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自励(其二)①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②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自励(其二)
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注】①本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 年),时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入澳洲返回日本。② 牖(yǒu):通“诱”,引导。
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梁启超的“狂者”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方面作者说自己愿为改良(国家)事业献身(万死不辞),一方面想学问上成为后世师表(从立功、立言角度切入,答出相关意思即可)。以诗答诗的答案更有品位:如 “我以我血荐轩辕”、“且开风气且为师”等。
2.第一问:尾联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惆怅、失意、怅惘等)的情感。第二问:前三联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尾联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有人借用梁启超自己的文学评论术语说,这首诗用的是一泻无遗式的“奔迸表情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自励(其二)①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②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结合诗句,简析白诗黄词所表达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寿麓评价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时说:“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结合诗句,分析本词在构思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这两句写出了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人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