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横披是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横幅画 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 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与和谐。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填水脚”,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 。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在画“填水脚”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 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小题1:下列对“绵竹年画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绵竹年画的内容有文臣武将、民俗民风、历史故事、讽喻小品、名人字画等。
B.绵竹年画的类型有门画、大毛、二毛、三毛、斗方、横披、中堂、木版拓片等。
C.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的《迎春图》场面宏大,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D.年画艺人们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又创作出了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新年画。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贴于大门之上,在整张粉笺纸上描绘的秦琼、尉迟恭等武门神和画幅稍小的文门神,属于绵竹年画中的门画。
B.绵竹年画大量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颜色与少量的复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同时又显得适意与和谐。
C.绵竹年画一般很少设背景,画面上的白纸,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内容,还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D.年画艺人们技艺高超,生活清贫,在一年工作结束后,都要利用余色余纸绘制“填水脚”去赚点外快。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张贴年画,是为了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以及求福、求喜、求富贵,跟贴春联一样。
B.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在绘制时,都要先刻成线版,然后套色制作。
C.不同艺人绘制的年画和同一个艺人绘制的不同年画风格都不相同,说明绵竹年画没有艺术标准。
D.艺人们画的“填水脚”,如果能先勾线条,而且颜料充足,时间充裕,会显得更天真、质朴、粗犷。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对应的原文“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大毛、二毛、三毛”是门画的规格,选项把它归为年画的类型,混淆概念的外延,误划类别。
小题2: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选项认为“文门神”贴在大门上,曲解文意;选项B对应的原文“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选项“绵竹年画大量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颜色与少量的复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少量复色是协调画面色调,不是对比,混淆概念;选项D对应的原文“非高手不能为之”,选项“都要利用余色余纸绘制”,混淆概念的范围。
小题3: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选项概括不全,以偏概全,另“和帖春联一样”文中没有表述,无中生有;选项C对应的原文“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 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选项“没有艺术标准”无中生有;选项D“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 雄健,神韵十足”,“天真、质朴、粗犷”的原因正是“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选项理解正和文意相反,曲解文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B.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靠近、迫近
C.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逼迫:威逼强迫
D.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怜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朝廷对李密“优礼有加”的一组是(   )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⑤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A.②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段从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两个方面来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写得凄切尽情,目的是引起晋武帝的同情。
B.第二段首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既是对晋朝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最后二句明确地提出了奉诏和赡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了悬念。
C.第三段开头就热切赞颂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和措施得当,在“孝”字上巧妙地作文章,中间又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是为了说明我是一个看重名节的人,目的是感化晋武帝,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不能废远”的结论。
D.第上四段在分析了自己和祖母的年纪后提出了“愿乞终养”的陈情目的.全文紧紧围绕”情’来做文章,既有对朝廷的“忠情”,又有对祖母的“孝情”,使文章深切动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古代的“城管”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小题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古代城管同时也是士兵,晚清时才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C.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的源头。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等越来越多,很难禁绝。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小题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知有人破坏公共卫生,当事人受罚,“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宋代对于违章建筑,不仅要强行拆除,有时还要求司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
D.明代规定,破坏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请按1
[澳大利亚]巴里•罗森伯格
“喂,警察吗?”
“请问,哪一位?”
“我要自***,姓名还重要吗?”
“自***请按1,遭袭击请按2,其他请按3。”
“什么?”
“自***请按1,遭袭击……”
“好的,好的!听见了。我就按1。”道格狂暴地拨着手机号码。
“喂,警察吗?是自***部门吗?”
“请问,哪位?”
“什么?刚才接听电话的就是你啊!”
“哦,是的,自***请按1。”道格瞪着手机,“你的意思是我无论拨哪个号,都会打到你这里来?”
“是的。”
“为什么?”
“这是我们档案管理的需要。”
“你们的档案!我就要跳崖自***了,你却只管谈什么你们的档案!”
“谢谢你能理解我们,先生。那么,请问你叫什么?”
“我的名字?我就要跳崖了,我的名字有什么用?”
“很抱歉,先生。档案需要名字。”
“档案!档案!”道格跺着脚,一块岩石落下了山崖,道格急忙退了几步,嘟嘟囔囔地说:“道格,道格•伍德。”
“谢谢。”对方愉快地说道,“是队伍的‘伍’还是武装的‘武’?”
道格叹了口气说:“够了,我马上就要跳下去了,但愿能跳到你头上。”
“你要跳到我头上?哦,不,先生。我可不想让你跳到我头上。你的地址,先生?”
“地址?填入档案?”道格高声叫起来。“九重霄,天堂,如何?对,就是那儿,家在天堂。”道格蹙起眉头。“不,地狱,我住在地狱。”“地狱的门牌号是多少,先生?”
“还要门牌号!”
“对不起,我不过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那么,先生,你的真实地址是什么?”
道格盯着翻滚的波涛。“阳光海岸,情侣崖。”
“阳光海岸?阳光海岸?对了,在这儿。情侣崖?情侣崖?找不到,我找不到它。你的四周有些什么?”
情绪低落的道格变得暴躁起来。“不知道情侣崖?你不可能在阳光海岸?你在哪里?布里斯班?悉尼?”
“很抱歉,先生,不过,我不能告诉你。”
“那就点点头。”道格咆哮道,“墨尔本?珀斯?达尔文?”突然,机子里咔哒响了一声,道格发出一阵狂笑。“你在印度,是吧?我的电话被转到了孟买电讯中心了。你甚至不是警察或者什么都不是。”
“我是。”对方威严地说。
“说得太对了。”道格快速说道。“你什么都是。操劳任何口音,干任何职业,是任何性别。那么你的名字是什么?你的口音究竟是哪个地方的?”
“确切地说,”对方说道,“我在浦那市,名叫哥文达。”
“浦那!那个小破地方。”
“浦那可不是个小地方,先生。”
“你离开了孟买,跑在死亡公路上吧!”
“我们的人可都是驾车高手,先生。”
“当然。”
“也许,除了在雨季。”
“你们的车手跟你们的板球队员一个样。”
“我们的板球队员,先生,”哥文达冷冷地说道,“始终是世界一流的。”
“是啊,当然。你是说像戴尔•察帕蒂那样的一流板球手?可是他连个姑娘都击不倒。”
“先生,”哥文达一字一字地说,“你是要自己跳下去还是让别人把你推下去?”
“哦,是呀,推人落崖请按4。印度队连一支由11个关节炎患者组成的板球队都打不败。”
“如果我们采取澳大利亚打法就能取胜。”
“是啊,直接射门?”
“不,直接贿赂。”
“你说什么?”
“因为澳大利亚只有出更大的贿赂金才能取胜。”
“你……什么?你……你竟敢?我这就飞到浦那,把你的鼻子一拳打进嗓子眼里。”
“你?谁是11人队员呢?跳崖前有11人呢,还是跳崖后仍有11人?”
“跳崖?跳崖?谁说过跳崖的事了?我要去找个工作,存些钱,然后揍你个蒙头转向。”
“拨000,然后按1。”
“不!决不!决不!”
道格关上手机。算了,玛丽走就走了吧,他能面对这件事。是这样吧?他放弃了工作,但可以把工作找回来。不过,要羞辱欧斯板球队?没门!他犯不着跳崖。他要跟那支厚颜无耻的冒牌板球队较量一番。
道格扬起头大步离开了山崖,这时,哥文达警官在一辆没有警察标记的车里通过双目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切。他拨了一个号码。一个在情侣崖脚下的警察接听了电话。“把网收起来。”哥文达说,“心理医生说得对,交流疗法的确有效。”
(选自《译林》2006年第2期,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道格准备跳崖自***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爱的人离开他,他感情极度痛苦,二是他放弃了工作,生活非常艰难。
B.道格脚下的一块岩石落下了山崖,他便急忙后退了几步,这一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了道格性格中胆小怯懦的一面。
C.“道格扬起头大步离开了山崖”这句话,用精简的语言描写了道格的神态和动作,凸量了他找回生活意义后的自信。
D.哥文达警官坐在一辆没有警察标记的车里与道格交流,因为他担心用带有警察标记的车会吓跑道格,失去交流机会。
E.小说中反复出现“自***请按1”,既照应了小说的题目,又突出了小说反对自***,提醒人们要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
小题2:哥文达警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写板球比赛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道格,有人认为是哥文达警官,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司徒雷登的燕大三十年
李响
1918年末,在金陵神学院执教的司徒雷登受到邀请,以北京几所小规模的教会学院为基础创立一所联合大学。新学校的名字定为“燕京”。全部家当不过五间课室、三排宿舍、两层德国厂房改装的课堂和实验室。眼前的情景告诉他,他必须亲自出去“乞讨”了。
他周旋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官员、亨利•福特父子等顶级富豪之间,有钱人一看见他就问,又是来借钱吧?司徒雷登也几乎把中国权贵拜访遍了,包括张作霖、张学良、段祺瑞、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等。为了找校址,司徒雷登骑着毛驴踏破北京,终于看中了西山脚下废弃的皇家园林淑春园。经过司徒雷登一番努力,燕大最终得到了一片将近一百七十公顷、有山有水的校园,这里从此被称为“燕园”。
1919年6月8日,司徒雷登校长就职典礼的现场空空荡荡。“五四”之后的一个月来,学潮风起云涌,刚成立不久的燕京大学也参与其中,大批学生被捕,6月8日这天被捕的学生们获释,所有人都去监狱迎接“英雄”了。司徒雷登深受震撼,第二天他接见了被捕学生,大赞他们的爱国行为。从那时他意识到,燕京大学必须跟着中国的新潮流走。他为燕大制定了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是由圣经中的两句话融合而成的。
1926年,司徒雷登率先响应南京政府的要求,聘请中国学者为校长,自己改任校务长,以表明燕京大学受中国人领导,但燕京师生始终把他当作灵魂人物,很多人仍习惯以校长称呼他。建校十年来,司徒雷登陆续聘请到郑振铎、俞平伯、顾颉刚等一流学者,各院系主任基本都由中国教师担任。不到十年时间,燕京师资就与北大、清华呈三足鼎立之势。司徒雷登说过:“我的任务,就是让老师尽可能自由地去从事他们的工作。”司徒雷登1922年即宣布废除学生必须参加宗教仪式的旧例,几年后将宗教课改为选修,单独成立神学院,与日常教学完全分离。燕大学生不用像其他中国大学那样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也不用唱赞美诗。
1926年夏秋,燕京大学迁入西山脚下的新址。燕园的设计仿皇家园林风格,以玉皇山塔为东西轴线的对景,建筑群按此中轴线分布。建筑内部完全现代化,外部模仿中国古代宫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园中矗立着华表、石狮、石碑、石雕等。参观的人无不夸奖这是中国最美丽的校园。司徒雷登得意地说:“听得多了,我自己也渐渐这么觉得了……校舍本身就象征着我们的办学目的: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燕京大学学男生宿舍的七个宅院以“德才均备体健全”七个字冠名,分别为德斋、才斋等;至于校园中那座倒映着博雅塔影的湖,各位教授提了很多名字,互相不能说服,最后索性叫未名湖。
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潮的看法,与胡适等学者正相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政府急令各校不得停课游行。司徒雷登带着几百燕大师生上街,他走在队伍最前面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春,司徒雷登招待了新选举出的学生会干部黄华、龚澎等人,半年之后,这些学生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1937年春,司徒雷登邀请斯诺为二百多名学生放映了他在苏区拍摄回来的影片。燕大学生第一次看到红旗下的中国,看到***等中共***的影像。抗战爆发后,在司徒雷登支持下,燕大开启了投奔解放区的洪流。他的专车还为解放区运送了五部收发报机,三箱空气电池,一台内燃发电机,一批照相器材、医药用品和汽油、机油、电线等物资。
1919至1952年,燕京大学存在三十三年,培养出黄家驷、侯仁之、吴阶平、黄昆等两院院士五十余人;费孝通、周汝昌、萧乾、孙道临等名家不胜枚举。晚年的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燕京现在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自由,我仍然觉得多年的金钱和汗水没有白费。整整三十年,燕大作为一个高等学府释放了无穷的力量,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
(摘编自《璀璨的燕大三十年》)
相关链接:
①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闻一多1946年《最后一次演讲》)
②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1949年《别了,司徒雷登》)
③2008年11月17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他的遗愿,出生在杭州的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著名历史学家林孟熹评价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周逸峰《“再见司徒雷登”,历史划了个圆满句号》)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燕京大学诞生之初校园的“寒酸”到建成“中国最美丽的”燕园,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司徒雷登奔走各地,周旋在富豪、权贵之间,四处募捐,付出了巨大努力。
B.为证明燕京大学接受中国人的领导,司徒雷登聘请了中国学者做校长,各院系主任基本由中国教师担任,自己改任教务长,但依然被燕大师生当做是事实上的校长。
C.司徒雷登在领袖、政治家***笔下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象征;在学者、民主人士闻一多眼中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心中他的形象反差极大。
D.司徒雷登一直支持燕京大学师生的爱国行动,甚至亲自带领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这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使燕京大学释放了无穷的力量。
E.新中国建立前司徒雷登作为美国驻华大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人去理他;半个多世纪后又出现在中国公众的视野里,历史给了人们一个全面再评价他的机会。
小题2: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司徒雷登执掌燕京大学三十来年,推行了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司徒雷登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
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
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一一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丈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申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
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小题1:下列关于“书写意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书写意识”并不是从文字的萌芽阶段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在隶书出现之后由原来的“图绘意识”逐渐转变而来。
B.汉字“书写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点、线、面的变化和体验节奏动感之美,这是一种新的审美习惯。
C.汉字的“书写意识”最主要的内容仍是关注汉字的构形之美,只不过是由“线条”走向“笔划”,更多的是具有了抽象的意义。
D.汉字的“书写意识”是以汉字的抽象化为前提的,笔划、笔顺带来了人们对笔法、笔势的追求,进而形成了书法艺术。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期汉字的构形大部分能与单字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文字的审美标准是由图绘意识形成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有这个特点。
B.当汉字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就可以超越汉字承担的交际功能,拥有了抒情、审美功能,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打下基础。
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人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书写实践,各种动、静风格的字体都已经出现。
D.书写是文人日常的行为,他们把每个字、每一笔的书写都看成是对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同时也能忠实地记录自己隐秘的心理活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始了今文字时期,是对篆书的简化,而篆书书写更加自由。
B.竹、木、帛作为书契材料,限制了文字书写的自由。纸的大量应用,为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提供了可能。
C.因为纸的运用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书写时可以“纵横驰骋”,所以晋人行草书札才能够传世。
D.在书写中领略生命的律动,就是在用书法抒发思想情感,是在追求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这就是真正的书法艺术的内涵所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