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诗第三句中的“碍”,第四句中的“遮”,景中含情,颇有诗意,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本来是诗人对锦江的风景留恋不舍。诗人却说是锦江的草有情,绊住诗人的马蹄,不让走;锦江的云有意,围住诗人,不使离开。写景生动活波,抒情深挚蕴蓄。
解析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诗题中的“春”字语带双关,它的双关意义是什么?‘‘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试简析最后两句看似无理的话妙在何处。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红叶无个人瞧”,大有物是人非之感,与姜夔的“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同工之妙。
B.“秋水长天人过少”句,回忆以往清秋时节,水阔天长,行人稀少。
C.“残山梦最真”,山河已残破,但过去的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美与丑、兴与亡的快速对比转换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奈。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和诗题。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半卷红旗临易水
③谁家春燕啄新泥④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巴山夜雨涨秋池⑥晓镜但愁云鬓改
⑦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⑧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⑨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按历史分期顺序排列下列诗句,并指出作者和诗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④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