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观 雨①[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观 雨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本诗作于1128年,金兵南犯,进逼长沙,长沙守帅坚守抗敌,局势有所缓和。②洗甲兵:《六韬》语:“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甲兵’。”
(1)本诗中的“山客”指谁?“山客”为何要“开轩危坐看阴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纪昀评此诗曾言:“前六句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客”指诗人自己,诗人打开窗户端坐山中留心观察自然晴雨的变化,可见其观雨的兴致不浅。但阴晴表面上是指天时,实际则喻指人事,金军入犯,诗人关心战事,关心时局的变化发展,故而以此为喻写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心。
(2)诗最后两句写诗人观雨的感受。作者引用杜甫诗与武王伐殷典故,因雨寄怀,写出即使屋漏水渗也不足为怨,正好借雨水洗净兵甲,与敌人决一死战。表达南宋军民不计个人得失的抗金决心和对胜利的渴望。诗人以最后两句表明诗作的主旨不是一般的观雨,所以纪昀说其“自见身分”。(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观 雨①[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     
B. 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     
C. 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     
D. 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      
  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 ”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 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