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共11分)鹿柴王维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小题1: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小题2: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诗歌鉴赏(共11分)
鹿柴
王维
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小题1: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小题2: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答案

小题1:映衬(衬托、反衬)(1分),一二句以有声反衬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俱寂静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的那一阵人语响,这是的空寂感更加突出。三四句以光亮反衬幽暗,(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的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不觉其暗,一 抹余辉使斑斑驳驳的树影照应在树下的青苔上,那光影与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对比,反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2分)。
小题2:相对开放题,学生要抓住诗中的意象, 有画面感,吻合诗的意境即可。(2分)例1: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觉,简单的20个字,展现了一副空山传语、深林返照图。整首诗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但在冷色中作者惨进了一点暖色,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中,不至于幽森枯寂。
例2:苍苍莽莽的深林,显得阴暗潮湿;几缕阳光透过树 的缝隙,照射在青绿的苔藓上,显得苍白无力。静谧中,随风飘来一阵话语声,风过处,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安静。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诗歌鉴赏(共11分)鹿柴王维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小题1: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小题2: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食夜
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细雨中。
注:①《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qiáo)。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
小题1:这是一首描绘“寒食春夜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5分)
小题2: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正是如此。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望
周 昂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释]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浪淘沙 夜雨
梁寅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①梁寅( 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