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宋)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 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简要说明本诗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2)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兔葵燕麦”属用典,上联和下联形成对比,“俱有意”自无知”属拟人。
(2)颔联两句情景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之情意,物之容态。(2分)诗人形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雪消池馆,人倚阑干,直至日暮的景象,鲜明可感,(2分)同时又表达出诗人在病后对美好春光的眷恋和内心的孤寂。(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宋)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促织,蟋蟀。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你认为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联在表现江湖“伟观”的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3分)
答: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诗中第三联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