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
小题1: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这段文字原是全文倒数第二段文字(省略号部分),有人认为可以删去,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
②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小题2:运用对比、比喻(或粘连)的手法,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语言精练,韵味悠长。
小题3:①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
②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
③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的美德永世芳香,形象生动;
④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
小题4:示例:
1.不可删去。①以父亲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我们自身,用对比的方式深化文章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②紧扣“鞋子”这个物象,用形象的笔触批判现代人正在丧失自己纯朴的本性,使得文章更具思想的力量。
2.可删去。①全文的叙述比较朴实,抒情和议论也倾向于内敛和含蓄,而这一段文字批判的锋芒过于显露,与总体风格不够协调;②含蓄的表达反而能够给予读者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涵泳之间,意味更加深远。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散文标题的作用、意蕴。抓住中心词“鞋子”这一物象,可以从结构方面、写作技巧方面等思考。
小题2:本题考查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答题时从表达技巧、内容含义、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思考,语言要简洁。
小题3: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散文的语言、分析句子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等能力。答题时,可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思考。
小题4: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要求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时,观点必须先亮明,然后再阐述理由,最好能分出条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冬 花
贾平凹
①我把这幅画挂在房子中央,我认为是上品妙物。那画儿描绘的是一个冬夜。天上有一轮月亮,满满圆圆的,又在中天,可见是十五夜晚的子时。没有一点儿杂云,也没有一颗星星,占去了画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间,月亮却是不亮,淡极,白极,不是小说里常常描写的是一个玉镜儿,或者是一个灯笼:妥妥切切的应该是一个气球,也不实在,或者只是虚幻着的一团白光吧。冬天的夜是童话的世界吗?整个画面的颜色是种昏黄。那二分之一的下面盈盈地是一棵老树,或是核桃树,或是七八十年植的苦楝,树冠呈着扇形,隆地而起的半圆。树枝一动不动,没有一片叶子,没有一个小花小果,连一只栖鸟儿也没有;枝条错综复杂,有点像中国农民画的“连理枝”。全树一色灰白,虽然不是晶莹般的透明,但比夜色亮多了,不知道是落了银粉,还是挂了傲霜?
②画面上再没有什么了,朦胧而又安静,虚空而又平和,我只能说出它的物理成分,却道不出它的情调:或许我意会了,苦于用语言不能表达。恐怕最伟大的文学家也说不出来,可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却能感觉出这是冬夜。
③多么冷的一个夜晚呵,月亮欲明未明,世界在朦胧中虚去了,淡去了,只有树存在。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但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却又不知道,我已经发冷,瑟瑟地抖动起来,感到衣裳太单薄了,似乎不能忍耐了。
④这是什么缘法啊,画儿,我一见到你,我就想哭呢。
⑤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正烦乱,心绪不收,到大街上去了。行人是匆匆的,他们像是都找到了快活;我站在热闹之中,却显得更加孤独和寂寞,就逃进那画册店去。这画是挂在墙上的,我一眼就看见了,停下脚步,痴痴呆呆,像在千里之外遇见了知音,像浪迹的灵魂突然寻到了归宿,一时气沉丹田,膝腿发软,双手松松地垂下来了……
⑥这正是我思我想的冬天!我真想就睡在这树下,像树枝儿一样僵硬,让大地就在身下,让霜泛在身上,月光照着,一起蛰去,眠过这整整的一个冬天,直到来春的“惊蛰”的那声响雷。
⑦这幅画儿挂在我的房中,我把它像佛殿的菩萨一样供着,每每心烦意乱,就面画而坐,它似乎是安宁我的神灵,我于是得到了慰藉,得到了解脱;我觉得我是唯一能理解它的了。有这么一回,我正看着,偶然间在画的左角,发现了小小的两个字:冬花。这是画的题字,却竟使我大吃一惊,而且从此陷于疑惑了。那题字笔画了了,而且我一直未能注意;它怎么是“冬花”呢?冬天是不可能有花的,画面上又没有画花,何以是花呢?
⑧我是不知道的了。我苦闷了三天,终于看出这树是长在河畔的,那么,这几步之外,该是有村有人的了。这得要去问那人了。
⑨人呢?在这沉沉夜里,人恐怕掩了柴门,埋了炭火,已经睡了。昨日里刮了一天风,飘走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今夜里才冷得这么干,这般清;那人如何消得长夜,推开了那扇窗子,看着这树了。他是在想:今夜里有月亮了,这么的满圆;白天里发光的叫太阳,月亮是夜的太阳吧?夜本来是极黑的,夜的太阳出来了,黑里才有了白光。这树,是枯了吗?但昨天的风里,它并没有掉下来,静静的,在冬夜里,沉思了,默想了,或许真正在做一个长长的梦,梦见春天的花,春天的叶,春天的果呢。
⑩啊,冬天并不是死寂的,冬天有花呢。这是那人看见的,也是他告诉我的。这个不知名儿的人,不见脸儿的人,揉着睡眼,打着呵欠,伸舒了身骨,怕要走下炕来,步出门去;而他终没有时间走进这画里来,又去忙他的事儿了;去修理春耕的农具,去精选春播的种子……
啊,我真想唤出那个人来了!尊敬的,你肯出来吗?带我一块度过冬天,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些春耕的劳作,我一定要叫着你是老师,好吗?
(有删节)
小题1:请理解“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些春耕的劳作”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中写到“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我”感到“熟悉”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叙写了作者观看一幅画的过程,请分析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作者观画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具体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看大海
丁 燕
①在见到大海之前,我见过大海的尸体——当海水蒸发完液体后,留下的固体黄沙。当我第一次将脚伸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腹地时,整个人被烫得跳起来。那条新修的沙漠马路,从库尔勒至轮台,将这片浩瀚的黄蛋糕从中间切开,我们乘车,一直深入到沙漠的肚腩。这条崭新的黝黑之路与四周极不相称,它威严而笔直,平坦而僵硬,而四周,是游动的,不驯服的黄沙,它们堆砌起一个又一个沙包,在这个空间里,除了天和沙,没有一辆车,更不可能有一个行人……我们的车是这路中唯一的车,当我们下了车后,我们是天地间,唯一的人,我试图在沙粒上走一走,于是沙漠将烧烫的锅底端给了我。
②我尖叫起来,声音尖锐、急促,可在沙漠里,只需一秒钟,便被风声吞噬殆尽,什么都听不见,沙漠里只有一种声音,风沙的撕扯声:刺啦……刺啦……刺啦……无止境的刺啦……听久了这种声音,对它会生出依赖感,如果没有刺啦相伴,这个浩大空间里的死寂,将更骇人,刺啦……刺啦……显示着一种呼吸,一种运动,一种改变,我将手掌抚在那些沙粒上,沙漠深处的沙粒,和边缘的不同,边缘处会混合泥土、秸秆、牛羊的粪便、撕烂的塑料袋;而在深处,一粒沙就是一粒沙,没有混合物,干干净净的,它们从我的指尖滑下,像黄色的米粒。整个塔克拉玛干如金色麦田已收获了无数麦穗堆放在那里但它是尸体……是大海的尸体是大海上辈子的祖先。
③当海上丝绸之路还未开通之前,贯穿亚洲和欧洲的文明之路,是借沙漠打通的。陆路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到罗马,最惊险的地带,莫过于穿越沙漠,当唐僧骑着老马,走到新疆东部我的家乡哈密时,已焦渴难忍,放弃打马,任由它自己择路而走,老马凭借脑际地图,寻到一口泉,为唐僧解了困,他也因此在哈密停留讲法。他讲法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台藏”,现为白杨河。我祖母从甘肃甘谷逃荒至新疆,就住在这个地方。我到达那里时,土堡里只剩下高大的残垣断壁,有些洞窟被牧羊人用烟熏过,珍贵的壁画,已被盗走。我父亲曾在深夜时走过白杨河的沟底,听到呼呼大风如厉鬼***,吓得头发根倒立。那里河水已断流,但到了春天融雪时节,他说,河水能将一只小羊冲走。整个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生活,以及,整个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都和沙漠的气息紧密相连;在我心里,我早已自诩为:沙漠的女儿。
④但我并不了解大海。从深圳出发到惠州,路过大亚湾时,他们说:快看,大海……那里有一条弯曲的灰白线条。那就是海岸线?液体并不像我想的那么蓝,而是灰白色,呈烟雾状;但我从电视画面中获得的大海,是一块水晶面包,翻腾着葡萄酒般的汁液。而现在,在那片小小的烟雾上,点缀着几艘帆船,旁边是个大工厂,硕大的烟囱里冒着浓烟,那烟刚冒出来时是浓重的褐色,到了半空,慢慢散开,颜色便轻多了,再上升,整个天空都弥漫着从那烟囱释放出来的颗粒。工厂旁是农田,田里有绿色,农人正在种植庄稼,朋友告诉我:这里的一切,很快将不复存在,海,就要被填掉,一个精细化工基地,将在这里诞生。当我再次注目着那海岸线时,感觉绿色植物中的农人身量,那么细小,他们的移动那么缓慢,那周围的大工厂,以及正在冒烟的大烟囱,离他们的身躯那么近,而这片农田,看起来,像一块围裙上的补丁。
⑤我们决定去大梅沙看海,在接近大海的地方,迷了路,车钻进黄贝岭村,里面楼挨楼,人挤人,左弯右拐后,最终驶上黄贝路。我记住这条路,是因为它那么窄,两边的榕树树冠勾连在一起,树下道路两边密密麻麻停着车,将原本就逼仄的街道挤得只剩下一条小通道,两辆车勉强能相向而行。路过深圳动漫城时,一个蓝衣男子出现在视野中,右肩扛着个长木棍,插花般簇拥着糖葫芦,火红发亮的山楂果,耸立在他的肩头,他像是走在山区的小路上,像那些传说中的卖货郎。
(节选自《散文》2012年第7期,有删改)
小题1: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说明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谈谈文章以“看大海”为题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评论者认为以“卖货郎”结尾意蕴深长,说说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文章主题把握正确的几项是(    )
A.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B.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人人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C.边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好多习俗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民和睦安乐的风貌。
D.沈从文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所以,《边城》给人桃花源般幻想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悠远的纤道
吕锦华
同志,你见过大河边悠远、弯曲的纤道吗?它时而飘下深深的土坳,时而爬上高高的堤坡;时而穿过嶙峋的乱石,时而又隐入茂密的野草……它仿佛一位忠诚的伴侣,伴随着长河大波的日日夜夜。我从小在河边长大。打开窗户,这条静静的小路就扑入眼帘。多少回,我常为河面帆影点点、舟楫穿梭、轮船如织的壮美景色感叹。然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却是这条小路上,一队队纤夫垂首躬腰、肩牵木船在朝霞暮霜中艰难行进的剪影。多少回,我被艄公清脆嘹亮的哨子声和船上深沉的汽笛声所震慑。然而,回荡在我心灵底层的,却是这条小路上纤夫低沉、浑厚、略带粗犷的“哼唷”声……
童年,纤道像一根欢蹦雀跃、琤琤鸣响的琴弦,弹奏着我无忧无虑的朗朗笑声。我们钻进路边密密的芦丛,捉迷藏;摘一片苇叶,做芦笛;我们伏在路边柔软的沙滩,掷石片;捧一掬河水,当清茶;我们解下路边无人的小舟,偷下河;牵一根麻索,学纤夫。
呵,纤道,你留在天真无知、尚未开拓生活之途的孩子心中的,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你是一条轻松的、金色的小路!没有你,生活将单调乏味,黯然失色。
慢慢地,长大了。由于学习繁忙,我和纤道疏远了。然而,当我进入妙龄的青春年华时,却又和纤道滚在一起……
到农村去插队。为了10个工分,我开始艰辛地来往在纤道上——其实,父母的收入完全可以养活我。不!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我加入了纤夫的行列,从城里拉来一船船大粪,又将打下的稻麦拉进城里;从乡下拉来一船船蔬菜,又将换到的棉布、盐、油拉还乡下。有时天黑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就在纤道旁挖一个坑,支起铁锅做饭。然后,躲进拱形的石桥下,蜷曲着身子在船头熬一夜……绵绵的春雨,灼人的仲夏,萧瑟的秋风,漫天的大雪,细细的一根纤索,一头拴着竹制的桅樯,重载的船;一头拴着虔诚的纤夫,精疲力竭的我。我喘息着,颤抖着,怅惘而又迷茫,何处是尽头?我挣扎着,奋争着,倔强又好胜,再苦不回头!我嫉妒那些悠闲自得地坐在船台上浏览风光的幸运儿,憎恨可恶的命运将我抛在了孤寂的纤道上;我又羡慕那些不慌不忙走在大路上舒舒坦坦的伙伴们,憎恨艰难的纤道吞噬了我的岁月、青春,我的理想、抱负,我的欢乐,我的一切。然而,我没有停下来。
呵,纤道,你留在一代曾经雄心勃勃、风华正茂的青年心中的,是凄风苦雨,艰难险陡;你是一条沉重的灰色的小路。不!这不是纤道,这是我们的生活之路!生活之路,它不就像一条坎坷不平的纤道吗?
呵,我爱这纤道,又恨这纤道。我恨这原始、落后的交通方式,恨这颠沛流离的纤夫生活。我没有更多的奢求,只希望能去岸上争一席之地,得到片刻的安宁,得到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体贴的爱人,一个宝贝……
呵,这一天终于实现了!命运把这一切赐给了我,我满足了。我丢下纤索欣喜若狂!我为什么还要留恋这艰难的纤道?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难道我还觉得不够?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我又来到大河边时,我沉默了。一艘重荷的木船,顶风逆浪,在河面上缓慢地行动。一队寥寥无几的纤夫,身子都弯成了九十度,异常吃力地在纤道上移动。而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正坐在船舱里指手画脚地埋怨这落后的航船,这不测的风浪。啊,他们还在叽叽咕咕:“这样前进,太慢了!太慢了,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落在了纤夫和乘客的身上。少一个乘客,多一个纤夫,船不就能快一点?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又落在了曲折的纤道上。是的,它落后,然而,要是纤夫也躲进了船舱里呢?
离开了纤道,我竟时时梦见纤道。曾记得,风雨中,是它和我相依为命;患难中,是它和我同甘共苦。它,使我懂得了探求,懂得了索取,懂得了搏斗,懂得了奋争。它陶冶了我的性格,磨砺了我的毅力,教会了我生活……
呵,蜿蜒的纤道,你留在一代征人心中的,是不屈的象征,是刚毅的楷模。你一头拴着纤夫的双足,一头拴着幸福的明天,你是一条深沉的、蓝色的小路……当然,最终,你将被纤夫一双双坚实的足迹从地球上抹去。你将汇入阡陌大地的大街小巷,成为芳草萋萋、树影婆娑的河滨大道。你将给后代人以休憩和享受。
呵,悠远的纤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我默默地拾起丢下的纤索,放在了肩上……
(原文有删节)
小题1:结合全文,简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概述文中“我”围绕纤道发生的感情变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简析“纤道”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说,纤道终将成为“河滨大道”而消失,但有人认为它不会真正消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农架之秋
陈应松
①我走进秋天的神农架,红叶沸腾。
②这当然是晴朗的时日,空气中到处流溢着浆果灿烂刺人的甜味。当然还有不声不响变得结实的核果和坚果。说说浆果吧,浆果我见过的有红枝子、刺泡、蔷薇果、海棠果——金钟样地往下掉,红枝子一嘟噜一嘟噜。还有八月炸、老鸹枕头果、猫儿屎。还有野柿子、鲜红的茶果、猕猴桃。五味子也成熟了。那些乡下的妮子们提着篮子上街来卖,一块钱一斤,五块钱可以称一塑料袋。五味子真的是一味好药,五味子真的很好吃,吃起来全是核,可你必须将核一起吞进去,这是消积化食治胃病的好食品。千奇百怪的野果在神农架太多了,一到秋天,就铺天盖地自己钻出来了。那种青翠无比的松果,剥开来,可吃到新鲜松子中雨露和云雾的芳香。
③其实神农架的秋天是从第一阵秋雨开始的,是从河谷地带的苞谷林开始的。苞谷在八月下旬即黄了,往远山望去,水杉好像也黄了,在灌木丛中,突然出现一两株红叶植物,红得怪异端的,红得怪磨眼的。烤烟人家的烤房里冒出了青烟。烟叶是青碧的,在这个季节,他们要加速让它金黄,变成金钱。山上的雾岚在向山中漫去,浸染出秋天的气色来。而秋天的幽灵为了抚慰大山,总会让它红一阵子,鲜红,金黄样的红。鲜红的大山是疼痛而壮烈的,群山因疼痛而憋红了脸。
④正因为如此,神农架的秋天短暂而火热。
⑤一到了天晴——这样的时日总是很多,猴子的一声唳叫,天就扯开了阳光。那鸦子口和神农营的红叶,最让我惊心动魄,红得令人讶异无言,气氛令人神经错乱……那已经是高山之秋了,从低处向高处爬去的秋,烧红的秋,愈到高处和深处,就愈狂烈和响亮。那真是满山遍野的燃烧,树木层层密密,全拼命显示着红。往皇界垭爬去的某一个拐角处,回首一望,那些树呀,那些叫不出名字但造型奇崛美极的树,干脆就是一树树火焰,喷吐着秋天的狂情!它们是红枫?是鸡爪槭?是乌桕?是海棠?是所有该红的树。衬着它们的还有那红黄相间的黄栌,是结了小果的胡枝子,是开着蓝花的石泽,是路两旁一片一片的粉艳艳的打破碗碗花。一只小巧的蓝喉太阳鸟从花丛中飞出来,它们把小小的巢筑在这里,好方便吸食秋天喷涌的花蜜。
⑥最难忘的要数三里荒的那棵千年天师栗了。天师栗又名梭罗树,传说只有在月宫里才有此树,可神农架遍布了这种树。它的果实又叫猴板栗,是一味中药,比板栗大,酷肖板栗。在猴板栗成熟的时候,这棵千年天师栗就成了一树巨大的笼罩在村庄之上的火焰,照红了三里、五里、十里之地。如果你去三里荒,远远地就会看到那棵冲天火树,仿佛整个村庄都着了火一般。如此浪漫的野村啊,如此撩人的秋景啊,该要积蓄多少力量,这片土地的深处,有着什么样的热力和生命的源泉!它把地心的、石缝深处的色彩和能量都吸出来,然后托举到天空,这种力量该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旺盛,何等的强悍!处在这样的秋里,喉咙想吼,心想爆燃,所有的阴郁都会焚化为灰烬,冰凉的灵魂也会无端炽热。
⑦而秋水,也是如此这般的缱绻和缠绵,它像雾色一样地从山中流来,带着更奇艳的、陌生的、未见世面的红叶向下游流去,后来又有另一些红叶加入了这支漂流的队伍,斑斓的溪水,香艳的溪水,将这场季节的流逝装饰得妩媚动人,姿影妖娆。它掩去了秋的伤感,秋的悲壮,像一支送亲的队伍,消失在时间的深处,变为瑰丽的怀念。还有什么比这秋的叮叮淙淙更令人肝肠寸断,更令人此情绵绵呢?
⑧一个挑着浓稠蜂蜜沿街叫卖的山民,一群嗡嗡的蜜蜂跟着他。
⑨一个挽着装满五味子竹篮从山坡下来的妮儿,爽朗明净的秋云跟着她。
⑩一只从崖边土屋中蹿出的村狗,一望无际的苞谷跟着它。
一片高亢的群山和森林,一阵金色的风跟着它。
一道山溪,一片又一片红叶跟着它。
我只想用这四个字——红叶沸腾,来告诉所有未到过神农架秋天的人们。
小题1:第①段“红叶沸腾”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神农架之秋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析第⑧到段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