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古典之殇(节选)王开岭①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典之殇(节选)
王开岭
①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鹤唳”、“猿声”、“虎啸”、“莺啼”、“青山”、“白水”……不仅代表一种草本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蕤和物种的丰盛,包含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②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如果老师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那 “忧郁”和“哀怨”率先闪现在孩子的眼神里,那老师也应立即醒悟,并亲切地鼓励这“忧郁”(千万不要施加“消极”“脆弱”之类的粗暴评语)。要知道,这“忧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③我相信,携带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是有的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的那一节课、那一支无声的“疫苗”!
④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字根、词条、年代、人名、事件、“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关键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传递那些信息——
⑤这些细节和感受,这样的联想与发言,为什么没有进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难道不比空洞的广告宣传更感人更有力?
⑥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
⑦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感动”——生命美学的“震颤”和“流泪”!
小题1: 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4分)
答:(1)说“她是丰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说“更是殇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率先在孩子们眼神里闪现的“忧郁”是一种美?(2分)
小题3:第③段中谈到“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从全文看,作者谈到的现代社会的“无知与粗暴”有哪些?(6分)
小题4:第②段中,作者说:“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请通览全文作答,探究“精神疫苗”的具体含义。(6分)
答案

小题1:(1)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让人欣赏,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如果学生写出原文:因为它“包含更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也给分)。(2分)
②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的作用(或因为它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也给分。)(2分)
小题2:因为它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4分)
小题3:①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②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③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答对其中任何三项即可得全分。每要点2分,共6分)
小题4: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3分)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这一句前后寻找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在“要知道,这‘忧郁’是多么的美”这一句后面寻找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在“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这一句前面及第⑦段寻找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这三句中整合(正面的,摘抄,如“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反面的,从正面说,如:“‘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不在一块的,组接,如:“信仰和良知”;当然,分开写也可以)出名词来解释“精神疫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古典之殇(节选)王开岭①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山羊兹拉特
〔美〕艾·巴·辛格
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
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于是,勒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牵到城里去。
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将一根绳索套在兹拉特的脖子上。他随身带上两片涂了奶酪的面包,准备路上饿了吃。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当阿隆把山羊牵上通往城里的路时,兹拉特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
离开村子那会儿,太阳还闪闪发亮。突然一大块乌云从东边涌来,很快地盖满了整个天空,天黑得如同夜幕降临前的黄昏。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十二岁的阿隆见过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盖。通往城里的路本来就又窄又弯。这时根本看不清路了。阿隆已弄不清楚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凛冽的风很快又穿透了他单薄的棉衣。当兹拉特的腿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开始转过头去,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阿隆希望有个农民赶车路过,可却连个人影也见不到。
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地。他敏感地感觉到他们迷路了,他知道,这实在是一场猛烈的风雪,如果找不到个避风雪的地方,他们都将冻死。
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堆,他牵着兹拉特,好奇地朝着那一大堆雪走去。当他走近时,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埋在雪底下的草堆。
阿隆高兴极了,他费尽力气,在雪中开出一条路。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完全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一到干草堆边,他为自己和山羊挖了一个洞。尽管外边极冷,可草堆里却是那么暖洋洋的。再说,干草又是兹拉特的食物。他们钻进去之后,阿隆用干草封住洞口,只留下了一个类似天窗的口。
兹拉特吃饱后,坐在后腿上,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觉得饿得慌。突然看见兹拉特乳房涨鼓鼓的全是奶。于是,他立即靠着山羊躺下,对准奶头,使他挤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
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处,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他便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
大雪下了整整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雪停了。但阿隆还不敢摸黑找路回家。他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一辆雪橇的铃铛声。原来,草堆离大路并不远。阿隆牵着兹拉特,向赶雪橇的农民问路。不过,他没有询问通往城里和屠夫费佛尔家的路,而是回村、回家的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
……
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现在,寒冷的冬季终于降临了,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在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
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惟一的声音:“咩——”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就是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了”。
B.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作者借助这种时代背景不明确的写法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
C.小说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山羊和主人单向的情感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
D.为了突出小说的情感主题,在描写山羊兹拉特这一形象时,多处使用了拟人手法,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味。
E.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富有生活情趣,充满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风格独特,吸引着我们阅读的兴趣。
小题2:请简述小说的情节(6分)
小题3: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小题4:辛格是一位极具悲悯情怀的作家,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请谈谈作品中悲悯情怀的体现。(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夜行   柯灵
①夜静,灯火阑珊,从热闹场中出来,踽踽独行,常感到一种微妙的喜悦。
②街上清冷,空远辽廓,仿佛在寂寞秋江,泛扁舟一叶;偶然有汽车飞驰而过,又使你想到掠过水面的沙鸥。而街角远处,交通灯的一点猩红,恰似一片天际飘坠的枫叶,孤零零地开在岸畔的雁来红。
③上海的白昼汹涌着生存竞争的激流,而罪恶的开花却常在黑夜。神秘的夜幕笼罩一切,但我们依然可以用想象的眼睛看到这人间天堂的诸种色相。跳舞场上这时必是最兴奋的一刻了,爵士乐缭绕在黝黯的灯光里,人影憧憧,假笑佯欢的。靠着舞客款款密语;寻花问柳的,感到了女性占有的满足。出卖劳力的,横七竖八地倒在草棚里,无稽的梦揶揄似的来安慰他们了;多美,多幸福,那梦的王国!而有的却在梦里也仍然震慑于狞恶的脸相,流着冷汗从鞭挞中惊醒。做夜工的,正撑着沉沉下垂的眼皮,在嘈杂的机械声中忙碌。亡命与无赖也许正在干盗窃和掠夺的勾当,也许为了主子们的倾轧,正在黑暗中攫取对手的性命。也许有生活战场上的败北者,怀着末路的悲戚,委身于黄浦江的浊流,激起一阵小小的波浪以后,一切复归宁静。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灯光如豆的秘密所在,还有人为着崇高的理想,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中间不幸的,便在星月无光的郊外受着惨毒的死刑。……
④你可以这样想象,事实也正在这样搬演;但眼前展现的,却是一片平静。——人海滔天,红尘蔽日的上海,这是仅有的平静的一刻。
⑤烦嚣的空气使心情浮躁,繁复的人事使灵魂粗糙,丑恶的现实磨损了人的本性,只是到了这个时刻,才像暴风雨后经过澄滤的湖水,云影天光,透着宁静如镜的清澈。虽然路上人迹稀少,可是你绝不会因此感到寂寞
⑥坐在清冷的末班电车上,常常只有三三两两晚归的乘客,神态逸豫,悠悠对坐,仿佛彼此莫逆于心,不劳辞费。卖票员闲闲地从车座底下拿出票款,一堆堆闪亮的银角,暗黄的铜板,耐心地点着数,预备进了厂就赶快交帐,回家休息。偶尔在无聊中闲谈起来,随随便便,仿佛大家本来就是相熟的朋友:卖票人与乘客在白天那种不必要的隔膜,此刻是烟消云散了。
⑦拖着空车的黄色车夫施施而行,巡捕静悄悄地站在警亭下,也不再对车夫怒目横眉,虎视眈眈。看到这种彼此相安,与世无争的境界,我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跑上去跟他们攀谈几句,交换一点无垢的安慰,倾诉一点歆慕的心情。
⑧要是腹中空虚,可以随意跑进一家小铺子里去当一回座上客。铺子是小的,店堂湫隘腌,花不了多少钱,却完全可以换得一饱。这里没有什么名贵西餐,满汉酒席,苏扬细点,山珍海馐,精致美味;但你去看看周围的食客,一碗牛肉汤,一碗阳春面,有的外加二两白干,浅斟细酌,品味着小市民式的餍足。面对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情,你会不由得从心里尝味到一种酸辛苦涩而又微甘的世味,同时想起那俗滥的诗句,真的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
浏览一下铺面的景色,又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古朴的陈设,油腻破旧的桌椅,蓝边大碗,寿字花的小酒盅,壁上威武的关公画像,砧板上雪亮的刀子,红色的牛肉,炉灶上熊熊的火光,在满是油污的伙计脸上闪烁,实大声洪的大声叫唤。……这光景会使你自然地想到《水浒》里描写的场面,恍惚回到了辽远的古代。
⑩尔虞我诈的机心暂时收敛了,残酷的***伐挂起了短期的免战牌。
⑪夜深沉,上海这个巨人睡熟了,给了我们片刻的安静。但我们期待的,不是这种扑朔迷离的幻境,而是那晨曦照耀的黎明。
一九三五年
小题1:第九段中,“浏览一下铺面的景色,又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2:作者认为“虽然路上人迹稀少,可是你绝不会因此感到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概括(4分)
小题3:从构思上看,文章第三段写夜上海的各种“罪恶的花开”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分析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6分)
小题5:面对上海的种种罪恶、“尔虞我诈的机心”和“残酷的***伐”,作者还是感到了“微妙的喜悦”和“片刻的安静”,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看法。(7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感悟小说魅力(25分)
仰望忠诚
【美】保罗·詹尼斯
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脚边放一个残破的铝盆儿。偶尔会有人把一两个硬币或零钞丢在他脚边的小盆儿里。乞丐的住处是城郊一个废弃的菜园。菜园被一圈稀疏的篱笆围着,里面有一个残破的窝棚,菜园里还有一眼枯井,井边有一棵老树。
一个下雪的黄昏,乞丐正准备收工,这时跑来一条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狗。小狗在乞丐脚边的小盆里仔仔细细地舔着,乞丐昨晚用它盛过食物。乞丐把小狗带回“家”,从此相依为命。小狗很聪明,叼起小盆打转。路人认为这是一条会表演的小狗,于是纷纷把钱放到小盆里。
“富裕”起来的乞丐开始用多余的钱去投注彩票,他居然中了大奖。
乞丐买下他栖身的那座菜园,并起一座豪华的房子,不过他保留了后院那个残破的窝棚以及枯井、老树和四周的篱笆。
乞丐先生开始出入一些高级社交场合,他喜欢服务小姐迷人的微笑,更喜欢自己掏出大把金钱时人们惊愕、羡慕的眼神。惟一让乞丐先生感到尴尬的是自己这条小狗,别人的可都是一些血统纯正、身份高贵的狗。直到有一天,顽皮的小狗在聚会上扯破了一条贵妇犬的耳朵。狗主人大发雷霆,乞丐先生膨胀起来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回到家,他径直把小狗拎到了后院的枯井边,用一根长绳把小狗送到井下。
从此,乞丐身边少了那条寒酸的小狗,他可以潇洒地去参加那些高级派对。好在他总算没有忘记每天往井里投几块肉,小狗的叫声让他知道他曾经的朋友仍然活着。
小狗在井底转呀转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它一直仰着脑袋向上张望。可是除了每天落下来的一些食物,谁也没有来过。小狗在井底一直往上凝望……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酩酊大醉的乞丐向人们透露了他的身世,他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与冷落。乞丐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只有那条曾经相依为命的小狗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而自己却把它丢到了井底。
乞丐迅速地跑到井边,放下吊桶。小狗并没有怪罪自己的主人,它一直热情地舔着乞丐的脸。
因为井下待的时间过长,小狗的脖子已经无法伸直,只能仰着头在地上打转。乞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小狗快乐地摇着尾巴,但它的头只能朝后仰着,眼睛望着天空。
乞丐每天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其他乞丐感激涕零的时候,他感到了满足。于是,他通知乞丐们每天到他家里来领钱。消息传开,领钱的队伍越来越大。领到钱的人用天下最美的话来赞美他,乞丐为此兴奋不已。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乞丐沉醉在自己的壮举之中,每天奔忙于银行与家之间。
直到有一天,银行通知他钱已经用光了,没钱可发了,人们开始咒骂:“骗子!”“教训他!”人们向他的房子冲去,拿走了所有的东西。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后院。他看见了井口的绳梯,急急忙忙地爬下去,快要到达井底的时候,绳梯拴在树上的一端突然断开,他摔到了软绵绵的井底。
日子一天天过去,乞丐蜷缩在又黑又冷的井底,他对着太阳喊,对着月亮喊,没有人能够听见。小狗每天四处寻找食物扔下来,或许是一根变了味的骨头或发了霉的面包。小狗找食物非常困难,因为它的脖子朝后弯着。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小狗甚至舍不得吃自己找来的任何东西,它变得瘦骨嶙峋,后来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乞丐每天继续在井底喊呀喊,但没有人来救他。
一连几天小狗没有往下扔东西了,乞丐不知道小狗出了什么事。乞丐凝望着井口的一小块天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一天早晨,他被人们用绳子吊了上来,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人们打量着这个蓬头垢面的浑身肮脏发臭的人:“要不是这条小狗死在井口上,没人能听见你的喊声。”乞丐看见骨瘦如柴的小狗,泪水打湿了小狗肮脏的毛。
乞丐把小狗埋在了后院,小小的墓碑上有一行字:我惟一的朋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情节曲折多变,乞丐与小狗是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这样安排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构思能力,富于艺术性。
B.小说讲述了一个乞丐与一只小狗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却深刻表现了人性的悲哀与小狗知恩图报、忠诚的品质,引人深思,它和美国作家辛格的小说《山羊兹拉特》一样,都是以情动人的作品。
C.文章第一段对乞丐的住处——废弃的菜园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一笔,实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小说的一大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人与狗、乞丐“富裕”前后等的对比,突出了小说主旨。
E.乞丐之所以把小狗送到井下,是因为小狗扯破了一条贵妇犬的耳朵,贵妇犬的主人大发雷霆。
小题2:请具体分析文中乞丐的形象特点。(6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围绕乞丐与小狗的关系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概括乞丐对小狗的情感变化。(6分)
小题4:乞丐与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小题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小题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小题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幅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4分)
(1)“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2分)
(2)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2分)
小题2: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
小题3: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 (2分)
小题4:下列对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自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