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已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贴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挨饿的样子。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小题1:结合全文,谈谈送行为什么会成为“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4分)
小题2:在作者笔下古人送别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5分)
小题3:“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作者称“我最赏识那种心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你的体验或所知,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理解。(6分)
答案
小题1:因为:①有些送行确实出于真实的情感,不舍离别。②送行是一种应酬的礼节,送行会让被送的人有一种优越感,而无人送行却会增加寂寞。(第一点1分,后一点3分,共4分)
小题2:①古人送别情感更淳朴真挚,现代人送别情感含量少,甚至有金钱买到的送别。②古人送别的形式随意性强,而现代人送别形式繁琐。③古人送别意味更深,情景更美,现代人送别“吃”为第一,没有美感。(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答对大意则可)
小题3:这是一种不忍离别又期待相聚的心情,洒脱而友情深厚。(2分;不准确的给1分)第二问可以结合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体验谈自己的理解,在深度或广度上挖掘,可自由发挥。理由要充分。(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把这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原文是这样表述的:“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可见其答案应在以上各段中找出。然后回读上文各段,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语句。如第二段的首句:“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第三段的首句:“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
点评:方法提示: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的环节和基础。 2依据题目要求,确定筛选的标准、范围。3注意材料比较、辨析与分类整理。 4做好归纳概括的工作,准确表述。
基本步骤是:综观全篇,捕捉要点;审清题目,定向扫描;筛选排除,比较整合;确定答案,准确表述。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阅读和文章文意的理解,确定答题的考虑区间:从第2—4段中找要点概括;根据题目的要求,要用对比的形式作答。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需在阅读和把握文章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答题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找到要点进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答案区间的确定,是做好这类题的基础和前提。
小题3:试题分析:先把题干的这句话在原文中找到,这是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这一段来考虑问题。根据这一段,可以知道,“不送”与“无论多大风雨”“接你”这是一种不忍离别又期待相聚的心情,洒脱而友情深厚。第二问可以结合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体验谈自己的理解,在深度或广度上挖掘,可自由发挥。理由要充分。
点评:结合你的体验或所知,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理解。这道是个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不忍离别又期待相聚的心情,洒脱而友情深厚。答题时可以扣住“洒脱”“友情”这两个关键词语,从人生这个深度去谈,应更好些。但是,根据题目的要求,需要结合自己的体验或所知。实际上,这个题目的解答,就相当于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确定立意,然后要有论据去证明。
核心考点
试题【送 行梁实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终于,她答应陪儿子去吃肯德基了,不过,她说:“一言为定,只买一份鸡腿、一杯饮料。”儿子不止一次想光顾这个环境了。他远远地指着豪华的门面一侧站立着的穿着奶白色西服的模特儿,说:“那就是山德士上校。”她觉得那位老人显得富态而慈祥。
厅内,宽敞、宁静,只有三对青年分布在不同的角落。母子俩选了张离服务台不远的桌子,桌面摊着一张报纸,他掀起说:“妈妈,你看。”
一张10元面额的纸币和8个1元面额的硬币。她惊讶了,脱口说:“怎么办?”
他说:“交给老师。”
她笑着说:“也好,这个店收了恐怕吞没了。”
他收起钱。她禁不住四下望了望,像是在做一桩丢人现眼的事儿。她的心“怦怦”地跳。其实她真想白捡了这钱,只是儿子在场,他还小。
服务小姐端来了一份鸡腿,一杯可乐。她当即付了款。她奇怪地想:竟不能将18元用来支付这个诺言,那样的话,她也能点个便宜的点心,毕竟首次坐进这个幽雅的环境呀。
他说:“妈妈,你呢?”
她说:“你慢慢吃,到时我可要问你什么滋味呢!”
他递过来说:“妈妈,你尝尝。”
她摆摆手说:“我不喜欢吃鸡,你慢慢吃,妈妈陪你。”
他埋头啃那鸡,显得仓促。
她喜欢注视着儿子,说:“又没人抢,你慢慢吃,你这吃像难看。”
他放慢了速度,却已经只剩根细骨了。他仰脖喝进可乐,说:“妈妈,真的很好吃呢。”
她说:“再好吃还不是鸡?好了,这下算是如愿了吧。”
他站起,精神抖擞的样子,说:“味道真的很好呀。”
翌日,他临上学校,说:“妈妈,早餐钱你还没有给我呢?”
她刚醒来,说:“我这儿没零钱,你先垫着吧。”
他说:“我口袋里的钱不够吃早餐。那钱我要交给老师呢。”
她打开皮夹,抽出一张10元面额的纸币,说:“晚上再结算。”
傍晚,她一进门,看见正在做作业的儿子,首先想到那笔钱,似乎那18元钱关系着儿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她期待儿子单纯、美好——在儿子面前,她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恐怕今生今世儿子都不知道她打过那笔钱的歪主意。她说:“18元钱你上缴了吗?”
他放下笔,迎上来,说:“妈妈,上课前,我已经交给赵老师了。”
她说;“老师说啥了?”
他说:“也没说啥,赵老师要上课呢。”
她说:“唔,捡了东西是该上缴。”
再一天,上班,她接到一个电话,是赵老师的电话。赵老师请她赶快到学校一趟。
她说:“出了什么事了?”
赵老师说:“肯德鸡快餐店老板赶到学校说要见见你们母子俩。”
老板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没有店门口的永远站着的“山德士上校”那么有风度,却也显的精明。他说,那18元钱是他特意摆在桌子上的,他决定谁拾金不昧,他就奖励188元,他料不到校方转告了他,他就在学校颁发这笔奖金。我奖励这种感人的精神。
儿子一个劲儿地瞅她。她觉得受了“山德士上校”作弄了一样,说:“我不要这笔奖金,我不要,我和儿子只不过偶然去了店里,我不过不想叫儿子失望,他父亲两个月前出外打工……好了,我现在要去上班了。”
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看着母子俩。她觉得浑身发热,抚摩着儿子的头,说:“妈妈上班去了。”
下班回家,儿子欢喜地迎上来说:“妈妈,赵老师通知我,明天我当光荣升旗手。”
她拍拍儿子嫩稚的肩膀,说:“妈妈替你高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线句说“在儿子面前,她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恐怕今生今世儿子都不知道她打过那笔钱的歪主意”,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小说中有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这种心理?(8分)
小题2:小说中的母亲原先盘算着那18元钱,最后又拒领那笔奖金,母亲前后表现的性格是矛盾的吗?(8分)
小题3:小说以“精神”为题,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内涵?(8分)
小题1:“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
A.托物言志 | B.融情于景 | C.触景生情 | D.直抒胸臆 |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
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舟。
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那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突来的阴风晦雨。它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小题1:作者从“写作号”船和“思想的船”分别对史铁生和霍金的意义中感悟到了什么观点?请你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6段中说“苦难是生命的常态”,这里的“苦难”的一个表现是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请你概括出它的另一个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8段中加点的“这只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下面五种说法中,与本文的主旨最为接近的两项是( )(2分)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B.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D.解铃还需系铃人。 |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已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过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极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
B.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
C.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
D.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
小题2: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小题3:“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小题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最新试题
-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
- 2已知函数f(x)满足:f(1)=14,4f(x)f(y)=f(x+y)+f(x-y)(x,y∈R),则f(2012)=(
- 3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一项是( )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
- 4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淮河——秦岭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天山
- 5有我国“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______、______.
- 6本题满分14分)设函数.(1)若,求函数的极值;(2)若,试确定的单调性;(3)记,且在上的最大值为M,证明:.
- 7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的。这三个心理规律是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②经济周期性 ③流动偏好 ④
-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他为人民立下了问心无愧的丰功伟绩。B.春光明媚
- 9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25g石灰石粉碎后,装入硬质试管中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杂质不
- 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开发历史悠久,可耕土地已被全部开发B.人口增长过快
热门考点
- 1的个位数字是A.2B.4C.6D.8
- 2当y=( )时,分式的值为0。
- 3书面表达。 这学期银川一中在高二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你参加了此活动,并要写一篇英语短文给学校校报投稿,介绍你们
- 4i是虚数单位,[ ]A、B、C、D、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就是酸B.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C.离子方程式Cu
- 6重力的方向是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
- 7读“我国重要区域经济圈分布图”,回答问题。(共13分)(1)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圈集中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 8Today Bob contradicted Ms. Li, our math teacher, in class, _
- 91944年,美、苏、中、法等44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并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下列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这次会议直
- 10表达与交流(40分)21.请以“ 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