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盛情邀请梅兰芳出演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川喜多认为艺术终归是艺术,梅兰芳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而谢绝舞台。 |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
小题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2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2分)③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2分)(答对其中任何两项即可给满分)
小题3:①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湛的技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2分)②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2分)③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2分)(答对其中任何两项即可给满分)
小题4: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 不要和政治联系, 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 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
(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恰当4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B.川喜多长政是为日军报道部服务的。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小题2:
试题分析:对文章题目好处用意的分析我们一般还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尤其内容方面,实指、虚指,表面意义、深层意义等。最后肯定要和文章主旨情感联系一起。
小题3:
试题分析:归纳重点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读全文,分点分块,从人物遭遇的内外着手,自己的、他人的、外界的等等。本题考自己的,归纳可以明白有这些要点:①崇高的民族气节②高洁的做人品格③爱国爱民的情怀。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着手探究即可。答题首先表明观点,旗帜鲜明,再次说明理由,作答时几点谨记:分点作答,标明序号;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0分,共4小题))最精彩的表演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在有关纳米药物是否对健康有害的争论中,最终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证明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在实验室的神经细胞通常只能活25天左右,但在服用低剂量的氧化铈纳米颗粒后,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通常可达6个月。这一发现证明了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能用于治疗与老年有关的身心失调的疾病,如老年痴呆病等。
美国奥兰多中部佛罗里达大学分子生物学家BeverLy RzigaLinki和工程师Sedipta Seal最早进行合作研究,想看看纳米药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内。他们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是在培养皿中把纳米颗粒添加到老鼠的神经细胞上,看看神经细胞怎样吸收这些纳米药物。后来RzigalInski发现这些神经细胞比没有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存活的时间长得多。这些“服用”了纳米药物的神经细胞之间彼此发送信号的能力就像年轻的细胞一样,在培养皿中存活的最长时间达6个月。
该科研小组还发现,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可防止紫外线的破坏,这表明纳米颗粒药物能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而已知在老化和有炎症的细胞中普遍存在自由基。
每粒纳米药物均是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形成约5纳米直径的结构。这种结构和自由基结合后就变成中性的无害分子。研究证明,这些纳米药物清除自由基的效率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类的天然清除剂的效率高3倍。而且这些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要长得多。
虽然神经细胞只接受一定剂量的纳米药物,但纳米药物可以反复地抓住自由基并清除它们,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续几个月;而维生素C分子一旦和自由基结合就被破坏,不再起作用。
现在Rzigalinski正计划试验氧化铈纳米药物是否能减慢老鼠神经变质疾病的发展。她还计划给果蝇喂纳米药物,看看这些果蝇能否比一般的果蝇活得更长。她认为,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被用来涂覆人工关节和医用设备,以减少病人发炎。但伦敦帝国大学的化学家Tony Cass告诫说:在人身上应用纳米药物之前,必须回答人们关心的安全问题,因为我们需要考虑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小题1:对“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的原理,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药物可使脑神经细胞的生命运动由25天左右适当延长至6个月 |
B.纳米药物能以较高效率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 |
C.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结构在脑神经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
D.通过纳米药物结构微小的特点渗透进神经细胞中去发挥作用 |
A.使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与没有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存活的时间长短问题 |
B.神经细胞在纳米药物的作用下与不在药物作用下彼此发送信号的能力强弱的对比观察 |
C.奥兰多的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在研究纳米药物作用时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
D.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防止紫外线能力的形成状况与纳米颗粒清除自由基的状况 |
A.纳米药物的发展主要在于如何改进纳米药物自身的成分(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与组织结构(约5纳米的直径)的问题 |
B.老年痴呆病这样的与老年人有关的身心失调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纳米药物即将研究成功而得到有效治疗 |
C.在给人使用纳米药物之前,要从药物安全的角度解决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产生不良作用的问题。 |
D.纳米药物一旦在人的神经细胞中应用,就解决了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解决的细胞老化及炎症的问题。 |
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冷漠这种平庸的恶?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失去反对暴行的自觉意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有三个条件。第一,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权威;第二,通过规章的约束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行动被程式化;第三,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被当作“非人类”。只要具备了其中一个条件 ,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首先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在组织中,消除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忠诚于组织是个体的一种最高德性,其他道德要求则被取消。更确切来说,要求服从上级的指令而排除所有其他的对行动的刺激,要求献身组织福利,这些要求由上级命令来使之明确,高于其他一切奉献和承诺。无私地遵从这种德性乃是公仆的荣誉。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符合组织规则的事情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其中,个人良知是没有位置的。即使偶尔良心不安,我也可以通过上级对我的行为负全部责任来得到缓解。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上级要求我这么做,我只是一个执行上级指示的忠诚的实践者,至于我所做的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无须我作出判断。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医生的见死不救、漠视生命就与某些医院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的不是病人,而是医院的效益,那么,如果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可以找借口说“这是医院规定,我也没办法”,从而为自己间接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来开脱罪责。这样一来,他不仅不会有道德上的负罪感,反而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因为这至少没有给医院效益造成损失,而自己也不会遭开除。如果医院将效益摆在第一位,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尊重和捍卫就难以成为医生行医的道德底线。正是因为对组织的忠诚,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因而受损。他既然意识不到自身行为所隐藏的恶的本性,自然也不会去反思其正当性。
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是造成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纳粹种族灭绝的行动中,大部分的人并没有面临道德选择,甚至也没有出现过良心上的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在道德问题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斗争。大多数种族灭绝的参与者既没有向犹太小孩开枪,也没有给毒气室灌输毒气,而大多数官僚所做的也只是起草备忘录、绘制蓝图、电话交谈和参加会议,他们的行为和集体屠***之间的因果联系是难以察觉的。行为意图和行为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细微行为和不相***行动者。这些中间行为和中间人挡住了行动者的目光,让他看不见行为的结果。行为与后果之间距离的增加超出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它抹***了行为的道德意义,因而预先避免了个体的道德正当标准与行为所产生的不道德的社会后果之间的一切冲突。随着大多数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得到一长串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功能依赖关系的中介,人们对自身行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而道德困境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使得人们越来越没有机会进一步检审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有意识的道德选择。
小题1:对画线句“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组织规则产生和保证了个体行为的正当性,纪律通过荣誉取代了道德责任。 |
B.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 |
C.只有遵守组织给在才是正当的,只要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 |
D.只要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只有遵守纪律,才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 |
A.第一段指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他们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 |
B.第二段分析出现“平庸的恶”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并阐述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的三个条件。 |
C.三、四段紧承上文则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一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二是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 |
D.文章先总后分,先总写道德冷漠作为“平庸的恶”出现的原因,然后分别探讨了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两个原因。 |
A.作恶者因为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并不思考这一切是否合理,所以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 |
B.如果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了权威,那么作为执行者的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
C.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只是医院的效益,那么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 |
D.大多数种族灭绝参与者的行为和集体屠***之间的因果联系难以察觉,行为意图和结果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没有面临道德选择。 |
少年龙桐
蒋勋
战争一直没有发生,但是为了没有发生的战争,整个城市做了很多准备。
每一家的灯泡上都装置了黑布,一旦空袭来临,就可以拉下布套,遮蔽灯光,使前来空袭的敌机找不到对象。
少年听到“呜——呜——”的警报声,即刻躲避到桌子下,用手抱着头部,蜷曲得像一个婴儿。他在空袭警报的声音中分辨着节奏的变化,从缓慢到紧张,越来越急促。“这是紧急警报了,应该赶快跑进防空洞去。”他这样告诉自己。
在犹豫的刹那,警报的声音又舒缓了,慢悠悠的,像慵懒的猫伸着懒腰。他听到了邻近的人家讲话的声音,收音机里广播员字正腔圆地讲述空袭警报演习的声音 ,还有隔壁厨房里沈妈妈“叮叮当当”开始炒菜的声音。
“没事就来一个空袭演习,他妈的——”隔着竹篱笆,沈伯伯粗犷高昂的声音特别浑厚有力。他喜欢下棋,每次下棋下到一半,突遇空袭演习,他就要停止下棋,因此特别恼怒,骂着骂着,还对着天空加了一句:“有种你就来个真的嘛!干吗穷演习!”
对于战争,大人们常常有很不同的评论,在空袭警报的紧张声音中,通常大人们也都不完全遵照规定噤声,他们或者躲避在桌子下面,或者挤在防空洞中,仍然评论着有关战争的种种。
“战争很可怕吗?”在阴暗的防空洞中,他依偎在母亲怀中,抬头仰看母亲在幽微的光线里微笑着的侧面。
母亲没有回答什么,好像战争是一段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空白。
他记起学校里播放过空袭的影片,飞机轰隆隆飞来,逐渐低飞,飞到城市建筑物密集的地方,从机腹处放下一枚一枚的炸弹,接着是被炸裂的房子,四处飞散的爆破物,滚滚翻腾的硝烟,坐在废墟中哭号的幼儿……
他看过很多次有关战争的宣传短片,大多数是在学校,在固定的时间播放给全校的小学生看;也有时候是在庙口广场,用几根粗麻竹搭架子,架起一张白色幕布,用一台发出很大声音的放映机,播出战争画面——飞机低飞,投掷炸弹,房屋倒塌爆裂,人们奔逃哭叫……
那或许就是“战争”吧— —是一部看了又看的陈旧影片,同样的情节一演再演,终于使他觉得“战争”好像是某些人编导的一出戏,可以到处巡回演出,可以使大家在平静无聊的生活里多一点戏剧性的惊恐。
母亲对战争总是沉默微笑以对,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防空洞很安全吗?”在阴暗密闭的圆形穹隆的空间里,少年挤在母亲怀中,听着母亲很近的呼吸与心跳,仿佛又回到了胎儿的状态。母亲依旧没有回答,
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少年长大了,嘴角冒出青嫩的髭须,头角峥嵘,像一头初长成的小鹿,有敏捷的四肢,可以即时快速奔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旦奔跑起来,就听到脚后跟着一长串空袭警报的声音。
战争像是罩在灯泡上黑布的阴影,黑布拿掉了.那暗影却始终留在苍白的墙上摇晃
防空洞上长满了杂草、野花,覆土厚的防空洞上甚至栽植了扶桑、芙蓉,一年四季开着艳红或浅粉的美丽花朵,在阳光下迎风摇曳,使人逐渐忘记那个地方与战争的关系。
有些防空洞被拆除了,盖起了房舍。
有些防空洞被遗忘了,成为附近居民丢弃垃圾的地方,建筑物的废料、剩余的食物、猫或狗的死尸、破旧断脚的家具……都堆放在防空洞四周,防空洞成为肮脏、破败的记忆,好像大家努力在这里丢垃圾,是想要用垃圾掩盖掉对战争的恐惧。
因为连日豪雨积水,防空洞附近被淹成一片水泽,很快有青绿色的浮萍蔓延生长起来。甚至还从附近的池塘漂来布袋莲,一个一个圆鼓鼓的球茎浮在水中,上面开出紫蓝色有黄斑点的花。
他是为了观察布袋莲来的,走近防空洞附近,发现有小小的鸭雏在水中游泳,看到他走近,并不惊怕,反而抬起头侧着眼睛看他。
少年翻着书包,想起中午的便当里还有吃剩的饭,便拿出来,把米粒摊在手掌上,呼叫鸭雏来吃食。
鸭雏疑虑了一会儿,不多久,游了过来,望着少年手掌上的白饭粒,似乎感觉到是美好的食物,便一摇一摆走来,用小小的喙叼食饭粒。
他陶醉于鸭雏的叼食,芙蓉花的摇曳,积水中的布袋莲,以及水中倒映的云天的影子。
忽然一阵巨大的吐喝响起“天***的,你们要把我怎么样?”
他一回头,一个蓬松着头发,一脸花白胡于的嫂削男人看着他,紧蹄握着拳头
少年望看那和同野兽被惊吓时的眼睛,觉得似曹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那男子咆哮着“你追到这里来了啊—一个防空洞的人都死光了,你还不肯放过我啊—你饶了
我吧!你饶了我吧!’’
男子号陶咆哮,跌坐在泥泞中,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一身都是垃级一样的臭味。
少年想起学校老师警告过他们,不要去皮弃的防空洞玩。‘那边有疯子—”老师说
“这是疯子吗?”
少年望着这个蒙着脸号响大哭的男子,他哭号的声音这么粗哑低沉,像是空袭警报的声音,忽长忽短,忽然瞬张,忽然放松。
“战争还没有给束吗?”
少年看着男子,心里一片凄伤的回忆,仿佛灯池上的黑布影子又摇晃了起来。
小题1: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说整个城市为战争做了很多的准备,请概括做了哪些准备。(4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
小题2: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s分)
小题3: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果将“少年”换成”我”,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做比较。(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写了一个“疯子”,这样安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8分)
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小题1: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 ( )( )(4分)
A.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 |
B.本文情节虽然平铺直叙,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 |
C.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 |
D.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 |
征服与绥靖——文明扩展的观察与比较
征服是文明扩展的一种重要和常见的方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及其价值在不同地域的传播,常常是通过征服行动而实现的。从文明扩展的角度看,征服其实就是将母国的生活方式人为地移植到遥远的殖民地。
欧洲史至少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前都是一部以征服为主要特征的历史。为什么这片土地上的君主都无一例外具有“征服的嗜好”?德国政治学家施密特在《政治的概念》中说:“政治的行动和动机的根本政治特征可以归结为敌与友。”这句话移用到形容征服者的文化理念,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征服者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友,另一种是敌。“友”意味着同一地缘政治实体内的公民、臣民、顺民; “敌”则意味着周边甚至遥远地带的异国异族的人。敌与我的关系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一边是我国我族的世界,另一边是异国异族的世界。敌我关系构成了这个征服者世界的基本格局。征服者就是这样生活在这一既是现实也为自己的预设所加强的充满敌意的世界。由敌我的对峙进而克敌制胜达到凯旋胜利,这就是历代征服者生活的主轴,他们从这种代代相传的高级游戏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欧洲社会的传世美德如冒险犯难、勇敢顽强、向往荣誉、视名誉高于生命等,毫无疑问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敌我对峙意识和文化理念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他人既然如此充满敌意,世界既然如此凶险,生存之道则只有挥刀舞剑。正如公元前508 年,罗马贵族加伊乌斯·穆思乌斯在献俘仪式上对着伊特鲁西亚俘虏说的那样,“我是罗马公民……我是你们的敌人,作为你们的敌人,我将要***死你们;我可以去死就像我一如既往去厮***那样: 去死和去厮***并勇敢地忍受,这就是罗马人的生活之道。”穆思乌斯对罗马人生活之道的诠释真是将罗马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其实就是人的野兽本性,或者说是用文明的伦理道德升华起来的野兽本性。罗马的道德观,无论勇敢、忍耐、冒险,还是无畏、节制,皆与敌我对峙的理念有关。罗马人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个残酷的丛林世界,舍此不能竞争求存。罗马的政客西塞罗反对凯撒独裁,但他依然可以走向元老院向元老们呼吁,请求他们表彰凯撒征服高卢。西塞罗对凯撒的态度用今天的术语说,叫做“双重标准”。他不是一般地反对独裁,他只反对凯撒独裁罗马人;但拥护且赞扬凯撒独裁周边民族。今天超级大国盛行“双重标准”,其始祖正是纪元之交的西塞罗。在西塞罗眼里,既然敌我泾渭分明,那对我和对敌,处置方式应有不同。对内秉持法治,对外则必须独裁凶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思考文明的扩展就不能不重视征服和殖民带来的巨大效应。它在历史进程里所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褒贬就能解决的。原因在于敌我对峙的意识及其文化理念虽有可议之处,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身处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马基雅维里比我们更早观察到这一点,他说:“获取领土的***确实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由秉持这“人之常情”的人组成的国家更不能脱离这特征。可以想见,当他们不幸地身处一个有限空间的时候,难免会形成争夺。马其顿人、罗马人,然后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的欧洲人,深刻认识到马基雅维里所说的“人之常情”,并把它铭刻在心,成为文化理念。所以,至今为止,世界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全是由他们发动的。
(选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欧洲君主“征服的嗜好”产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欧洲君主认为周边甚至遥远地带的异国异族的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他们不去征服敌国,就会被敌国征服。 |
B.在征服者心中,世界的基本格局是敌我关系。这种预设又反过来加强了对异国异族的敌意。在凶险的世界里的生存之道就是征服。 |
C.由敌我的对峙进而克敌制胜达到凯旋胜利,这种类似于高级游戏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征服者生活的主轴,君主们从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
D.“去死和去厮***”是欧洲君主的生活之道。这种生活之道是用文明的伦理道德升华起来的野兽本性,遵循残酷的丛林法则。 |
A.征服是文明扩展的唯一方式。它将母国的生活方式人为地移植到遥远的殖民地,使先进的文化及其价值在不同地域得以传播。 |
B.征服者的文化理念是“敌与友”。这一理念使他们对自己的臣民秉持法治,施行仁政;对异国异族人则独裁凶猛,施行暴政。 |
C.西塞罗对凯撒的态度是“双重标准”:他一方面反对凯撒独裁罗马人;另一方面拥护凯撒独裁周边民族,支持凯撒对高卢的征服。 |
D.敌我对峙的意识及其文化理念反映了人类身处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在人类文明的扩展中起到了无可争议的积极作用。 |
A.孔子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他的观点就是主张通过战争手段征服邻国。 |
B.征服这种文明扩展的方式,往往伴随着蛮横的暴力和惊人的***戮,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
C.无论是罗马的凯撒征服高卢,沙皇俄国侵占中国海参崴,还是日本在东北建立“满洲国”,都是通过征服和殖民扩张领土。 |
D.随着中国GDP超过日本,中国秉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会取代欧洲的征服文化,发动更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 |
最新试题
- 1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C.八一三事变D.国共双方发表抗日通电或
- 22(x2-3x+1)-13(3x2+6x-2)+2(x+1).
- 3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积为( ).
- 4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并且强
- 5位于我市东城的清风湖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五一”期间正式向市民开放。下列属于清风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6一列货车以28.8km/h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事故,在其后面有一列快车以72km/h的速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驶来.
- 7漫画《城管,别牛》启示政府相关部门 ( ) ①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②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③要公正执法
- 8下列依次对应图中a、b、c、d、e,但不符合概念关系的选项是( )A.生物个体生长、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
- 9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守旧
- 10— How far is it from the bus stop to the hospital? —
热门考点
- 11966年8月***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的是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②中共中央***
-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 3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He often _______(do) his homework every day.2.
- 4中国人民银行3月18日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去年
- 5甲、乙两图分别为两个国家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问题。(1)两国中面积较小的是________(国名),判读依据是:____
- 6—Her grandpa passed away yesterday.— ______ .A.How do you li
- 7把下列图形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线段;②角;③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等);⑤平行四边形;⑥矩形;⑦菱形
- 8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B.该元素单质
- 9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 101k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后,溢出0.5kg水,则物体所受浮力为 _____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