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偶然,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以彰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的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1:《诗经》文学主体身份的最终确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加以概括。(6分)
小题2:请具体解释“反向的启示”在文中的意思。(3分)
小题3:以《氓》为例,谈谈《诗经》文学性的具体体现。(6分)
答案
小题1:隋唐“续《诗》”,延续诗教传统,促使人们推想《诗经》的文学本质;(2)宋代朱熹设想编纂收录《诗经》作品的诗歌总集,为《诗经》回归文学做了理论准备;(3)明代出现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融入文学世界。(6分,每点2分)
小题2:“续《诗》”本是以《诗经》的传统或标准衡量后世诗歌,反而让人们领悟到《诗经》的文学本质,进而思考文学总集不收录《诗经》作品的现象。(3分)
小题3:①文学形象的成功塑造:《氓》塑造一位性格刚强而果断的弃妇,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自己的遭遇和教训,谴责男子的负心。②文学手法的运用。如《氓》的叙述方式:以弃妇的口吻用第一人称自叙遭遇,通过主人公的直接倾诉表达无限悔恨和怨愤情绪,能激发读者的同情。或,比兴手法的运用: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切合人物生活环境,生动形象。(①②两点每点3分,观点1分,结合作品简单分析2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快速阅读,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分析。如“宋代朱熹设想编纂一部收录《诗经》《楚辞》和后世诗歌的大型诗歌总集,直接为文学总集选录《诗经》做了理论准备”可以简要概括为“宋代朱熹设想编纂收录《诗经》作品的诗歌总集,为《诗经》回归文学做了理论准备”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上下文,可以找出叙述“反向的启示”的语句:“续《诗》”不仅很难达到其经学目的,反而容易使人们从汉魏六朝诗歌的情貌特征,推想《诗经》的本来面目,成为解构经学和尊经意识的潜在异质,为《诗经》入选文学总集提供了反向的启示”。为此,可以抓重点词语来概括为:“续《诗》”本是以《诗经》的传统或标准衡量后世诗歌,反而让人们领悟到《诗经》的文学本质,进而思考文学总集不收录《诗经》作品的现象。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分析文学性的具体体现。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从文学形象、文学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文学形象的成功塑造:可以结合着《氓》作品中性格刚强而果断的弃妇形象,来说明文学作品形象的可塑性。
核心考点
试题【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文学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存及其载体,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和心态的各种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如同江河奔流,是泥沙俱下的,因而对待传统文化就存在批判与继承的问题。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就需要确立文化传统的观念,这就是对文化传统的自觉。
文化传统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区分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潜于民族文化意识中,是一种民族文化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活的动力。如果将传统文化比喻为奔流不绝的江河,那么推动江河之水流动的就是文化传统。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新的民族文化,而只有在前人创造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发展;也不可能随意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因为文化的生命力内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存留,其积极的因素是每个时代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其消极的因素则是发展的障碍。如何激发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也包含在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中。
文化作为人类进程中的创造物,既有创造性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文化的创造性体现于文化的人化进程。人化的进程中,既包括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相统一的进程,也包括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人化相统一的进程。在人化的进程中,人类不断创造出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而其中人化进程的价值观念居于核心的层次。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文化的毁灭性则体现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中。文化创造的进程并不能总是得到实现,其原因就在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阻碍了文化创造的实现。文化的非人化进程虽然不是人类主动追求和创造的,但是其却贯穿于文化发展过程中。黑格尔提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对传统的、习惯的观念的否定,是对所谓神圣事物的反叛。历史的进步正是通过推翻旧传统、旧制度、旧秩序、旧习惯,代之以新制度、新秩序、新习惯来实现的。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文化自觉必须正视对文化传统的自觉。继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更不是毫无批判地复兴传统,而是寻求文化传统的活力所在。在对传统经典的梳理和解释的基础上,从我们时代发展的特征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说实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自觉。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7日)
小题1:下列对于文化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就需要确立文化传统的观念。 |
B.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区分的精神标识就是文化传统,反过来,文化传统又推动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更新。 |
C.因为文化的生命力内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新的民族文化,也不可能随意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 |
D.传统文化中有其积极的因素,也有其消极的因素,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应学会激发其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 |
A.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些文化有的是精华,有的则是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 |
B.文化既有创造性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相统一的进程就属于文化的创造性。 |
C.文化的毁灭性则体现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中。因为文化创造的进程并不能总是得到实现,所以文化的非人化进程阻碍了文化创造的实现。 |
D.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文化自觉必须正视对文化传统的自觉。继承传统既不是回归传统,也不是复兴传统,而是寻求文化传统的活力所在。 |
A.懂得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则说明这个民族已经真正实现了当前时代的文化自觉。 |
B.一个民族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存及其载体就是该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标识,那就是文化传统。 |
C.作者认为,虽然文化具有创造性,但是必须将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作为人化进程的核心观念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
D.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观点意在说明,文化的毁灭性有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推翻旧文化,才能建立新文化。 |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
①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②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號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③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羨慕那些树。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钱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我实在太累、太累。
④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立旗帜。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除非政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⑤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车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 如何从牛蹄的甲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死闲草?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
⑥湖边还参差着老柳。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它的萧条感动着我。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它们在这里以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戈杖而矜,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如烟如雨。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⑦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蛾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⑧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可“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二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44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44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王鼎钓,旅美华人,散文家。
小题1: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5分)
小题2:本文的语言颇具有特色,请以第②、③段为例,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看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小题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 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面对地图似乎能“一瞥看清”自已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
B.第⑥段中,作者把眼前所见的湖边柳与故乡柳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亭亭拂拂眼前柳的热爱之情,对变成坑洞的故乡柳的厌弃之感。 |
C.“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 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 的担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
D.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以实现的矛盾,这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
今天你“切客”了吗?
①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中国“切客”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②“切客”一词源自英文check in(签到),指的是一个团体,他们是热衷于用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Hon Based Services)]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他们通过软件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对于他们来说,“切客”是标榜网络和现实“双重存在”的最有效方式。“签到”不仅能引起朋友关注,还能形成自己的圈子,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
③地理位置服务(LBS)有点抽象,但并不难懂,就像《哈利波特:凤凰密令》中,那个可以显示魔法学校每个人足迹的脚印地图。社交网站应用的核心是“我是谁,我和谁交流”,微博类应用的核心是“我关注什么话题”,LBS应用的核心则是“我在哪儿”。而“我在哪儿”这一核心信息,将会衍生出大量的服务及应用。对于网络游戏,LBS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意味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④专家分析,当LBS成功得到个人信息的行为轨迹、时间序列、地理的维度时,可以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关系链形成,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
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切客服务做很多事,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用你的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这样,只要一个人常去的地方和另外一个人常去的地方相符,那他们就有共同点,就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能通过LBS找到群体。陌生人可以因为共同的地域、喜好、习惯而成为朋友。例如,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⑥在国外,切客服务已经推出很多年,谷歌最早推出地图和谷歌地球业务,就可以算是早期的切客服务。而随着近年SNS、3G网络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
⑦现在,国内具有“签到”功能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街旁、新浪微博、即时客、游玩网……大众点评网还推出了手机版“签到”按钮。切客服务有使用便利、分享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中国的“切客”用户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切客应用有望为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契机。一家杂志这样评论“切客”:“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一个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能告诉用户附近的人或物……简单地说,位置改变一切!”
⑧当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签到”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网络社交行为。对于“切客”而言,LBS不仅能为他们即时获得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切客”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切客”是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悄然出现的一种人。 |
B.“切客”是喜欢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的团体。 |
C.“切客”是既生活在网络又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双重存在”的人们。 |
D.“切客”是热衷于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
A.在国外,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国内的“切客”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的契机。 |
B.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C.LBS不仅能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即时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
D.那些利用LBS经常在某地“签到”的人们,拥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朋友,从而改变社交圈子。 |
A.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
B.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 |
C.对于网络游戏来说,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么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
D.你用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这样,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 |
午 门 外
祝 勇
①在中国的古迹中,没有一处像故宫这样拥有显赫的位置,如同一条无用的旧闻,却仍占据着头版头条。
②对于许多从没进去过的人来说,故宫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在很长的时间中,只有很少数身份高贵的人才能走进它,才能目睹它的华丽与神圣。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有蹲在故宫外的筒子河边,通过高于树梢的城堞,揣测它的细节。宫墙保守着宫廷的秘密。即使站在合适的角度上,他们也只能看到故宫上面的白云。
③我看见一片白云停在午门的正上方。红色城墙以蓝天为背景,显得格外夺目。手里攥着一张门票,我迟迟不往里走。我望着午门发呆,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
④高大的午门为这种想象确定了最初的比例尺。我们仅仅根据巨人的脚印就能推知巨人的高度。由午门,我们大抵可以知道,这里的度量单位远远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午门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院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供人出入,它代表着一种权威、一种信仰,甚至,一种宗教。
⑤人们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宫殿?是与广阔的疆域形成几何上的比例关系,还是与丰富的世界构成视觉上的平衡?无疑,宫殿改变了人与自然的比例尺。即使从远处观看,宫殿依然显得威武和高大,因为与宫殿相比,那些参照物显得那么弱小。帝王站在宫墙上,会看到什么?他是否会通过空间来索取时间,观察到未来的秘密?时间的谜底是死亡。死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从出生那一天起,死亡的进程就开始了,每一天都在靠近那个黑色的终点。死亡以后,死还会继续进行。但是绝大多数帝王看不到这些。从宫殿中他们看到了基业的永恒。那是他们的错觉。场面宏大的宫殿迷惑了他们,他们往往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宫里。没有人会在几案上巴掌大的玩具迷宫里迷失。迷宫的规模越大,丢失自己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
⑥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那时的他,正沉浸在君临天下的神圣感中。显然,巨大的宫殿改变了皇帝注视世界的视角。他试图在二维的世界上获得第三维,他甚至企图获得上帝那样的全知视角,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巨大的建筑。是宫殿,使得圣君主不再像俗众那样,只是匍伏在万物脚下的一只生灵。然而,令我怀疑的却是,那欢腾的万众,是否能看清他们领袖的身影?宫殿将他托举到最高点的同时,也将他的身影弱化为最小,这并非仅仅取决于物理的法则,更合乎哲学的辩证法。也许,这就是城楼的意义,它将一个具体的肉躯抽象为一个符号式的图腾。他是否站立在宫城之上已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即使上面站立的是一具木乃伊,万众一样会顶礼膜拜。午门的三面城墙形成一个“凹”字,刚好适合聚拢广场上的欢呼,并把它加工到悦耳的强度。
⑦注视着午门的时候,我胡思乱想。如果我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它既诠释了权力的来路,又标明了权力的价值。如果有人对宫墙所庇护的权威感到质疑。那么,请你用等量的血来交换。宫墙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墙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那大跨度的直线与大弧度的曲线展现着世界上最大胆的设计;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城墙便时刻提醒你,你所准备的勇气和牺牲是否足够。
⑧我曾见过黑色的午门。是在一个风大的夜里,我从午门外走过。天上没有星辰和月亮,午门的广场上没有路灯和行人,只有高高的城楼,寂寞地兀立着。在深蓝的夜空下,午门的剪影轮廓清晰。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影,如一个黑洞,看不见里面包容的任何细节。我感到莫名的恐惧,只因那无以复加的空旷和黑暗。我不敢叫喊,我知道哪怕是轻微的***和呼喊,在这里都会被惊人放大。 .
⑨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说,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
小题1:作者在文章为什么要写“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5分)
小题2:“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小题3:作者在午门外产生了哪些联想?最后得到了什么感悟?(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说故宫是“一条无用的旧闻”,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没有资格拥有显赫的位置。 |
B.“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作者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而帝王却不明白这个,被宏大的宫殿迷惑。 |
C.在作者眼里宫殿城楼可以把人变成图腾,让万众顶礼膜拜,因而站在城楼上的人并不那么重要。 |
D.作者在第⑧段对夜里看到的午门的描绘,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 |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读者》2009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小题1:文章标题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请从文中找出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哪些联系。(5分)
小题2:文中两次提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小题3:请具体分析文章末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
B.本文刻画了一个坚强、乐观、忠贞、隐忍、有文化知识、热爱生活的祖母形象。 |
C.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
D.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 |
最新试题
- 1计算:(1)(-2.8)-(+1.2);(2)(-6)+(+5);(3)-(-2)-|-3|;(4)(-14)-(-0.
- 2东方超市鲜鸡蛋每个0.4元,那么所付款y元与买鲜鸡蛋个数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
- 3在地球表面,纬度40°、经度12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 4阅读理解 It was Molly"s job to hand her father his brown pape
- 5— Did you go to the fashion show last week?— I_________, but
- 6You are watching a film in which two men are having a fight.
- 7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x3x3=2x3B.(x2)3=x5C.x3+x5=x8D.(xy)4=x4y4
- 8Your brain uses information from both your nose and your ton
- 9完型填空。 I don"t do well in my study. Most of my classmates
- 10已知正四棱柱中,=,为重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
热门考点
-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_;(2)甲烷燃烧______;(3)氧化汞加热分解__
- 2城市化过快可能会引起城市的A.生物多样性增加B.地表水下渗增多C.“热岛效应”增强D.环境质量提高
- 3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没处错误仅
- 4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是泥石流多发地区,泥石流发生时,经常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下列所述,不
- 5下列句中加粗字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秋雨是一个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人。 B. 他不喜欢我整理房
- 6如图,已知点A在双曲线上,过点A作AC⊥x轴于点C,OC=,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交OC于点B,则△ABC的周长为 .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送天台陈庭学序宋 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 8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 9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 major source of
- 10(20分)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