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为什么需要哲学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为什么需要哲学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每天有N个人死于饥饿的世界里”这样的答案。我们无需知道更多关于所发生的事件的信息,而是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它?如何将它与之前或同时产生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一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总体条件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境遇中能够或者应该怎样去做?这些恰恰就是我们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所要严肃对待的。
③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如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
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当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此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坚持原来的问题了,因为它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哲学家并不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各种回答——这些回答并不就此取消问题,而是允许我们理性地与它们共存,尽管我们仍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我们已知有许多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的哲学回答,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因为如果人不是一种能够追问的动物,一种能够继续不断的对任何一种想像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的动物,人又能够是什么呢?
⑤哲学和科学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体现在两者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达到各自结果的途径上。一位科学家可以直接利用以往科学家所找到的解答,而无需自己再亲历一遍为找到该答案所需的推理、计算和实验。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哲学历程意味着一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尽管思考的基点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智识传统。科学上的成果可以随时为想查阅它们的人服务,哲学上的成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选自《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科学,例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
B.科学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十分满意时,可以取消和化解该问题。
C.哲学坚持试图通过人类思考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D.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今天的回答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
E.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是培养问题,突出问题的本质,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
F.哲学家决不能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
小题2:下列对“哲学任务”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建立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B.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C.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去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
D.欲了解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题3:作者认为,哲学与科学二者有何不同?(3分)
                                                                       
                                                                       
                                                                       
小题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为什么需要哲学”这一问题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小题1:DF
小题2:C
小题3:(1)科学试图从客观化角度解释事物,哲学则是强调思考事物的意义。
(2)科学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哲学则是进行不断的追问。
(3)科学可以直接利用已有成果,哲学不能满足于已有成果。
小题4:(1)哲学思考我们所知的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得我们知道能够或应该怎样去做;
(2)哲学对任何知识和道理进行质疑(发问),能帮助我们区分真正的知识和伪装的无知。
(3)哲学永远不停地追问,使得我们与追问永久性地存在,利于培养问题,突出问题本质。
(4)哲学要求个体的独立思考,它可以服务于那些独立思考问题的人。
(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DF(D. 原文是“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
F. “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可以采用,只是不能停留在照搬这一层次。因为“哲学上的成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
A.见第3段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B、见第4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对这个句子进行压缩就知道B是正确的。C.见第3段“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E.见第4段“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
(答对1个得2分,答对2个得5分)
小题2:C(第4段“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而“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合起来的意思是科学在研究问题时是强调客观,而哲学则是强调自己的思考,追问其意义。“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
小题3:解答该题时,要联系全文进行归纳,每点均必须涉及科学哲学的特点,若只涉及一个方面则回答的不全面。
小题4:本题是个筛选题,在做该题时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第②③段,第③段末尾,第④段,第⑤段的内容都有涉及,将相关内容概括总结,尽量用原文中的原句作答,每点内容重点在“作用”。
点评:六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为什么需要哲学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拿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小题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答:                                                                      
                                                                        
小题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5分)
答:                                                                      
                                                                          
                                                                         
小题3:“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因此零是一切数之基础。其次,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没有进位制就难以表示大数,数学就走不了多远。零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以零,得零;任何非零数除以零,得无限大;零除以零,得任何数。零的原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
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分数的引入解决了不能整除的困难,例如1÷3=1/3。分数当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
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插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充数轴上的空白,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换句话说,所有的数都已被发现了。其实不然?有些数就根本无法以整数或分数来表示,最著名的就是圆周率,分数只能表示其近似值而非准确值。人们将分数化为十进位小数以后,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限位小数。便如1/2=0.5;另一种是无限循环小数,例如1/3=0.33333…两者虽貌似不同,但都包含有限的信息,因为循环部分只是重复原有的,并不包含新的信息。圆周率则根本不同,3.14159265358979323846…既不循环,也无终结,所以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数学家将像圆周率那样无法用整数或分数表示的数秒为“无理数”,无理者,不讲道理也!不知道为什么圆周率背了这么个恶名?我曾写过一首题为《圆周率》的小诗为之抱屈,不妨引其中最后一段以博读者一粲:
……
像一篇读不完的长诗
既不循环也不枯竭
无穷无尽永葆常新
数学家称之为无理数
诗人赞之为有情人
道是无理却有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率绵绵无绝期
小题1:第一自然段文中说“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请归纳“零”的意义。(3分)
                                                              
                                                              
                                                              
小题2:“无理者,不讲道理也”含义是什么?(3分)
                                                                              
小题3:圆周率的“恶名”的由来是指                                          。(3分)
小题4: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3分)(至少写出三种)
             、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强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小题1: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3分)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 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 ”来这里倾诉。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中倾诉。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中国式尊严       冯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
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小题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最终获得S小姐的尊重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小题4: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谈谈。(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