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沉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谈谈对这首诗“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3分)
答:
(2)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3分)
答:
答案
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2)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评分要点:[景]对诗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两岸的百姓的生活画面有所描述。[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变易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第三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景:能对“深秋”、“落日”、“雨帘”、
“笛声”等略显悲凉的意象有所分析。或:对诗句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如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色(夕阳晚照)有声(风里笛声),虚实结合等,择其一点有所分析即可。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佣怅、哀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三、四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答: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4分)
答: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分)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答:
(3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5分)
答:
怀宛陵旧游
唐·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跳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宛陵”即宣城。谢跳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楼。李白在宣城时常登此“谢公楼”。
⑴诗人将谢跳、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跳青山李白楼”,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
⑵前人十分欣赏这首诗的末二句,称之为“诗中画本”。诗人是怎样描画这一幅诗意的画境的?(4分)
答: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诗人与故人分别十年间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写两处虚景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4分)
答:
⑵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4分)
答:
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
答:
⑶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答:
最新试题
- 1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符合我们学校所在地气候的是( )
- 2.Mother is always telling me _______ home before 6: 00 pm.A.
- 3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于A 13世纪 B 14世纪 C 17世纪 D 19世纪
- 4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感受到,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汽车的价格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电的价格再降
- 5甲、乙两个物体,甲静止地放在北京,乙静止地放在台州。当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则A.甲的角速度大,乙的线速度大B.甲的角速
- 6对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判断正确的是A.狭 (隘 溢)判断:“隘”有“狭窄”的意思,而“溢”有“过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
- 7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和所用的
- 8名言佳句默写。(1)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_____________
- 9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4,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A.B.C.D.
- 10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 ( )A.甲乙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较低纬度偏B.甲乙
热门考点
- 1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
- 2读下图,回答1~2题。1、若图所示是地球侧视图,MN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则此
- 3下列有关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硬水中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
- 4如图,矩形ABCD中,AB=1,E、F分别为AD、CD的中点,沿BE将△ABE折叠,若点A恰好落在BF上,则AD=
- 5(10分)(一)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 称取8g
-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内能为零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C
- 7如图,已知 A(0,m)、B(n,0),点P是y轴负半轴上任一点,连接BP,以 BP为直角边在第四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
- 8下列计算结果等于1的是[ ]A、(-2)+(-2) B、(-2)-(-2) C、-2×(-2) D、(-2)÷(
- 9阅读下列材料及示意图,完成各题: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但是目前这块关系到全球
- 10往年春晚“广告”、“企业家”一大片,“报时”、“贺电”不间断,观众抱怨春晚商业味太浓;而今年春晚首次实行了“零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