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听筝                              夜筝 柳中庸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听筝                              夜筝 
柳中庸                            白居易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紫袖红弦明月中,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自弹自感闇低容。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弦凝指咽声停处,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两首诗都以“筝”为题材,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特色。
《听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概括两首诗各自所表现的主旨。
《听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听筝》的作者运用通感手法将秦筝的音乐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可以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如不说“通感”而说“比喻”亦可);而在《夜筝》中诗人并没有对音乐本身作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却以“弦凝指咽声停处”的“无声”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听筝》旨在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夜筝》意在表现弹筝人悲苦的人生遭遇。(或答:表现弹筝人自怜自伤的寂寞情怀)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听筝                              夜筝 柳中庸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代文人喜用“黄花”或“大雁”来表达愁情,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如今有谁堪摘”;“                        ,却是旧时相识”。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21-22题。(6分)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21、这首诗通过对澄彻的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答:                                                                          
2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毛泽东一首七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人们一直对诗中的“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2分)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外国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1)从全诗来看,呼唤风暴的孤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2分)
(2)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我打江南走过,________。(郑愁予《错误》)
(4)生命诚可贵,_____。_____,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