定用注射器针头往指甲坑里注水,一滴滴往下灌,水的滴数多而不流淌溢出者为胜。记得我荣登榜首。好像是贮藏了好多滴水吧,在指甲的中心凝聚得圆圆的,像一颗巨大的露珠。我在藏北高原当了十几年的兵,把自己最宝贵的青年时代留在了冰川与雪岭之间。我曾经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也曾骑马涉过冰河,急驰在雪原,给藏族老乡送医送药。
(7)我曾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铺一张雨布席地而眠。初次这样露营时,我想,醒来身体还不得泊在一片汪洋之中?我真是高估了人体的微薄热量。黎明,当我掀开雨布查看时,只见雪原依旧,连个人形的凹陷都没有。除了双膝像凝固般的疼痛,一切都很正常。攀越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时,心脏仿佛在胸膛炸成碎片,要随着急遽的呼吸迸溅出嘴巴。仰望云雾缭绕的顶峰,俯视脚下深不可测的渊薮,只有17岁的我,第一次想到了死。
(8)1980年我转业到北京,结婚、生子,操持家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事情,我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医生,这是人们众口一词的评价。对一个30岁的医生来说,你还需要什么?
(9)按说是不需要什么了,我应该安安静静地沿着命运已经勾勒的轨道,盘旋下去。但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此次归来,我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怀里那么多藏北的风雪,强烈地撞击着心脏。我对这个巨大的都市,感觉陌生。
(10)我到过这个国家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在横贯整个中国的旅行中,我知道了它的富饶与贫瘠。我在妖娆的霓虹灯中行走,身旁会突然显现白茫茫的雪原。在文明的喧哗与躁动之间,我倾听到遥远的西部有一座山在虎啸龙吟……
(11)我的父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使他戎马一生,始终未能从事文学。我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期望,我决定一试。
(12)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磷火般地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风景和故事。
(13)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学完了大学中文系的所有课程,以毕业论文“优”的成绩结束了自学。我后来又读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得到了硕士学位。告别医院的那一天,我心里好忧伤,有一种流离失所的凄凉……
(14)医生和作家都是与人为善的事业,可叹我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可选择其一。
(15)我的父亲已经仙逝。他的眼睛在天上注视着我,更使我有一种无法逃遁的庄严感。
(16)为了西部那座美仑美奂的雪山,为了我的父母殷殷的期望,我将努力写作;直到我无法胜任这一神圣的工作时为止。
(摘自《当代青年(青春派)》,有删节)
小题1:作者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先后作出了哪些重要选择?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文中说:“此次归来,我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请你谈谈从军归来的“我”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小题3:文中划横线句子中为何说这个国家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既“富饶”又“贫瘠”?(4分)
小题4:第2—7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藏北从军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的?请予以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鲁迅:戴着面具的呐喊
文/王晓明
(1)就在鲁迅自以为无望,只能“待死”的时候,从那深坑的上面,却又悄悄地垂下了一根绳梯,它就是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夏天创办的《新青年》。
(2)鲁迅住在北京,又在教育部任职,对这场越刮越猛的新文化运动,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开始却并不重视,也不以为它会对社会有多大的作用。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新青年》,便特地买来看,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兴趣,就丢开了。到一九一八年,他终于接受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怂恿,开始向《新青年》投稿。先是小说,再是诗,再是杂文和长论。
(3)当然,鲁迅在“五四”前后发表的最重要的文字,还是小说。从《狂人日记》到《白光》,他四年间一气写下了十多篇。他自己说,他写这些小说是意在“呐喊”,你顺着这个角度去读,也果然会从中听出启蒙的呼叫。《狂人日记》是揭发中国历史的“吃人”的本质,《孔乙己》则是表现冷酷人世的另一种“吃人”的真实。《药》凸现了老百姓的深入骨髓的愚昧,《风波》则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徒有其名的脆弱。《白光》描绘出旧式文人的无可挽回的悲剧,控诉和讽刺都远比《孔乙己》犀利;《阿Q正传》对病态的国民灵魂的透彻的揭发,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情形的深刻的表现,更是汇聚成宏大雄壮的启蒙的呐喊,显示出“五四”那一代人的社会批判的最高水平。不用说,与随感录相比,这些小说更能够表现鲁迅的呐喊的激情。
(4)但是,就像他那些独特的打气的话一样,你细读他这些小说,到最后也会在呐喊的声响之外,又觉出另外的意味。譬如《药》,以“愚昧的乡民拿启蒙者的鲜血当药吃,作为基本情节,通篇的描写又是那样冷峻阴郁,尽管作者在结尾添了一个花圈,放在启蒙者的坟头,整篇作品的压抑的氛围,还是会使你喘不过气来。尤其是《阿Q正传》,从第一章的有意的挪榆和戏谚,到最后一章描写阿Q临刑时的不自觉的紧张,作者的叙述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前那居高临下的气势逐渐消失,你最后看到的,竟是一种与阿Q感同身受式的绝望的悲哀,到这时候,一种无以名状的消沉和沮丧情绪,会不会早已悄悄地潜入你的心头?
(5)鲁迅写《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类小说,本意当然是在以启蒙的眼光,去刻画昏睡着的“他们”。可是,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无论作家抱着怎样的动机。一旦进入创作,总难免要受这法则的约束,而它的头一条,就是:坦白你自己!因此,鲁迅就是心再诚,再想遵从启蒙主义的“将令”,他内心的那些与启蒙态度并不相符的情感体验,还是会不由分说地涌上笔端。小说家非但不可能在描述他人的时候,保持完全的冷静,他也不可能完全去描写他人,他自己的心绪,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入作品,成为他的描写对象。连写杂文,鲁迅那副启蒙主义的面具都不能遮住他的阴郁情绪的流溢,在小说里,这面具的遮蔽作用就更有限了。
(6)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这独特并不在他的战斗热情比其他人高,也不在他的启蒙主张比其他人对,他的独特是在另一面,那就是对启蒙的信心,他其实比其他人小,对中国的前途,也看得比其他人糟。即便是发出最激烈的呐喊,他也清醒地估计到,这呐喊多半不会引来什么响应;就在最热烈地肯定将来的同时,他也克制不住地要怀疑,这世界上恐怕是只有黑暗和虚无,才能长久地存在。是命运造就了他的这种独特之处,而“五四”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选自王晓明《鲁迅传》,有删节)
小题1:标题为“戴着面具的呐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其具体含义。(6分)
小题2:文中第五段说“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这一法则在文中主要指什么?它对鲁迅创作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6分)
小题3:文章说:“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句中“独特的方式”指什么?作者对此如何评价?(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共20分)
木 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他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经过初试、复试,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终试二比一淘汰。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应试者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走进试场,①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他抬起头,看见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流泪红烛。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小题1:小说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筒,这样描写有什么特点?描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2:小说中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小说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杉”的用意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大师在朱丹请求更换曲目后,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请朱丹青回去,但后来竟然又录取了他。探究这样写的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北京时间1月16日,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借助罗希X射线计时探测器(RXTE)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所属甚长基线干涉仪(VLBA)获取的观测数据,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日前成功观测到银河系内一个黑洞向外高速发射出一团气体云物质的场面。
这一向外高速喷射的物质云团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4。这颗“子弹”是从靠近黑洞视界的位置发射出来的。视界是黑洞的引力边界,在这一边界内侧,任何物质都将无法逃脱。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格里高利·萨瓦科夫说:“就像一名体育赛事中的裁判一样,我们基本上已经复原了这一气体云团的运动轨迹,并以此推算出其最初发出的地方。”他近期在美国天文学会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发现。他说:“借助RXTE 和 VLBA设备的独特能力,我们得以追踪事件的进展并找出物质团的起源地。”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的是2009年发生爆发的一个双星系统H1743-322,这一恒星系统位于天蝎座方向,距离地球约2.8万光年。这一双星系统最早是在1977年被美国宇航局的HEAO-1探测卫星发现的。该系统中包括一颗正常恒星和一个中等质量黑洞,但是这一黑洞的具体质量数据依旧未知。研究人员每隔几天便会对这两个相互绕转的天体位置进行测量。这两个天体靠得太近了,以至于在黑洞强大引力的作用下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条物质流,不断将气体物质从正常恒星的表面输往黑洞。这一物质流在旋转中围绕黑洞周围形成了一道宽度达数百万英里的吸积盘,这一宽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太阳系的直径数倍。当物质高速下落进入黑洞时,由于摩擦作用,气体物质被迅速加热至数千万度,发出剧烈的X射线辐射。
其中有一部分下落的物质被从吸积盘甩出,成为方向相反的两股喷射流。大部分时候,这种喷流由稳定的粒子构成。但有时候会出现爆发现象,大量气体团块以极高的速度被抛射出去,进入太空。
2009年6月份,H1743-322正是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爆发事件。当时天文学家们使用RXTE,VLBA,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的澳洲ATCA望远镜阵列等设备进行了观测。研究人员们纪录到这一系统在发生爆发前后的X射线变动情况。
在当年5月28日至6月2日期间,该系统的X射线辐射状况相当稳定,但是RXTE探测器的数据已经显示周期性X射线变动,即所谓的“准周期振荡”(QPO)所显示的频率值正不断上升。在6月4日,ATCA的数据显示该系统射电辐射强度突然出现明显下降。
天文学家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准周期振荡模式理解为黑洞周围吸积盘上气体团块的相互作用结果。当RXTE探测器于6月5日再次进行后续观测时,这种准周期振荡已经消失了。
而就在同一天,该系统的射电辐射却增强了。VLBA的高精度数据显示一个明亮的,正发出强烈射电辐射的气体团块正朝一个方向快速喷射出去。6月6日,天文学家们又观测到第二个这种团块,但却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
至此,天文学家们恍然大悟,他们开始将射电信号表现出的变化和这种气体喷射事件联系起来。然而,基于VLBA的数据,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气体团块是在6月3日发出的,即发生在射电爆事件之前大约两天。有关这一发现的论文将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英国杜汉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唐(Chris Done)说:“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喷流发生条件的新线索,将帮助我们理解这类事件发生的机制。”在活动星系的核心,类似的现象正在更大尺度上上演。这里的黑洞可达到太阳数百万至数十亿倍的质量,它们可以驱动喷流物质延伸达数百万光年之远。
该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科学家詹姆斯·米勒·琼斯说:“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在喷流产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相当于星系级黑洞喷射机制的加速版,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搞清楚这种巨大的能量输出将如何影响星系以及星系团的成长进程。”
(选自人民网)
小题1:下面各项中对“黑洞物质喷射”形成原因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外高速喷射的物质云团的速度达到光速的1/4,它是从靠近黑洞视界的位置发射出来的,视界是黑洞的引力边界,在这一边界内侧,任何物质都将无法逃脱。
B.由于一颗正常恒星和一个中等质量黑洞靠的太近,以至于在黑洞强大引力的作用下,两者之间形成了一条物质流,不断将气体物质从正常恒星的表面输往黑洞。
C.物质流在旋转中围绕黑洞周围形成了宽度达数百万英里的吸积盘,物质高速下落进入黑洞时,摩擦作用使气体物质被迅速加热至数千万度,发出剧烈的X射线辐射。
D.一部分下落的物质被从吸积盘甩出,成为方向相反的喷射流。大部分时候喷流由稳定的粒子构成,有时会出现爆发现象,大量气体团块以极高的速度被抛射入太空。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文学家观测到银河系内一个黑洞向外高速发射出一团气体云物质,并且基本已经复原了这一气体云团的运动轨迹,并推算出其最初发出的地方。
B.2009年发生爆发的双星系统H1743-322位于天蝎座方向,距地球约2.8万光年,这系统最早是在1977年被美国宇航局的HEAO-1探测卫星发现的。
C.RXTE探测器的数据显示出周期性X射线变动,天文学家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准周期振荡模式理解为黑洞周围吸积盘上气体团块的相互作用结果。
D.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喷流机制相当于星系级黑洞喷射机制的加速版,天文学家已搞清楚这种巨大的能量输出如何影响星系以及星系团的成长进程。
小题3:下列各项中,作为文章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HEAO-1探测卫星的新发现
B.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喷流
C.黑洞高速发射的气体云物质
D.让“子弹”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