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整个过程持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
D.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
C.获得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身亡的。 |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
小题4:2012年12月3日,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男子将一名原本素不相识的58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4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师的行为。(4分)
答案
小题1:CE
小题2:A
小题3:第一次引述是用它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突显人文关怀;(2分)第二次引述是用它作为例子来证明对灾难新闻摄影记者的“先拍照”的“冷酷”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还需要深入探讨。(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在面临先救人还是先拍照的矛盾时,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选择了先拍照,失去了挽救该男子的机会;②阿巴斯的履行了他作为新闻记者的职责,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③阿巴斯拍的这张照片或许能引起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思考,但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是不适当的,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
(评分要点:答案应包括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各2分。①②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E(C项应为“过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E项表述为西方记者的观点。)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2:试题分析:A(B项“记者想出名”于文无据;C项:卡特的死亡也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关;D项:作者认为“问题远非如此简单”,“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然后一一对应着去分辨对错,只要是原文中的原话,即可算对。如果表述不同,但是意思相同也算正确。
小题3:试题分析:在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两次引用,再品读这两次引用时还有什么相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同整篇文章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循着这个思路就能解答出。
点评: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可信;也会引用一些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会引用一些古典诗句,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韵味。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核心考点
试题【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秦俑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夏天。
②那天是高考分数线出来的日子,我没有跟家里人说实话。我说还得要几天时间呢,他们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我的父母一大早就得去地里干农活。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密,他常跟我们兄弟俩说,秋天的收成怎样,就要看这一季的努力了。哥哥大我四岁多,上完初中就跟人去东莞打工,今年春节回来,承包了村里的制砖厂,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回家吃。
③吃过午饭,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去了村子三里地外的一个食品批发部。在那里,有离我们村最近的一部公用电话。但回来的时候,我的腿里一定是灌满了铅,要不我怎么会觉得回家的路这么长?
④离最低录取线差了两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家人,怎样面对他们脸上的失望。我在村子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后坐到了村口的桥墩上。
⑤也不知坐了多久,四周响起此起彼伏的蛙声。我一步一步地往回走,走到家门口,走进卧室。我一晚上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出去吃饭。母亲进来看过我几回,她不停地摸我的额头,怀疑我是不是生病了。哥哥给了我一个饼,问我是不是出成绩了,我背着脸说,还没呢,还得有几天。
⑥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或者说,我压根儿一晚都没有入睡。我跟父亲说,我想去哥的制砖厂做工。父亲头也不抬地说,你能做什么?我对父亲的轻蔑感到非常不满,干什么都行,就是搬砖块我也愿意!就这样,我去了我哥的制砖厂做工。哥哥告诉我,砖块刚烧出来时很脆的,需要从窑里搬到窑外,经过日晒雨淋,消掉一身的火气,才能砌成一面墙。我具体的工作,是将窑里烧好的砖一块一块搬下来,垒到担子上。窑里很闷,砖面很糙,不大一会儿,我全身就湿透了,手心也磨出了三四个血泡。哥哥心疼地将他的手套摘下来给我,可依然不管事,锋利的砖棱儿还是不小心划破我的手套,又划破我的手指。我没有吭声,身体上的疼痛可以让我暂时麻木,忘却分数的烦恼。只有等晚上躺在床上,我才像一条搁浅在岸上的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⑦那一年我17岁,1.74米的个头,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一个多月又苦又累的工作,并没有让我变得更瘦,相反我感觉自己一天一天愈加强壮,就像地里疯长的玉米苗一样。半夜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身体里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我的力气在增长。我一直没有勇气说出高考结果,很奇怪,他们也没有再问我。有好几次,在跟父亲和哥哥说话时,我试图往这个话题上引,结果他们都将话岔开了。我也没有看到他们脸上的失望,也许他们早就猜到了结果吧,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对我抱希望。我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也不怎么爱出门去疯了。邻居见到我,说我变黑了,长大了,像个男子汉了。我偷偷对着镜子看过自己,看上去有点陌生,嘴唇上都长出了一溜儿浅浅的胡茬。
⑧下过一场雨,天气开始转凉。是9月初的一天,父亲一大早叫醒我。起来吧,今天该去上学了。母亲已经准备好了被铺,上面还散发着前几天晒进去的太阳味儿。哥哥将学费交到我手里,说是给我这一个多月的工资。父亲照例背着铺盖,送我到村口的桥头。父亲说,天气凉了,你在学校要注意身体。我接过背包,走在了通往复读的路上。一阵风吹过,我积蓄一个夏天的泪水终于忍不住飞落下来。
⑨村庄渐渐地远了。这个夏天,也渐渐地在我身后远去了。
小题1: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交待了哥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题“被风吹走的夏天”的含义。(5分)
小题3: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是如何表现“如山”的父爱的。(6分)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
小题2:下列有关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
B.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
D.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
小题4:联系全文,归纳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基本特点。(4分)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选自《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小题1: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语段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作者塑造车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请作简要阐述。(6分)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
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
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
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
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
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
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
《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
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
小题2: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泼
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①。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争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看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咸且腥的水。海水吞没了你,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游过,他的尾鳍掠过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看一眼这生活了三十九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都已杳然远去。
一座海是一座坟。
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而舍命相搏的灵魂。
以你的游水技能,再加上你身旁游动的伙伴和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活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猾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弹尽后的最后一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敌手的鱼雷无情的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②。
致远舰就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游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注)第六册,内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甲午海战,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可见,邓世昌是完全有可能游上岸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③,“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的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它的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的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主人必死的决心,于是,它便以身殉主了。这只小狗不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是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则是另一种意义的永生。
三十九岁的邓世昌,邓壮节,以辽阔黄海作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一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注:《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汇编,编者态度较严肃,可补正史之不足。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述“那莫名的悲愤”指的是什么?(3分)
小题2:《邓壮节阵亡黄海》这段引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3:文中划线的三句话都写了邓世昌的死,请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1)“你已为国捐躯了”,此句使用第二人称,有何作用?
(2)“邓大人就这样走了”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什么(用原文词语作答,限用4个字)?有何作用?
(3)“他断然选择了死亡”句中“断然”一词有何作用?
最新试题
- 1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相同B.属于同一类物质C.互为同分异构体D.化学性质相同
-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 3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心理矫治作为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改造手段,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服
- 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3),则k的值为 .
- 5向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HSO3晶体,保持常温,测得溶液的p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是
- 6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能________,不能_______
- 7中东地区最大的民族是[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
- 8阅读理解。 What is color? Why do some of the things around us
- 9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
- 10下列关于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B.碱性:LiOH<NaOH<KO
热门考点
- 1【题文】函数在R上为奇函数,且,则当,
- 2如图,四边形ABCD、DEBF都是矩形,AB=BF,AD、BE相交于M,BC、DF相交于N.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 3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6B.电子
- 4古语云:“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A.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 5The old man was taking a walk, ____ by his grandson. A.suppo
- 6青春期发育特点是:①身高和体重______;②______的功能趋于完善;③性发育和______.
- 7----Shall we go and see a movie this Sunday?---_______.A.Don
- 8下列单位中,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千克、秒、牛顿B.克、千米、秒C.千克、米、秒D.
- 9计算:(22-3)2003(22+3)2003=______.
- 10曲线y=x3-x+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