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黄怒波——山顶的诗意
任秋阳
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
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要回去了。
源于诗歌的冰岛故事
黄怒波在冰岛投资一波三折,而源头,竟然是诗歌。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黄有一个同屋同学,冰岛人,“冰岛羊多,毛衣特别大、漂亮,他妈妈知道有我,也给我寄了一件毛衣,印象极深刻。”多年后,黄的这位冰岛同学,妻子成为冰岛执政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
金融危机期间,冰岛几近***,黄和他的同学说,“那么多年,我忘不了这个毛衣……我现在有钱了,捐你一百万美金,建一个中冰诗歌基金,搞亚洲和北欧的诗歌对话。”
结果,黄再去冰岛的时候,总统出来接见,“把诗歌谈完以后,总统亲自跟我谈应该来这儿投资投旅游……把我忽悠的。他们喝黑狮酒,这个酒给我灌多了我就答应了。”
2011年8月,黄和冰岛有关部门签了一个购地协议,以880万美元购买了冰岛6位农民的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冰岛0.3%的国土面积。他准备用来修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一座酒店和一片户外娱乐区。
同年11月,此项目被冰岛政府驳回,2012年5月,双方开启新一轮沟通,商定以租代购的形式继续此旅游投资项目。但7个月后,黄怒波得到冰岛政府消息,要求补充材料。
现在,黄怒波告诉媒体,冰岛项目可能会在4月份出现转机,如果到5月份还没有冰岛政府通过此项目的确定消息,他就放弃这个项目了。对这个结果,黄怒波并不感到沮丧,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海外投资遇到麻烦。与此同时,北欧的丹麦、芬兰和瑞典三国纷纷伸出橄榄枝,与黄怒波商谈投资事宜。
当人们谈起黄怒波,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诗人的感性、商人的理性、登山家的坚毅,多重交融,复合在了一个人身上。于是,不走寻常路,也成了黄的生存智慧:即遵守规则,又常常游离在规则之外。当然,他清晰地知道,边界在哪里。
他是个成功的人: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榜商人;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纽约探险家俱乐部唯一华人成员;野生救援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国内旅游地产的开拓者与领军人物,等等。而他依然称自己是二流的诗人、三流的企业家。在他的诗中,我依然不时可以读到这种成功之后的孤独:“这都市的繁华与我无关,像乞丐宁愿游荡在街旁。”
山在那里
2011年,黄怒波获推荐加入了美国超过百年历史的探险家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全球两千多会员中的一员。黄怒波非常自豪,他觉得这是中国企业家更进一步融入全球的标志。
享此殊荣,是因为黄怒波已经完成了世界7大高峰的攀登,也成功到达了南极和北极。他感慨说,登山使得山上的自己,看山下的自己时,如同在演戏,他告诫自己,不要把话说大了。
2011年5月11日19点25分,珠峰5800米,黄怒波在过渡营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将从此告别一切巅峰/甘愿做一个凡夫俗子。”
黄也有过登顶失败的经历,从北坡尝试登顶,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位置上,只有一百多米就成功了,但他必须迅速作出放弃的决定,因为,如果再坚持,就意味着已经冻伤的若干手指可能被牺牲掉。
当他和他的登山团队下撤至海拔6000米时,人们都哭了。让一个枭雄般的企业家放弃那近乎可以触摸到的胜利,可能比被割掉手指还疼,但他还是放弃了。他对记者说,因为山一直在那里。
在黄怒波看来,登山的人很伟大,每人都知道可能死亡,但他们还是去了,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挑战,不惜拿生命作代价。有过这种体验的他,也觉得生命很脆弱。“跟山比,人算什么,那个山存在多少万年了,人不过像蚂蚁走来走去,这个时候就觉得活得再了不起,也没什么意义。”
成功完成“7+2”(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后,黄说,“不登山了,没挑战了,没意思。”
而眼下,他要做的是出诗稿,读完诗歌博士。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社交,也不追求什么牌子。对于自己的资产,黄怒波说,未来财富一半会捐给北大,这是已经宣布了的;另外一半留给员工继续做企业。
“财富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所以财富不必看重它,还给社会的财富,才是你自己的。”不走寻常路,去发现山顶的诗意,或许才是他的追求。
《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本则人物通讯以“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文作者评价黄怒波拥有“诗人的感性、商人的理性、登山家的坚毅”,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5分)
小题3:本文叙写黄怒波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结合文本做简要的回答。(6分)
答案
小题:①突显传主“登山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1分);②隐喻一个身处巅峰状态的成功商人,依然保有对人生充满诗意的理解(1分);③题目将传主的名字放到前面,醒目、新颖、雅致(1分),能吸引读者的关注(1分)。
小题2:①诗人的感性:因为一件毛衣的温暖,可以成就一桩购买冰岛土地的生意;获取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之后依然感觉孤独;无可救药地爱上自己所属的时代的诗歌。②商人的理性:购买冰岛也有十分实际具体的投资计划,也有后备的补充计划;对待财富的态度,他认为财富都是很虚的东西,只有用在需要的地方才是有价值的。 ③登山家的坚毅:成功完成7+2;坚韧地从一贫如洗成为时代巨富;坚持自己的热爱——写诗。(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小题3:①不向命运屈服,要从苦难中汲取无限的力量。童年痛苦经历。②感恩回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购买冰岛起因一件毛衣。③坚毅不拔,顽强地追求理想。登山、写诗。④要有正确的财富观,有社会责任感。有关财富观的话语。(答出任何一点給2分,共6分,要求有原文事例)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分析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内容、修辞手法等几个面考虑。这个题目的好处是双关义,既说明了人物的身份,又暗合了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题目暗合了黄怒波的双重身份,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关的事件。例如,文中第五段中,写到黄海波因为一件毛衣成就了一桩生意,写出了黄海波的感性一面。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同时要结合文本来谈,例如,黄海波因一件毛衣而成就了和冰岛的一桩生意,可以引申出感恩回报等话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任秋阳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国际上享有声望 被誉为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莫言的作品,有人爱,有人不爱。风格不是问题,喜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作家和他的作品是否真诚,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注,尤其是对那片厚重土地上的生命与人性的关注,莫言从未改变。
一个诚恳的人,一颗诚恳的心,一些诚恳的作品,这就是莫言,至今保留着故乡“树木、水流、高粱地”创作灵感的质朴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童年时经济贫困、经济上受歧视、民间故事、农村的劳动生活、部队的生活经历、文学院的学习经历,都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
B.莫言早期被归入“乡土文学”作家,乡土文学充满着“怀乡”以及“愁乡”的复杂感情,作品因此获国内多项大奖,他愿意为获奖而写作。 |
C.从战争中的血腥场面、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中,可以看出想象市莫言作品创作内容和手法上的最大特色。 |
D.新时期文学深受“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的影响,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使一些青年作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当代小说呈现出新的面貌。 |
小题2:莫言的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举例说明他的“大胆”体现在哪里?(6分)
小题3:莫言为什么被誉为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6分)
小题4:“一个诚恳的人,一颗诚恳的心,一些诚恳的作品,这就是莫言。”请联系文本,探究“诚恳”与莫言在文学创作中的成功有怎样的关系。(8分)
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
《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 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 “风”和 “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只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
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
(选自 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
B.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 |
C.古代俗文学之所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 |
D.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 |
A.《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
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 |
C.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 |
D.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才使得受压迫的汉民族知识分子有了释放能量的机会。 |
A.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消费有了较好的市场,从而引发了俗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
B.从《诗经》到乐府、说书,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话本、拟话本小说到《红楼梦》,俗文学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 |
D.《诗经•国风》反映了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你写戏演戏我买票看戏,这种商业用途使得俗文学没落。 |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
王岳川
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
二十世纪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莱)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而中国却延续了二千余年汉语文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
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因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及当代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得以消除。
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莱、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希伯莱文明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如今又迭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困境。
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今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趣,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方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对话也十分艰难。
面对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并寻求解决之策,已成为跨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界。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清醒地分析和选择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展示其前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问题,只有通过转型性创造,才能在批判的反思中发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曙光。
(选自《〈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总序》,有删改)
小题1:-小题2: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小题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西方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转型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沿袭了二千多年汉语文化形态,相对稳定地发展。 |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间遭受西方文化的两希精神、理性精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面冲击,面临总体危机。 |
C.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不同步,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此中国文化必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 |
D.中国文化出现了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主要是因为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 |
小题4:属于导致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时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和冲击 |
B.“西方”这一概念含义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
C.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化精神不断地涌入中国 |
D.中国文化遭受冲击而陷入转型期的世纪末困境 |
小题6: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向何处去?(4分)
教授看门 何休
王教授评上教授两年后,学院专业设置走向市场,采煤专业撤消,他又不愿转型,成了闲置的教学资源。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把王教授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是:要么内退,要么到保卫处挂个号,守大门。
王教授才四十五岁,不到内退年龄,分管保卫工作的陈副院长找王教授谈话,王教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王教授上岗的那天,大家开玩笑说,这是学院有史以来职称和工资最高的守门员。
看门人一直都是聘请临时工,活儿也轻松,不外乎是为进出车辆开门,登记来访者,为晚归者开门等。上班第一天,王教授就捅了一个不小的娄子:中午,一老乞丐在学生食堂乞讨,被学生食堂管理人员撵了出来后,七弯八拐地跑到学院小餐厅里去了。此时小餐厅里,陈副院长正陪客人吃饭。
保卫处长向陈副院长深刻检讨后,打电话到值班室。王教授却一本正经地说,人是我放进去的,我没有违反工作细则。
保卫处长气咻咻地说,细则上写得很明白,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乞丐来要饭,他不是闲人。至于他是不是杂人,你没提供判断标准,凭我的主观理解,他不是杂人。
保卫处长是转业军人,王教授咬文嚼字,令他一时语塞,便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火烧火燎地跑到大门值班室,对王教授说:现在我把工作细则的第五款改掉,凡是非本学院的师生,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来办事的,必须有介绍信,来找人的,必须和相关责任人电话联系上,否则一律不放行。
保卫处长话音刚落,一份“值班人员工作细则补充说明”伸到保卫处长的鼻子底下:处长,请签字。保卫处长哭笑不得,他一边签字一边想,别人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兵遇到秀才,也难缠啊,这还是个开头,往后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果然不出所料,半月后,陈副院长接到市政府一位领导的电话,说是建议学院换掉看门人。
陈副院长派保卫处长去调查,很快,保卫处长哭丧着脸来见陈副院长。原来,头天晚上,市委宣传部长吃请后回家,车行驶至学院门前时,内急了,司机跟他出主意,学院里面厕所多。王教授当班,死活不开门。宣传部长摇下车窗,借着酒疯指着王教授的鼻子骂:你一个看门狗,神气个鸟,老子有公干,快开门。
王教授从来没挨过这样的骂,气得脸发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来公干,拿出介绍信来。
宣传部长急了,一手捂着裤裆,一手掏出手机。把你们保卫处长的电话报来,我给他打电话。不巧的是,保卫处长手机关机,家里座机没人接。僵了几分钟,宣传部长内急难忍,只得喊司机开车,到大街上找一个角落方便。
了解情况后,保卫处长敢怒不敢言,因为王教授把自己签了字的那份“补充说明”放大五倍贴在值班室最显眼的地方。
一个学期下来,保卫处长想在开中层干部会议时,提议把王教授换掉。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是教务处长与学工处长先发言,保卫处长的发言放最后,所以,保卫处长还未来得及开口,学工处长发言时对王教授大加赞扬,还建议给予王教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本不是学工处的事,学工处长哪根神经搭错了吗?当然不是。
近几年,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非常严重,自从王教授看门之后,本院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锐减。
晚上十点后,王教授不放学生出门;清晨或上午,只要有面容憔悴的学生进校门,王教授就要验他们的学生证,如果没带学生证,王教授就用数码相机给他们拍照,再叫他们留下班级姓名学号,一丝不苟。有一次,有两个学生捂着肚子诈称生病,要去医院。王教授关切地问,钱带够了没有啊?我这里有五百块钱,你们先拿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俩学生拿着王教授的钱,在网吧门前徘徊了半小时,最后还是跑到药店买了一瓶感冒药,乖乖地回学校,把钱还给王教授。
会后,王教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授看门,本身就是新闻,加上学工处长的渲染,本地报纸与电视台均对王教授作了专题报道。
再后来,省里下发一份文件,要求至少有一位五十岁以下、正高职称的党外人士充实学院领导班子。在所有教授中,只有王教授两个条件都符合。
王教授只看了一年大门,就成为院长助理,一年后,提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王教授,也就是王副院长,在就职演说中慷慨激昂地说,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
此后,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据说,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呢。
(选自《当代人》,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2: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5分)
小题3: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爱人者,人恒爱之
——从口碑看杨善洲
在保山,在云南,提起杨善洲的名字,人们会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很亲切,很和蔼,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喜欢他!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们给予杨善洲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这一辈子一直坚持行善,把爱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爱家人,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杨善洲为了大家舍了小家,对家人有点“冷血”。
太多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这一观点:他从不让家人搭顺风车,不给任何亲戚开后门托关系……
这样一个“不念亲情”的人,一定寒透了家人的心吧?“你错了,他爱家人,只不过是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小女婿杨江勇否认了记者的猜测,“我们都一直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浓浓的爱。”
提起丈夫,83岁的张玉珍老人眼里噙满泪花。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抱怨。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两次住院丈夫都一直守在身边,每天早早地买好早点端到床前,一直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念叨,说保山的万金油比老家的好用,其实是想让他多回来看看她。爹爹信以为真,每次托人带东西给奶奶,都一定不忘放一盒保山的万金油。”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说。
尽管杨善洲的儿女子孙没沾到他的“光”,却没有一丝抱怨。大女儿杨惠菊已经60岁了,在老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她从药箱里掏出一太摞胃药,哽咽着说:“这是爹爹去年住院,我去看他时拿给我的。他说,知道我胃不好,就给我买了,本想托人带给我。那时他已经病得下不了床了,却还想着我……”
他爱同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一位是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一位是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如果不是老书记,我一定不可能坚持在大亮山干这么多年。”自学洪坦诚地说,“十多年的交往,他拿我当家人一样,我觉得有义务陪他走到最后,这也是全体林场人的共同心愿。”
朱家兴,曾是大亮山林场的职工。1997年7月,他突然昏迷不醒,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家人六神无主地痛哭着。杨善洲闻讯找到主治医生:“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两个多月后,朱家兴的命捡回来了。2.6万余元的医药费,全部是杨善洲一人掏的腰包。
受到过杨善洲关心的同事太多了:他自己住油毛毡房,把砖瓦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他把工资偷偷拿出来安排炊事员为大家改善伙食;他不肯为自己的家人农转非,却主动为家在农村的科技干部家属转了城镇户口……“我的对象也是老书记给我落实的。”苏加祥忘不了。1986年5月29日晚上,市委正在开常委会,杨善洲却说:“现在休会15分钟,大家去后院参加一下小苏的婚礼。”原来,苏加祥参加工作四五年了,一直找不着对象。作为直接领导,杨善洲托人给苏加祥介绍了一位姑娘,帮他解决了终身大事。
他爱百姓,永远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
杨惠菊很少看到父亲流泪,除了奶奶过世,她印象中父亲还流过一次泪。那是2007年的除夕夜;坐在堂屋椅子上的杨善洲默默地抹着眼泪。大女儿杨惠菊赶忙凑上前去,问父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老人轻轻摇了摇头:“这大过年的,那老两口也没人照顾。我要是死了,他们可该怎么办啊!”
2005年冬天,两位老人到大亮山林场找活干。60多岁的人还来找活干,杨善洲感到很奇怪,就仔细询问老人家里的情况。得知两位老人家因为子女不孝生活无着后,杨善洲一边想办法做他们子女的工作。一边开始接济两位老人。每年除夕,他都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来过年,逢年过节还要托人给老人送去礼品。
2007年,保山市一位市民段某的一只眼睛被人无故打瞎,多方求助,却迟迟得不到合理的赔偿,最终找到了杨善洲。“把人眼睛打瞎了还能不管?”气愤不已的杨善洲出面主持公道正义,帮受害人讨回了7万元的医药费和伤害赔偿。杨善洲过世后,段某在他的灵堂整整守候了一夜。
“老书记住院的时候,我们都管他叫‘爷爷’。他就像爷爷一样慈祥,凡事都先为我们着想。”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李毓奕说,“他本来可以住高干病房;可他不想麻烦人,就直接住进了普通病房。住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可他从来不大声***,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叫我们给他打一针止疼针,还会抱歉说麻烦了。半夜家属给他熬粥,他每次都先分给我们护士吃一点。”
没有人知道,84载春秋中,杨善洲帮助过多少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只是听医护人员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每天总看老百姓挤满了病房,只为了问候一声,看他一眼;我们只是听当地百姓说,在他去世的那天,人们的哭声撼动了保山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三个小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文主要通过别人的叙述,侧面来写杨善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3:杨善洲的事迹深刻诠释了爱的真谛,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最新试题
- 1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显示屏,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的病变特点及物像落在视网膜的位
- 2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4倍,那么这个角为______度.
- 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从出发开始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向东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4s内物体的运动情况
- 4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发展绿色经济,就要使
- 5解二元二次方程组x+y-1=0x2-y-2x-1=0.
- 6—Is the bread enough for you? —Oh, no. I"m so hungry. I want
- 7根据句意和中文提示完成句子。小题1:As a citizen, we mustn’t do anything
- 8I think ______ necessary ______ to take more exercise.A.it;
- 9【题文】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A.B.C.D.
- 10log612-log6等于[ ]A.2 B.12C.D.3
热门考点
- 1If you still have a headache, you’d better ________ a doctor
- 2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
-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硝酸:Ca(OH)2+2H+= Ca2++2H2OB.用Pt电极电
- 4把方程2x+y=3改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得y=( )。
- 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2B.8=22C.2x2+3x2=5x2D.(a2)3=a5
- 6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
- 7已知数列的通项an=-5n+2,则其前n项和Sn=______.
- 8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 ]A.0也是单项式B.a的系数与次数都是1C.的系数是D.是二次单项式
- 9为了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某同学欲设计实验验证.提供的试剂有:镁带、铝条、水、盐酸、浓硫酸.(1)所选试剂为_____
- 10一个猎人用枪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它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