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江边柳[唐]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诗歌鉴赏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3分)
答: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赏析。(3分)
答:
答案

(1)雍诗借咏柳寄托男女离别之情,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系住,永不分离;(1分)曾诗以柳喻人,(1分)表达了对得志便猖狂的小人的憎恨或讽刺之情。(1分)
(2)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首诗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江边柳》一、二句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2分)三四句想像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系住郎船,则显出挽留情郎的情意之切。(1分)
《咏柳》以柳喻人(答“比拟”、“象征”也算对),借柳条随风飘拂、柳絮满天飞舞的形态,刻画了小人依仗权势、蒙蔽视听、猖狂一时的丑态,并指出了他们难逃覆灭的结局,(2分)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憎恨之情。(1分)
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寓意,对比映衬,用典化用,修辞
解析

古人喜咏物,山月河海,花鸟虫鱼皆可入诗。他们在描摹时,往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人生态度、思想情感。此类诗大多采用比喻、拟人或象征手法。解答时关键把握景物的特征,从“形”“神”两方面分析概括。
核心考点
试题【诗歌鉴赏江边柳[唐]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①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①蟾,蟾蜍,代指月亮。
①第三句中“凉”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4分)
②前人评价此词“通篇虽无‘愁’字,但处处有‘愁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春尽
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②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字致尧,晚唐诗人。一生经历了家园沦亡等巨大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此诗是他的晚年之作。②迥:偏远。
22.诗歌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首先抓住         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随之转入写景,继而着力点出一个          字来寄托作者极深的感慨。(2分)
23.有人认为“融情入景,兴寄深微”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点。请结合诗歌的颔联(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
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
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
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