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兵车行杜 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期末题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兵车行杜 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耶娘妻子走他、他们
B.哭声直上云霄
C.县官急索租 县令
D.行人但云点行点兵出征
1.C
2.D
3.C
4.(1)有的从十五岁就到北边防守西河,就是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边成守垦荒。(得分点:或、北、便)
  (2)离家时里正给(我)裹夜,回来时头发都白了还要去防守边疆。(得分点:去、与、省略)
  (3)(如今)我确实懂得生男孩命运坏,反而生女儿命动好。生下女儿(将来)还能嫁给邻居,生男孩(将来)只能(因出征)随荒草埋掉。(得分点:信、恶、犹、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此诗是作者46岁中进士后写的一首诗。②龌龊:不得意。③放荡:自由,无拘束。
(1)解释第一、二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疾” 、“尽”最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本诗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简析这两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金陵怀古
王 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惨败。
1.请结合全诗,分析“满月秋”具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请结合艺术手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平中见奇”是诗人创设诗境的高妙处,请结合诗歌前两句,赏析这一妙处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以灵性,往往能够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简析诗歌这一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