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小题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都从”错误,应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小题2:
试题分析:“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它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小题3:
试题分析:“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灌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则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阳有盘谷阳:山南水北称作“阳” |
B.濯清泉以自洁洁:使……洁 |
C.闻其言而壮之壮:壮胆 |
D.盘之土,可以稼稼:种植庄稼 |
A.武夫前呵,从者塞途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
B.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
C.供给之人,各执其物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
D.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
A.这篇赠序的精华在于,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败的黑幕。 |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 |
C.本文写法与众不同,通篇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李愿直接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 |
D.这篇赠序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
(1)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分)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3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小题5:请用“/”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苏洵《心术》)
老人和马
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那般寒凉。
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
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
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只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它还没有找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
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
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行,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坡也上不去。老马似是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埋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近坡顶,老马像一堵重重的墙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
老马的伤,后来慢慢好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
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直直插进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成一片。他以为那次的老马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再苦再累不流泪的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一半的心思,山里的孩子们,天地可就不一样了。
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地变成了残疾……
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哪……
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
三十年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
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把儿子惊晕了,也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看黑板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
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
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的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
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的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一份好生活……
学生还是把他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
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
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希望的田野》。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入定般寂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这篇小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文章没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却在华丽精巧的文字背后潜藏着动人力量。 |
B.老人是大山里小学唯一的老师,如果不是“确实老了”,他还会一直义无返顾地接送学生上课——给学生上课——送学生回家。 |
C.老人和马有着共同的经历、性情,共同的品格、命运,作者将人和马两个形象叠合起来,反映共同主题:赞美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 |
D.老人老去了,不得不离开大山,他的学生最终成了他的接班人,也将是老人精神的继承者。 |
小题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这篇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老人的精神、老人的忧虑和学生的纠结加以探究。(8分)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最早发现并揭示石墨烯独特性质的科学家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从此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材料家族中光芒四射的新星。
石墨烯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人们常见的石墨是由可以机械剥离的石墨片组成。由于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当石墨被剥离至单层,仅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时,这层石墨片就是石墨烯。它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材料,看上去近似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
在材料大家族中,石墨烯只是个晚辈。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石墨片黏在两片特殊的胶带之间,撕开胶带,石墨片就被减薄,一分为二。,如此反复操作,薄片越来越薄,最终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石墨烯。人们发现,它的厚度只有o.34纳米,一片1毫米厚的石墨片由近300万层石墨烯堆垛而成。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独特性质刺激了全球研究者的神经,更有人将其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平面结构,它蕴含的丰富而新奇物理现象的奥秘就来源于此。石墨烯拥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非常稳定,而且各个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即使受到外力冲击,也可以通过弯曲变形来维持稳定。
这一独特结构使石墨烯几乎集合了世界上众多材料的最优质品质。据测试,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强的二维材料,强度通常为普通钢材料的数十倍。有人曾测算,一块1平方米的石墨烯吊床足以承受一只4公斤重的猫,而该吊床的重量仅为0.77毫克,比猫的腮须还轻,肉眼根本看不到。
最让科学界瞩目的,是它超强的导电性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介绍,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其传导电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电子在石墨烯中运动几乎没有阻力,迁移速度极快,是世上已知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这一特点,石墨烯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石墨烯还有优异的室温导热性和透光性。它的导热性能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且几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透明、良好的导电特性,使它极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出道”虽短,但它所具有的 、 、 和 等超强性能,使产业界迅速嗅到了其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可能的应用潜力。但研究者对其产业化仍持谨慎态度,有关石墨烯的众多应用研究目前多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它的神奇性能能否完全在应用上显现,还需科学家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摘自2013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平面材料。 |
B.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 34纳米,具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 |
C.石墨烯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被发现后,有人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
D.石墨烯可以利用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机械剥离获得。 |
A.石墨烯结构稳定,各个碳原子之间连接柔韧,即使受外力冲击也不会遭到破坏。 |
B.据测算,一块1平方米、仅重0.77毫克石墨烯吊床可以承受4公斤重的物品。 |
C.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相比狄拉克费米子而言,其电阻率更小。 |
D.石墨烯的特性使之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等,不久的将来将取代金刚石等材料。 |
、 、 和
荷园织梦
从维熙
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入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官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02年7月,而此时此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小题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是怎样描写荷园的。(4分)
答: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答:
(2)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
答:
小题3: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以“荷园织梦”为题。(5分)
答:
小题4:“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其中所获得的启示。(6分)
答:
谁来保护我们的水源
雾霾、沙尘还在轮番上演中,地下水污染的消息又纷纷爆出。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时间。如今一些企业为躲避查处,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个个村庄沦为“癌症村”,“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而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个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个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个。
专家介绍,地下水若被污染,它的危害和风险很大。首先,地下水不易流动,这使得它很难通过自然的循环把污染带走、消减。第二,因为埋在地下,微生物很少,它不能自然降解污染物。第三,一些埋在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深层地下水,都有上百万年、上千万年的历史,是化石水,都有很好的水质。这种水相对封闭,一旦被污染,就很难修复它。
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一般都是浅层的,而这样的地下水上面种植的瓜果蔬菜,是断断不可食用的。由于植物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会进入到人体。另外,如果挥发性的有机物通过污染物进入到浅层地下水,就可以通过土壤表层的包气带挥发出去。尤其对于农村来说,如果住在河边上,又是易于被污染的地区,家里又没有做防渗处理,挥发的气体会直接冒到屋里,长此以往,对人体的损伤相当大。
我国的七大水系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们这么多的湖泊、水库里,究竟有没有好的水源呢?有,但是比较少。如云南玉溪的抚仙湖、新疆传说出水怪的喀纳斯湖,它们的水都可以直接喝。不过可以直接喝的水,从比例上来说,目前已经很少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平时喝到的,从饮水机里出来的水,也不一定安全。由于饮水机的纯净水,在长时间放置后,里面用来消毒的臭氧就会消耗殆尽,水里面微生物的生长就不能再得到抑制,因此纯净水也不再“纯净”。尤其是水桶下面的嘴,由于它基本不换,长期使用下去也会滋生很多微生物。专家认为,我们目前的水处理技术中,只有反渗透技术才可以有效挡住重金属类的粒子,但家庭用净水装置中,使用反渗透技术的还不多。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部已成立了六个督察中心,代表国家、百姓来查那些比较危险的企业,防止他们偷排、漏排污染物。然而,我们从现实状况来看,水污染显然还是层出不穷。需要承认的是,治理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力度,主动查处污染事件,而不是仅仅依靠民众、微博不断爆料。问渠何时能得清如许,目前看来,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
小题1:下列有关“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下水被污染,比地表水受污染更难修复。这是因为地下水相对封闭,不易流动,无法通过自然循环与生物降解的办法清洁水源。 |
B.我国的水资源90%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地下水污染并不少于地表水,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地下水的污染比地表水更重。 |
C.地下水受污染不只是我们饮用水源问题。与地表水受污染一样,地下水受污染也会对我们的空气产生影响,进而损害我们的身体。 |
D.地下水是“生命水”,相对而言,它比地表水受污染要慢,但一旦受到污染,它的危害和风险依然很大。 |
A.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然而我们国家目前一些地方因地下水污染而使“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
B.从统计看,我国目前没有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城市已经很少了。如果再不进行管治,能直接喝的“地下山泉”恐微乎其微。 |
C.地下水受到污染,不只是水源本身受污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地表植物特别是瓜果蔬菜。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受污染的间接危害也不容忽视。 |
D.我们饮用的纯净水也不纯净,但如果能使用反渗透技术,纯净水还是可以放心饮用。因为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挡住重金属类的粒子从而杜绝污染。 |
最新试题
- 1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
- 2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如图所示,该事实说明( )A.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C.遗传物质在细胞质内D
- 3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
- 4如果下列地图图幅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小的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河南省地图 D、鹤壁市地图
- 5下列改变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通过螺线管电流的强弱B.改变螺线管的匝数C.调换螺线管两端的
- 6补全对话,一空一词。A: 1 2 , Tony, 3 4 your pencil ?B:
- 7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两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8Please____all the figures to see how much they ____. [
- 9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在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许多子女为自己的母亲
- 10名著阅读。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著名文学形象保尔·柯察金,他的生活原型是 (填国名)的
热门考点
- 1当 时,分式值为0.
-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溪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
- 3下列是某校实验小组设计的一套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石墨电极的反应式:O2+
- 4如图,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两个阻值均为20Ω的电阻串联后与副线圈相连。图中的电流表、电压
- 5阅读理解。 A letter to Edward,a columnist (报刊专栏作家) Dear M
- 6阅读理解。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growing calls to d
- 7中国南极昆仑考察站的气温比长沙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 8氯化钙常用于道路融冰剂和干燥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2O3、Fe2O3等杂质)制
- 9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著名的旅游景区是A.安徽黄山B.杭州西湖C.昆明石林D.四川九寨沟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赠卖松人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瘦叶几经雪,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