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
《论语》中又有“子张书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另外,元魏时的《齐民要术》中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国宝”。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
小题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就地取用一些天然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而不会去制作专用的,但这些天然材料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所以很难成“书”。 |
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 |
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 |
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 |
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以简书、帛书替代甲骨与青铜器皿契刻,这一巨大的转变是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
B.西晋盗墓者不(fǒu)准从战国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从而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存在的事实。 |
C.《论语》和《齐民要术》中在织物上书写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证明先秦时的确已有帛书流传。 |
D.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诸子著作的涌现以及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程度 上是因为“简”的出现使得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
A.我国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中一些成为传世至今的经典文本,这些“简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 |
B.邓析用竹简录写国家典刑——“竹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等,都可以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
C.从《论语》“子轼负版者”以及“子张书诸绅”等话中可以看出,在木牍和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几乎已经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
D.《齐民要术》上记载越国大夫范蠡以帛书为国宝,足见当时帛书的珍贵,由此大概可知为何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不确切,原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中的“它们”仅指古代中国人曾利用过的甲骨、金石等材料,不包括“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
小题2:
试题分析:原文是“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可见“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的不是不(fǒu)准。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是“《论语》中又有“子张书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可知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原文是“‘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可见在木牍上录文记事是政府的工作,不能说这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追随我心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其中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索性呼呼大睡。这个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越来越不感兴趣。蹉跎到大二下学期,他终于决定快刀斩乱麻——转系,改学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意味着天赋。李开复在计算机系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两年后毕业,成绩居全系之首。
这样的学生用不着按部就班。在教授的推荐下,李开复进入在计算机领域独领风***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直接攻读博士。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找他谈话,劈头就问:“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李开复大声答:“我从大学带走的将是一篇改变世界的、顶尖的博士论文。”院长予以纠正,说:“你从这儿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你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真理的经验,以及科学家的胸怀。这样,当你有一天改变研究方向,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出类拔萃。”
李开复选定语音识别为攻读方向,经过一年“热恋”,他发现专家系统其冷如冰,远不如统计学有情有义。李开复决心“移情别恋”。他担心导师发怒,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李开复从导师的大度悟到科学的真谛,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3年过去了,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及博士论文,引发了那年语音世界最大的冲击波。26岁的李开复功成名就,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天之骄子,有尊严,有地位,有课题,有经费,出任大公司顾问,飞赴各地讲学,包括去他的祖籍之邦、魂之所系的祖国大陆。
“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李开复埋在心底多年的梦想。1990年,苹果公司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李开复开始审视自己:“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想真正地改变世界?”面对苹果公司的召唤,李开复旋即做出回应,走出象牙塔,加盟“改变世界”的大军。
在苹果公司,李开复感受到了从纸上谈兵转入实战的无穷乐趣。1995年,33岁的李开复出任苹果公司的副总裁。
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依然要跳槽,因为硅谷的另一家公司SGI发出了更有诱惑力的邀请——“你想做什么,然后我们根据你的兴趣对公司进行改组。”不是他们缺什么人才,让你去填补,而是诚恳地询问你需要什么平台,以便为你量身搭建。这样的机遇,李开复岂能错过!双方一拍即合,1996年7月,李开复跳槽去了SGI。
李开复奉行“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信条,怎奈SGI是一家硬件公司,开复的长处却在软件开发,这就等于在篮球场上跑马,任是赤兔、骅骝,也撒不开四蹄。日复一日,李开复萌生去意。对于下一个选择,他立下两条标准:一是做软件,二是去中国。
机会来了。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彼时,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王国要把触角伸向中国,李开复成为它的不二人选。时间:1998年金秋;职务: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李开复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值得写部书来描述,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新理念、绝对领先的科学技术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微软只是起用了一个人,就开拓了中国市场;李开复只是“追随我心”,就一跃成为微软王国的副总裁。
在你我想来,这该是李开复的最后一站。在微软占据高位,与比尔•盖茨亲密共事,坐拥财富和风光,“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李开复不这么想,他后来回忆:“我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着。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换的光鲜零件。那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据了我的内心。”
微软既然已无成长空间,那就走吧!到哪儿去?他相中了Google。但他清醒地意识到,管理更多的人马,不是自己的所爱,他渴望从无到有的创新,而不是经营一个巨无霸。于是,在2009年9月,李开复又一次选择潇洒地离去。
向总部递交辞呈之际,Google高管艾伦•尤斯塔斯试图用更优厚的条件予以挽留。李开复真诚地说:“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现在得去弥补。我可能创办一家‘创新工场’,和中国青年一起创造新的技术奇迹。”
如今,李开复正在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在神州大地进行“创新工场”试验。他会成功吗?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次要又次要的,那么,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呢?诚如他自己所言:“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撷取李开复从求学到追求事业过程中的典型事迹,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让我们看到了李开复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
B.对政治科学不感兴趣的李开复到大二下学期终于决定转系,大学前两年的时光浪费不少,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痛苦。 |
C.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与李开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开复对读博士目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
D.大学象牙塔内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毫无乐趣,这是李开复加盟苹果公司的原因之一;实战的无穷乐趣,让李开复在苹果公司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
小题2:文章中李开复的哪些人生历程体现了他“追随我心”的追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6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两段引用了李开复的话,请简要概括引用这些话的作用?(6分)
小题4:李开复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者是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建筑的艺术美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建筑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建筑的时代性是指任何一个建筑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它受当时的经济能力、技术程度、道德伦理、文化思潮等因素影响,每个建筑都真实地反映着历史,成为历史的见证。人们常讲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就是指这层意思。比如我国的故宫是明清帝王生活、办公的地方,象征着封建政权的中心,它在设计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着重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由近千座各种建筑组成的庞大建筑群,特别突出南北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封建礼制,把故宫大体划分为帝王发号施令的外朝和帝后居住的内廷两大部分。建筑空间阴森压抑反映了封建专制的特点。在技术上由于采用木结构,使单体建筑不可能更庞大,只能以平面扩展的方式来扩展空间,是一组典型的封建时代建筑。而与这组建筑相临的人民大会堂,它是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地方,是我国人民最高权力的象征,因此,它的设计主导思想是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空间开敞明快,在结构技术上采用了钢筋砼结构,建筑物高大雄伟。建筑是最能反映时代的代表物,真实地记述着历史的发展。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在形式上与所处的环境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在使用空间上能满足使用者的生活习性,在结构造型上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上都能较好地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是当地人民长期与自然相抗争不断总结提练出来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在结构上合理、在技术上先进、在造型上美观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就逐步被人们认同,演化成一种当地特有的民族形式,代表着该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如中国的大屋顶,罗马的拱券、穹顶、飞扶壁等等。任何民族形式的建筑都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受历史发展规律的支配。仿制别的建筑作品,或支离破碎的套用一些建筑符号都不可算作是艺术品,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品是缺乏吸引力、没有生气的。总而言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是建筑创作的手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建筑创作的基础,而根植于民族、地域则是我们成长的根,是建筑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小题1:下列关于“建筑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
B.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
C.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它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
D.建筑艺术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在形式上与所处的环境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 |
A.建筑艺术形式是当地人民长期与自然相抗争不断总结提练出来的,所以不同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具有的特征。 |
B.故宫是象征着封建政权的中心,它在设计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着重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反映了封建专制的特点。 |
C.建筑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建筑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 |
D.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它代表着该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 |
A.大屋顶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 |
B.每个时代的经济能力、技术程度、道德伦理、文化思潮等因素影响着当时的建筑,所以建筑是最能反映时代的代表物,它真实地记述着历史的发展。 |
C.建筑最重要的功能是它的实用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的审美价值,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受重视。 |
D.人们常讲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就是指建筑的艺术性是某个时代的产物。 |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做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猪用的案板,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逾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中风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偏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屠夫依然每日***猪卖肉,乐此不疲。
只是那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我何止艺不精!心亦不达呢!真是枉读诗书药理,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注]矣。 (据原文有修改)
注:悬壶:济世行医。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老中医摘牌罢医的举动,是他感动于屠夫的言行后,对自己人生深刻反思的结果。 | ||||||||
B.小说取名“定风珠”具有象征意义:定风珠虽然能治疗人身上的顽疾,却无法治疗人性的自私与偏狭。 | ||||||||
C.小说写屠夫“膀粗腰圆”,老中医“银须飘飘”,这符合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职业特点,在小说中也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 | ||||||||
D.屠夫***猪用的案板“是祖上传下来的”,并且“开裂了,且血痕累累,”这些细节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现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的,手抄罗马尼亚的,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我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而且这阴影始终不散,缭绕听课全程。 讲授《西游记》的猪八戒形象,施教授语出惊人地评议说此为农民典型,教室一下子沉寂下来。那时高喊的是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二把手呢,可猪八戒形象却不怎么高雅,岂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不为所动,严谨地摆出根据:猪八戒的武器钉耙不就是农民用来翻地的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比较笨,农民的脑筋转得不是没城里人快吗?说到此身边开始有些浮动,那时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说:“但是猪八戒最可贵可爱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农民最朴实厚道。”这下教室轻松了。但施教授还是拖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但绝无鄙视农民兄弟。”又十分低调。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但在那时的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本色:艺术至上。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文汇报》2011年7月25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小题2: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3: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6分) 小题4: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作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巨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 小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