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
这封信是查理的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老葛朗台的,请简述老葛朗台是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答案
(1)宝玉挨打。(1分)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1分)宝玉同忠顺王府一个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1分)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跳井。(1分)贾政往死里打宝玉,在贾母的训戒呵斥下停下,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2)***自***前。(1分)葛朗台不愿承担他弟弟所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吝啬到要仆人用乌鸦作汤招待侄子。但又想要掩人耳目,换取虚名。(1分)且想把债权证件抓在手里,于是,就请人到巴黎,去处理弟弟的***事件,同时让查理(夏尔)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1分)并要他填写了申请出国的护照,打算把他打发到印度去。(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核心考点
试题【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③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④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⑤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小题1:你如何理解“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中“天使”“禽兽”的含义?(2分)
                                                                                          
小题2: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这岸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捡干枯的枝每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⑤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
⑥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
⑦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熏的霜,去了大草句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雷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
⑨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一个个目瞪口呆。
⑩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阍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壤嵌。
(节选自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小题2:文中⑧⑨⑩段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小题1: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2分)
①“无恶意的闲人”是指:                    
②“有恶意的闲人”是指:                    
小题2:文段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3:讲讲文中所引用的诗句的意思和作者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6分)
谢 天
(台湾)陈之藩
①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②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了。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③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④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却要谢天呢?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父?——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谜。
⑤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敦,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领会。
⑥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连《相对论》本文中,爱因斯坦也会忽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⑦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⑧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⑨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小题1:为什么“我”会觉得祖母的话“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答:                                                                                      
小题2:“我”对“天”的看法,前后有什么改变?用自己的话回答。
(1)原来,“我”以为“天”是指                                                           
(2)后来,“我”以为“天”应该是指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的开篇显得平淡,甚至有俗套之嫌,但作品的主题却深刻而富有哲理。寓深刻于平淡,融哲理于浅显,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B.本文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第一、二部分是分说,分别从祖母和爱因斯坦两方面说明人们对“谢天”的态度;第三部分则总结,得出结论。
C.本文以“谢天”为线索,将祖母、“我”及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等三个材料组织起来,从而使作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比如作品通过祖母与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的对比,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E.用“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的材料,表现“我”的幼稚无知,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是既多余,又落伍”作好了铺垫。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节礼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 “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小题1: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
B.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
C.诗人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D.常人购买诗人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
B.除主观因素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势。  
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D.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