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小题1:请简析“杨花”在词中的深层含义。(3分)
小题2:词的上下阙在写景上有什么相同点?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作者运用象征手法(1分),借杨花表达出作者不攀附权贵的品格(2分)。
小题2:在写景上,都是先写听觉,后写视觉(2分)。上下阕从听觉到视觉,写出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吕]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小题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2: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用典,也有对比,请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4分)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⑴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4分)
⑵本诗末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3分)
秋径
[宋]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锋顶下层层。
请描述此诗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中的情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字。
春 光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1)“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3分)
(2)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3分)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名。 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3分)
(2)该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5分)
最新试题
- 1“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 )A.我国地势南高北低B.我国地势北高南低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D.我国
- 2王老师对河东中学九(一)班的某次模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后,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分数取正整数,满分120分)。根
-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标志是[
- 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3 分)幼时记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
- 5 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杜甫的活动。请将下面简介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
- 6上海扎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四大价值取向 [ ]A.公正
- 7 ---Do you mind if I keep pets in this building? --- _______
- 8《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1)宋公明的外号是______________;卢俊义
- 9彭山二中决定在新校区附近修建教师宿舍,学校行政办公室用100万元从政府购得一块廉价土地,该土地可以建造每层1000平方米
- 10(1)计算:3tan30°+|3-π|-3(2010-π)0+(-1)2013.(2)先化简,再求值:(3xx+1-xx
热门考点
- 1已知少=5x2+十x-1,B=-x2-ux+u,求少-B的值.
- 2计算
- 3初一年级的你,已经有着至少六年的读书生涯了,你喜欢读一些课外名著吗?名著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伏寻章摘句厮打急流勇退B.疏浚不落窠臼璀璨老奸巨滑 C.寒暄藏污纳诟怄
- 5如图(甲)所示,两平行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倾斜放置,电源、 电阻、金属细杆及导轨组成闭合回路,细杆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整个
- 6若,则= ( )A.B.C.D.
- 7读下图然后回答:(1)填出土地利用类型名称:A_________ B_________ ;(2)已利用土地中比重最大的土
- 8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各种事物层出不穷,让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难以认识。 这使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针
- 94月2日,党和国家******、李***等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加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地上
- 10观察上边漫画请回答:(1)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