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史铁生2017年,你外公尚未成婚,在E州做刑警。他师父,刑警队长老路,正要退休。那年E州出了件大案,简单说吧,恐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史铁生
2017年,你外公尚未成婚,在E州做刑警。他师父,刑警队长老路,正要退休。那年E州出了件大案,简单说吧,恐怖分子要在机场、车站搞一次连环爆炸。警方所知仅止于此,所幸抓获了一名嫌犯——据线人的情报,此人还是主谋之一。欲救万千无辜于危难,务必得从他嘴中掏出更多线索,这任务就交给了路队和你外公。
嫌犯果然顽固,任你千条妙计,他自一言不发。审问多日,师徒俩气得肝疼牙痒,仍无所获。嫌犯倒嚣张起来:“***了我吧,这是你们唯一能做的。”老路拍案道:“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嫌犯冷笑,继而闭目养神。
师徒俩出了审问室,在天井里抽烟。老路说:“这样下去咱非输不可。”二人抬头仰望,空中仿佛滚过隆隆巨响。老路说:“碰上这号不要命的谁也没辙。”二人低头默想,似已见那血肉横飞的惨景。
突然,老路把烟头一甩,盯住你外公说:“就不敢给他动动刑?”
“虐囚可是犯法的呀,师父!”
天井里半晌无言。谁都明白:审问失败最多算你无能,若动刑,麻烦可就大了,就算上级睁只眼闭只眼,新闻媒体也饶不了你!
外公蹲在角落里,很久,冒出句话:“师父,您说,这小子肯定知情吗?”
师父就笑:“你是想,这两难局面会不会还给咱留着个缺口?”
天井里一无声息。谁都明白:真正的麻烦并不在媒体,而在良心——一边是法纪严明而置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一边是知法犯法却有望拯救万千无辜于危难。
半天,外公又说:“师父,您说上面这情报……准吗?”
师父又笑:“你不过是把缺口换了个部位。”
外公还要说什么,老路打断他:“甭说啦,老弟,有缺口还怕没部位吗?比如,动刑就一定能奏效?违法,就不能不走漏风声?唉!早年我有个老同事,也碰上这么个局面,左右无路,便一枪把缺口开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天上云飞风走,七月天,天井里竟冷得人发抖,可是那老同事的灵魂留连未去?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
他站起身,拍拍你外公的肩膀:“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
“师父,您想干吗?!”
“不干吗,今晚先去睡个好觉。”
第二天外公一上班就听说,昨夜,那个顽固的家伙终于开口了。外公顿觉不妙,忙去找他师父。老路已被停职。上级的好意,让你外公去拘捕路队。师父仍然坐在那个天井里,据说自审问结束后他就没动过地方。见你外公来了,他伸出双手。外公不忍,流泪道:“师父,您的良心是完整的,可我算什么?”师父说:“老弟,甭瞎想。要是不给我判了,咱这事就还算不上完整……”
小题1:面对路队及我外公的审问,嫌犯表现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老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多处暗示了老路的选择,请举两例说明。(6分)
小题3:老路心目中的“完整”含义是什么?小说的结局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答案

小题1:⑴嫌犯表现顽固、嚣张(1分)。⑵这样写突出了审问工作的艰难,(1分)为下文路队在审问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选择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埋下伏笔。(2分)
小题1:①老路是一个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敢于冲破原则,勇于牺牲和承担责任的老刑警。(2分)
②A.“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这一处的神态描写,暗示了老
路内心已作好了选择。B.“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这一处语言描写,
说明老路选择独立承担起审讯任务。C.老路给外公讲起早年的老同事的故事,目的是阻
止外公采用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而准备独自承担。(举例1分,分析1分,举两例即可)
小题1:老路心中的完整是:为了拯救千万无辜于危难,明知自己的选择将会受到处罚,牺牲自己的前程,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触犯了法规、原则,就要安然接受处罚,维护着法规、原则的公平性。(3分)这样的结局是一种遗憾,它告诉人们在追求人生完整的过程中是需要牺牲的,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原则、法规面前需要有冲破的胆量和勇气,完整本身就是一种遗憾。(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首先考虑这表现了什么,嫌犯越是嚣张,工作越难,所以也为后文张本。答题时要抓住其本意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D。通过语言、选择来判断他的性格,抓住勇于牺牲来写。暗示即伏笔,可从语言及细节方面找。
小题1: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人文精神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史铁生2017年,你外公尚未成婚,在E州做刑警。他师父,刑警队长老路,正要退休。那年E州出了件大案,简单说吧,恐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虫类与人类
⑴对于虫类来说,人类的社会只不过是一块新的殖民地。它们一直都在我们周围窥探等待进犯的机会。
⑵在过去的4亿年间,地球的统治者既不是恐龙,也不是哺乳类动物,而是这些虫类。这个蜿蜒爬行的群体,就以绝对数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人类出现了,为了获得清洁与整饬,扫清了荒野,想创造一个不受虫类侵扰的安全世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安全过,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今天,这些外来物种正在占领城市,***人蜂正在不知不觉中向全球蔓延。当昆虫决定殖民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显得如此无可奈何。昆虫对人类的种种反制手段无动于衷,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也确实没有足以制胜的***手锏。
⑶我们被这些无孔不入的生物所包围,无法从生活中摆脱它们。向来以苛刻著称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不得不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昆虫现象。每一桶番茄里至少有两条蛆,每100克番茄酱里有一条蛆或者30颗苍蝇卵。每100颗花椰菜里有60只蚜虫、齿虱和海石虫。每份通心粉里有225片各种虫类尸体。每听蘑菇里有20条完好的或肢解的大大小小的蛆。上菜的时候,你除了获得一份美食,还有270只完整不一的昆虫和23条蛆。
⑷有些生物一生下来,就对我们穷追不舍。在你我眼中美丽的躯体,在它们眼中只是一个充血的皮囊,装满了最有营养的液体。人体本身就包含多个生态系统,每套系统都有不同的定居者。我们的皮肤经过放大,就像月球表面的荒原。但表面这些汗毛却很适合居住,扁虱的头部天生就是要扣死在我们的表皮上。人类对这些生物的厌恶程度要取决于双方关系的疏密。在我们最隐私的地方,同样存在着特有的寄居者。
⑸目前地球上已知物种中的70%都属于虫类,想逃避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无法摆脱它们,也许该转而考虑研究它们,我们需要进入它们的头脑,换个视角看这个世界。现代科学已经能够实现这点,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蟑螂的第二个大脑,监视黄蜂的感觉器官,破解蜘蛛的致命毒液,对于这些动物加深了解,很可能帮助我们化敌为友。但直到这项工作完成以前,我们的生活仍然要不断受到虫类的滋扰,而我们决不能低估这些生物的工作效率和毅力。
⑹在对抗昆虫的战争中,要追踪我们的敌人,科学家所面临的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万,但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每天都有新的品种出现,好像永无止境。单单是研究我们所谓的害虫,已经令学者们应接不暇。例如日本丽金鱼,每年要席卷1千万公顷农作物。至于棉籽象鼻虫,全美三分之一的***虫剂就是为它而准备的,玉米穗虫每年都要造成至少5亿美元经济损失。真正最具威胁的入侵者是那些无所不在、无所不食的角色,它们就叫蟑螂。1997年全美仅用于蟑螂***虫剂的开支就约为5亿美元,我们以为用毒药就可以战胜它们,显然我们低估了对手。
⑺蟑螂的反围剿让我们陷入了新的困境。我们以为***虫剂能够百战不殆,不料它却成了对手的甜浆。我们自己想要更多的蜂蜜,却造就了新的梦魇。非洲野毒蜂和人工蜂杂交的结果是制造了不受人类控制的恶魔——***人蜂。
⑻我们正在逐渐认识到人类世界的兴衰将会与虫类世界息息相关,这迫使我们改变与虫类相处的方式,与虫类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似乎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全世界的技术机构,都开始学习掌握这种诱人的能量。
⑼原先步步逼迫的恶魔,有些就成为有益于人类的朋友。你看,蛆变成清理伤口的能手,黄蜂也因其超强的嗅觉而被用于协助检查癌症,原先剑拔弩张的恐怖氛围骤然消失了。在新墨西哥蜜蜂正在接受扫雷训练,即使是历史悠久的昆虫产品蜂蜜,也刚刚被发现能用于治服那些抗生素抗性病菌。在德国,人类与蜜蜂之间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微型雷达传送装置,试图掌握蜜蜂复杂的语言表达规律。还有一些地方,科学家甚至利用蜜蜂进行侦测、协助扫雷工作。
⑽也许要不了多久,蟑螂机器人就可以在厨房里帮助你清理蟑螂了。
小题1:第⑶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说明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6分)
①殖民地          ②似乎已经
小题3:人类已经和虫类建立了伙伴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与文中多处提到的人类对虫类的侵扰无可奈何,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它本身是一件艺术品,人们运用各种元素,如建筑、树木花草、山石、水体、历史文化、交通、通讯……创造一个完备的生存环境。但是,如果城市规划不当,千城一面,枯燥无味,缺乏真趣和个性,就是一个失败的城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山水城市是“可持续的城市”,是“天人合一”的城市。这里山水之自然美被增进,生态被恢复。城市在规划中遵从道家哲学思想,在发展中把握山水之灵魂。山水城市遵循生态的规律,明了自然的变化过程,如同圣保罗的街区在瑞典谷中所尝试的那样。山水城市了解土地的承载容量。它保护山地而非破坏它,在山坡上的任何开发中,它遵守严格的准则以免土壤流失;同时鼓励墓地的更优设计,使它们不破坏山地,而能够创造更多的公园一般的环境。它提倡城市再造森林,将植物和野生动物社区带回城市。山水城市鼓励主动和被动太阳能的利用。建筑设计适应地方气候,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鼓励水和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性地处理城市垃圾的问题,因此城市的资源可以被广泛地使用。
山水城市是具有人情味的城市。这里是生气勃勃的城市,有许多的机会和工作的选择。有富有生气的街道和热闹的夜生活,在这里,人们可以相会、轻松地休闲,并享受相互的陪伴。这是人性尺度的城市,人们喜爱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里拥有为全民服务的清洁、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住宅。这是一个绿色的城市,大大小小的花园遍布全城,所有的人都可以方便地进入,给人们带来绿意与清新。这是邻里守望相助的社区,洋溢着古老而熟悉的街区感觉。这是一个和谐的社区,不同背景的族群都可以相互融合,愉快地生活与工作。这是人情丰富的城市,追求“四海一家”的理想。温斯顿·邱吉尔曾说过:建筑“人造建筑,塑人。”在许多方面,行为科学家证实了这个观点。尽管物质规划并不能保证社区的形成,实体设计也不应被忽略。重视行为科学,也将对建立人情味的城市大有裨益。
山水城市是具东方气质的城市。这里珍视历史肌理,保护地标,并尽力整修这些地标使它们适应于新的高效使用,并热诚地学习本土建筑,同时寻找新的途径去表达它。这里的地方政府鼓励本土建筑传统在新的公共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在这里公众艺术日新月异,艺术家和城市设计者之间通力合作,百花齐放。每一个街景都被改善,每一个街灯、垃圾箱、座凳、人行道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十分安全、舒适并符合地方风格。市内招牌经过合理的管理,对于需要更多招牌的场所,也有设置霓虹灯、广告板的地方。对于招牌需要得到限制的地方,不但商业所需的数量最少的标志得以设置,同时对居民的干扰达到最小。精美的中国书法也受到喜爱并得以发扬。
总之,山水城市是重新发现自身历史、重新聚焦于它的未来的城市,是东方与西方、新与旧交融的城市。
(选自《中国园林》2010年02期《“山水城市”概念探析》,有改动)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山水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城市是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山水园林融合起来的城市。
B.山水城市注重“天人合一”,注重山水的自然美,遵循道家的哲学思想。
C.山水城市讲究人情味,这里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机会和工作,四海一家。
D.山水城市注重建筑的本土特色,街景布置安全、舒适并符合当地的风格。
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段首先指出城市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讲究真趣和个性,然后引出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这一概念。
B.三、四、五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山水城市必须
天人合一、具有人情味和东方气质。
C.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指出山水城市不是简单的回归自身的历史,而应注重
东方与西方、新与旧之间相互交融。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主体部分在阐释“山水城市”这一概念
时通过举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说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城市天人合一的特点就要遵循生态的规律,不破坏山地,能够设计并且建造出
更多的公园。
B.山水城市具有人情味体现着城市的和谐,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相互融合,愉快地生
活工作。
C.山水城市具东方气质就要珍视历史肌理,保护地标,要尽力整修它们并通过寻找新
途径去表达。
D.山水城市是重新发现自身历史、重新聚焦于它的未来的城市,是钱学森当年提出的
中国城市建设设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文学
蒋信伟
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人”之功。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显然,手机文学作为传统文学视界的话语空间,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它游离于商品与文学之间。更确切地说,手机文学有着“双重身份”,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而文学性则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而过分的媚俗求利的做法,会使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随之丧失殆尽。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小题1:下列对“手机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
B.手机文学尚不成熟,在传统文学中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C.手机短信就是手机文学,它常常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D.手机文学的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富于艺术张力。
小题2: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人”之功。
B.手机文学以其幽默风趣,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
C.手机文学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追求商业利益不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D.手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文学性和商品性。文学性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信文学的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将不会拥有绝妙的反讽意味。
B.作为技术消费的手机文学,文学话语已经被符号化,成为被操纵的系统行为,文学的主体意识渐渐消解,文化意识会日趋衰落。
C.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D.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断崖
(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时间在头顶上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3)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4)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6)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槃的火焰。
(7)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小题1:根据全文,说说“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6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明第四段中“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6分)
小题3:从五、六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12分,每题3分)
生态整体主义
王诺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2004年10月《读书》
小题1:对“生态整体主义”这—概念理解准确的—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
小题2:根据原文,生态整体主义区别于其他生态观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利奥波德提出的“和谐、稳定、美丽”三原则。
B.“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
C.完全以生态系统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
D.强调生态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绝不把整体的某一部分看作中心。
小题3: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致的。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过许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个严重的错误。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