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①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②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③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④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⑤过去的女性精于女红,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⑥“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他们身后面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⑦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一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⑧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⑨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小题1: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文中所阐述的鞋的意义。(5分)
小题2:如何理解第一段中“人生的容器”这句话的含义?(4分)
小题3:第五段中写到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5分)①保护脚部不受伤害并帮助它征服一段又一段的路程。②祝福生命。③承载母爱亲情。④检测人的善与恶、痛苦与幸福。⑤启迪人们思考束缚与保护的关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4分)①鞋负载着“形而下”的肢体。人的一生除开睡眠,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②鞋还负载着许多“形而上”的精神,能给人生命的感动和启迪。(每点2分)
小题3:(3分)动作细节描写。(1分)通过“顶过”“夹住”“拔出”“拉”“抽”等准确、生动的动词,写了母亲深夜纳鞋底的细节,(1分)表现“鞋”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敬仰、感激和缅怀之情。(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鞋在文中的意义由表义到深层,也即由具体义到抽象义。文章也是按照这一思维过程展开的。在把握全文时,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过去的女性精于女红,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取舍,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点评: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这类题中往往会有一两个信息或要点隐含在文章中的,需根据有关的语段来分析综合。
小题2:试题分析:鞋是“人生的容器”,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这句话是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光是这样的理解还不够,还需立足于全文,对此可结合第一小题来考虑。
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散文阅读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体会”的要求有三层意思:①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的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在一定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③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意义往往通过比喻、象征、双关、反语等手法来实现,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说得很明确,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可先回忆描写的手法有哪些,然后再来分析所给的句子。从句子来看,主要写母亲灯下纳鞋的动作,应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点评:这类明考题,学生应首先明确所给出的手法有哪些,能产生哪些表达效果等。如描写手法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等。这类题一般要答好两个层面,一是对这种艺术手法的准确解说,二是对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准确表述。
核心考点
试题【鞋说①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节选自《祝福》
(二)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小题1: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4分)
(1)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
(2)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小题2:这两段节选文字共同刻画了哪种群体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个群体形象的特征。(6分)
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
②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③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在1950年确立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于1967年把江陵端午祭列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由于他们的努力,这种遗产观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法》,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有好几种叫法,如“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我国过去习惯称作“民间文化”,现在为了与国际上的称谓相协调,便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当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加珍视并加以保护时,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
(取材于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遗产观的改变,使许多重要的文明遗迹得以保留,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转型。 |
B.一些作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促成了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形成与推广。 |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文化,比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 |
D.我国把“民间文化"改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对国际新遗产观的认同和支持。 |
A.国务院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
B.被焚毁近90年的故宫中正殿近日复建竣工,完整再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建筑全貌。 |
C.我国有关部门正通过笔录、录音、摄像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各地方言的原始数据。 |
D.一些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亲眼目睹并学习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
小题3:在第①段中的“传统的遗产观"和第④段中的“现代的遗产观”中,“遗产"各指的是什么? (4分)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写作者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惊心动魄”写出了小孩子的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 |
B.山间的险路终于走完,作者感觉到母亲“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这一细节写出了表面沉静的母亲对“我”此前举动的极为担心。 |
C.当作者念写好的、自我感觉优秀的一段文字给母亲听时,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是因为碍于情面,母亲不好表达反对意见。 |
D.文中写母亲客观地向作者讲述她认可的别人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话“具有点穴的效应”,“点穴”一词形象地表明了母亲的话语的针对性。 |
小题2:在文中,生活中母亲的“沉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作概括。(6分)
小题3: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文字中“神圣的沉静”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5分)
小题4:文末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其中的“昭示”,意在强调由母亲传承而来的“神圣的沉静”这一精神财富的可贵。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家长曾经给过自己的昭示。不少于200字。(12分)
《江南Style》背后的经济秘密
《江南Style》讲的是一个韩国“屌丝”的白日梦。其貌不扬的“鸟叔”幻想着各种幼稚的炫富行为,比如在阳光下的沙滩上,一位美女给他扇着风——其实他身处一个儿童公园,美女也是他想象出来的;装作是黑帮大佬蒸桑拿,结果文身男出现之后,他胆怯地挨着另一个男人;想要骑马,却只是在大街上装模作样地跳骑马舞……
全世界都爱死《江南Style》了,短短3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7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世界上的许多角落里都有人在跳“鸟叔”的招牌舞步,甚至连68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和“鸟叔”一起跳起了骑马舞。
尽管这首歌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假如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支神曲的流行,恐怕只能得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全球还深陷在金融危机中,离经济复苏还很遥远。
英国的BBC商业网曾经报道金融危机如何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转而把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方法。“The Stang”是苏格兰一家著名的喜剧俱乐部,其组织者发现,金融危机以后他们的生意好了很多,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安慰。一位喜剧演员说,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衰退的人们,希望通过观看喜剧表演来解闷。这正如“鸟叔”对《华尔街日报》所说 :“既然天气这么热,经济这么糟,我只想写一首有趣而激动人心的歌。”
经济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迪士尼效应”。它是指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长,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通过米老鼠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向全世界撒播快乐,为备受煎熬的人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港湾。在经济最黑暗的1929年,好莱坞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经济危机也成就了好莱坞的腾飞。
《江南Style》的经济背景是韩国经济持续低迷,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长的低增长纪录,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值。亚洲发展银行最近一期的亚洲地区“展望”指出,亚洲经济复苏的势头比其预计的要缓慢得多。而神曲的全球性流行,也预示着全球经济预期的不乐观。英国的《经济学人》最近刊文说:“要恢复欧元区前景是乐观预期仍然任重道远,更糟的是患上了败血症的美国经济。目前舆论纷纷担心美国将于12月不堪财政重负,跌落经济深渊。”
既然经济这么糟,复苏这么慢,那么还是和“鸟叔”一起去跳骑马舞吧。
小题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金融危机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只有将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现实的方法。 |
B.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所以能顺利举行,就是因为席卷美国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 |
C.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心理安慰,希望借看喜剧表演来解闷。 |
D.《江南Style》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带来了令人沮丧、让人恐惧的金融危机。 |
小题3:《江南Style》出现、流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5分)
马蒂斯有一句名言:“精确描绘不等于真实。”“精确描绘”指的是现实的真实,而马蒂斯所刻意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后期印象派与早期印象派分道扬镳而被列入现代派绘画,正是因为这一点。
马奈、德加等在美术上崭露头角时,其画面上的灿烂的光、强烈的色彩对比、模糊的物体造型、粗犷的笔触也曾使公众为之震骇与激怒。公众把他们看成是一群不懂艺术的疯子。但时隔不久,人们就学会了用印象派画家的眼睛去看那跳动的阳光和色彩灿烂的世界,并承认只有他们才是地道的写实主义者。
后期印象派的作品,看上去就不那么“写实”了。有些人常把塞尚、凡高说成是“印象派的反对者”,这多半是从画家自己发表的一些批评前期印象派的言论、从他们那不尽相同的画法得出的结论。其实,“反对者”一说未免失之片面。不管这些画家自己怎么说或怎么画,他们皆是由印象派这条胡同走进去,然后又从里面走出来的。印象派无论有多少缺点和局限,其功绩是巨大的。我们只能说塞尚等人发展并超越了印象派,不再受这一新传统的束缚了。但他们的色彩、最初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甚至其用笔的神韵,皆从印象派而来。塞尚说:“我也曾是印象派,毕沙罗对我有过极大的影响。”
后期印象派与早期印象派之不同在于:他们已从像莫奈那样热衷于忠实地追随外在景象的瞬息万变、再现现实的角度,转向热衷于借用外在的形象,涂抹上他们内心的色彩。如果外在景象在什么地方不合乎其内心的要求,那就毫不犹豫地改变它!红的可以画成蓝的,短的可以画成长的——这是一种什么法则?不是摹仿的法则,而是表现的法则——表现画家面对对象时的主观感受,不是画所见的,而是画所想的!但这“所想”并非完全是内心的臆想,并非完全没有外在凭据。这种内心感受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种转瞬即逝、可以轻易抹去的外界在心灵上掠过的印象,如早期印象派所描绘的那样;它是外界对心灵的一种深刻刺激。画家在久经沧桑饱有阅历之后,突然在一件具体对象上,发现了他长久以来所深深感受、体察过的东西,现在它们又突然凭藉这具体对象给他以刺激,使他回忆、联想到许许多多,而他则将这许许多多予以综合,并通过眼前对象的集中具体的外在形态重现出来。因此,与其说他描绘的是这一外在对象,不如说他描绘的是他过去的体验、未来的幻想——对人生的全部理解的一种综合形象。因此,这形象被描绘出的状貌,既有其本来固有的形态,又适应了画家内在表现的需要。造型的高度精简洗炼是其最大特点,因为在记忆中细节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此外,形体的扭曲变形、色彩的变幻夸张,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马蒂斯在1908年发表的文章《画家笔记》中,曾明确提出“我的宗旨是表现”,“色彩的主要目的是可能服务于表现”等观点。他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摒弃传统色彩的光影和明暗,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他认为绘画就是应该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排除传统艺术的模仿再现,强调色彩的表现性。
在使艺术从“再现”向“表现”的转变方面,塞尚无疑是个始作俑者,他晚年曾说:“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界,使一切,即使是一件东西或一个景的每一面,都处在透视关系之中。”这句话被立体派视为箴言,认为是对现实世界的绘画性的最深刻、最本质的表述。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于整个世界过于绝对、过于抽象的认识,导致了现代派作品的渐趋抽象。
小题1:下列有关后期印象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两项是( )( )
A.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现实的真实。 |
B.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对外在对象的摹仿,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 |
C.不是描绘所见,而是描绘所想,但并不是臆想,而是有外在依据的。 |
D.随心所欲地重组外界事物,随意改变其色彩、形体和比例。 |
小题2:下列都属于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一项是( )
A.莫奈、德加、毕沙罗 | B.塞尚、马奈、凡高 |
C.毕沙罗、莫奈、马蒂斯 | D.马蒂斯、塞尚、凡高 |
最新试题
- 1位于胸腔内的器官是( )A.心脏和胃B.心脏和肝脏C.胆囊和肺D.心脏和肺
- 2把一小球放人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kg/m3)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
- 3设a、b、c∈R+,且3a=4b=6c,则以下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A.B.C.D.
- 4—Could you buy us _________ drinks? —Sorry, I don’t have ___
-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In the time it takes you to read this sentence
- 6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
- 7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
- 8几乎与哥伦布同时,西班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式子因式分解:(1)a2b+2ab+b;(2)-a3+a2b-14ab2;(3)(x+y)2-4(x+y-1);(
- 10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矿石粉碎C.榨取果汁D.煤炭燃烧
热门考点
- 1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已走出中世纪的,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其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
- 2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
- 3在灼热铜丝网的作用下,2-丙醇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下列物质中与该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B.C.
- 4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就一定有______转移,这类反应就属于______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
- 5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形成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
- 6下列直线中,可以判定为圆的切线的是( )A.与圆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B.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C.与圆心的距离等于直径的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能不
- 8补全对话。John and Tim are very popular in Jason Middle School. T
- 9—Jack said you got a unique watch for your birthday.—Yes. Ma
- 10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B.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C.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