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答: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鉴赏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徐自摩的这首小诗,回答问题。(8分)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①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请分析这首诗歌最典型的艺术手法。(3分)
                                                                            
                                                                             
(2)“蜜甜的忧愁”是作者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感受,请具体分析“蜜甜的忧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移家即搬家。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
(2)诗歌采用这种修辞方法,在艺术效果、抒发情感方面各起什么作用?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文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多子少字,有错别字不给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记念刘和珍君》)
(5)剑外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11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小题1: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表现离别之时的自然境况来自寄寓自己的离别之情。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树。
乔吉,元曲后期代表作家。其一生潦倒,作品内容多表现消极厌世思想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艺术上清丽质朴,雅俗兼备。
①曲中“梅”的意象有何特点?作者借此欲表达什么?(4分)
②此曲写梅,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表达作用?请简要分析。(说出二种即可)(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