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真让我心中的梁山彻底坍塌掉的,还是这本《闲看水浒》。十年砍柴用一本书的篇幅,把“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解构掉,然后把它放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让我心中的梁山彻底坍塌掉的,还是这本《闲看水浒》。十年砍柴用一本书的篇幅,把“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解构掉,然后把它放在黑暗的暴力世界里,一块砖一块砖地重建了起来。而这个新梁山比我以前想象出的梁山,要复杂得多,诡谲得多,也残酷得多。
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被火并掉的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的晁盖集团、宋江的江州集团、二龙山集团、桃花山集团、少华山集团……这个权力格局浮在上面的是“义”,藏在下面的是“利”。多少计谋诡诈,多少樽俎捭阖,最后通向一块石碑——刻着一百零八个名字的石碑。那不是上天的鉴示,而是权力的博弈。
在这个江湖里,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快乐。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呼风唤雨的公孙胜随时准备逃离;无法逃离的晁盖,孤单地冲在队伍的前面,被一箭射死在曾头市。
即便梁山的胜利者宋江,又何尝不是过着惨淡的人生?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带着一支大军和朝廷达成了交易:招安。但等他把手里的牌一张一张打光,直到无牌可打的时候,才知道一切不过是浮梦一场。他喝下御赐的毒酒后,又把最忠心的家奴李逵毒死。李逵对着他大喊一声:“反了吧!”回答李逵的却是无可奈何的一句话:“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的成?”此时宋江的心中,不知该是何等苍凉。
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没有外面那个大丛林世界,也就不会有梁山这个小丛林世界。在梁山外,高太尉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董超、薛霸早准备好了***人的水火棍。这个世界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义良心——但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权力。最终的结果是暴力的螺旋上升,最终没有人能觉得安全。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转眼就家破人亡。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一心替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夜半之间就被土匪拖走,活生生被一块肉一块肉的脔割……
这样一个野兽世界,又怎能长得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呢?
少年心中的梁山,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武侠江湖。那里的人们千金一诺,正邪分明,它是童话般的英雄世界。而十年砍柴给我们解构的梁山,却是《笑傲江湖》里的血腥王国。主宰这个王国的是暴力与权谋: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
但是《笑傲江湖》里终究有啸歌天涯的令狐冲。同样,《水浒传》中也有人间的坦荡赤诚。在勾勒诡谲江湖的同时,十年砍柴也花了许多篇幅去描写挚诚的心灵。林冲和鲁智深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燕青对卢俊义毫无保留的忠诚、顾大嫂博大的母性光辉……这是暗夜里的一束光,冰雪中的一分热。
在漫无尽头的黑暗江湖中,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不正是这样一分从人性中洋溢出来的光与热么?
小题1:下列对原文首段“而这个新梁山比我以前想象出的梁山,要复杂得多,诡谲得多,也残酷得多”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迁宋万的旧梁山派、晁盖集团、宋江集团等形成了复杂的权力格局。
B.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
C.宋江殚精竭虑地和朝廷达成了交易,最终却被迫喝下毒酒,结束了惨淡的一生。
D.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山的胜利者宋江最终达成了自己和大军被朝廷招安的目的,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
B.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因为“利”,而暗自进行着权利的博弈。
C.少年心中的梁山和“十年砍柴”解构的梁山,如同《射雕英雄传》的武侠江湖和《笑傲江湖》的血腥王国的分别。
D.《水浒传》中也有人世间的真善美:人与人的坦荡赤诚,超越世俗的友谊,毫无保留的忠诚等等。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梁山之外的那个大丛林世界,没有什么公义良心,只有什么是权力。
B.宋江喝下了御赐的毒酒后,怕自己死了李逵会造反生事,就让李逵也喝了毒酒。
C.正是因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的不复存在,才导致了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这样的现象。
D.十年砍柴所描写的挚诚的心灵冲淡了梁山江湖漫无尽头的黑暗,给读者带来了一丝温暖。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林冲沦为阶下囚是在“梁山之外”那个大丛林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试题分析:
小题2:宋江并非“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临死时因为无军马、兄弟分散,而“无可奈何”。
试题分析:
小题3:C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真让我心中的梁山彻底坍塌掉的,还是这本《闲看水浒》。十年砍柴用一本书的篇幅,把“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解构掉,然后把它放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语者只使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做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阿尔韦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时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得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能力更强。
小题1: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小题2: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变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小题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
B.岂不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富贵而骄之
C.皆欲收名定价君侯 安敢不尽君侯哉
D.一登龙门,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欲尘秽视听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处于市场化程度偏低、管制偏多的状态,这不仅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未能满足社会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部分未能满足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因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政策的东风吹起时,文化产业自然就成为了资本的投资方向。相应的,资本的这种预期和注入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力。
因而可以说,当下资本与文化的相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能否把握将良机转换为文化产业的良序发展,文化产业却充满了忧虑。
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追求的是短时间、高收益。文化的天性——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是“透出人心”,其最为忌讳的恰恰是“急功近利”,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固然能够为资本带来巨大的爆发式利润增长,但在取得成功之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懂得持续发展,愿意长期浸润在文化中,将打造文化精品的愿望优先于谋取暴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涌入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普遍怀着淘金的情怀,高盈利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而,很多文化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本的快速注入,还有高回报压力。
以股权投资为例,一般来说,当风险投资对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会占有相应的股份。为了确保资本回报,投资者会与创业团队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企业每年盈利需达到一定数额,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定期业绩,风投所占的股份比重就会上升,直至获得企业的控股权。
在定期业绩的压力之下,文化企业不可能以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打造文化精品来作为发展目标,只能以快速发展、做大企业、尽早上市,以便赢得更好的投资方来接盘作为企业目标。为此,很多文化企业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而单纯以商业性来打造产品。
结果,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一方面,最能获得资本注入的仍然是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的企业;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的注入,新成立的文化企业会纷纷按照风险投资的偏好来组建企业团队、构建企业理念。这是文化与资本相遇时最容易出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最终结局是,文化企业因丧失了文化属性而被市场淘汰,被资本抛弃。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资本是水,文化产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理性长效的投资,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做大无形资产,形成战略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急功近利的投资,则会让文化产业摒弃缓慢沉淀和精雕细琢,放弃文化属性,最终失去文化企业的可持续。文化产业虽然借着政策的东风赢得了资本的大量涌入,但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融合,仍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节选自2012.06《新产经》,刘芳《当文化遇到资本》)
小题1: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趋紧张。
B.现在,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给文化产业松绑,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C.我国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放宽管制的政策必将提升资本的利润预期,吸引更多资本的注入,这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D.资本注入文化产业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而文化产业投资周期长,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是二者矛盾的焦点所在。
B.文化产业不属于高盈利的产业,它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热爱文化,把打造文化精品比谋取暴利看得更重。
C.很多文化公司由于定期业绩的压力,不可能把打造文化精品作为发展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
D.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企业之所以最能获得资本注入,是因为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资本容易实现盈利预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公司为取得资本的垂青,很容易摒弃对文化属性的追求;这样,文化企业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会被资本抛弃。这是文化遇到资本时的尴尬。
B.文化与资本天然存在矛盾,如果不能找到恰当方式解决这一矛盾,无论资本盈利状况如何,文化产业都将可能失去其文化属性,并失去资本的青睐。
C.文化产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文化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怎样缩短投资周期,降低投资风险,是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D.当资本大量快速涌入时,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融合,实现文化精神与商业精神的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探索过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小题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小题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