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1)描写了傍晚时分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
枝)鹤飞蝉鸣的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
分)
小题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4分)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
字,结构严谨。(2分)
解析

小题1: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答时要简要回答。
小题2:答题时可从内容及结构方面鉴赏。尾联指出: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诗鉴赏(8分 )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注】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小题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略加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孤雁不饮不食,只是飞鸣,写出了其苦念群侣的深情和执著。
B.颔联“一片影”指的是孤雁,与“万重云”相为比照,无限凄惶。
C.颈联写孤雁望尽天涯,寻觅到雁群后,群雁哀鸣,鸣声更是不绝如缕。
D.尾联写群鸦鸣噪纷纷,然听来却“无意绪”,尽显雁之“孤”、雁之“悲”。
小题2:(1)从诗歌题材看,《孤雁》属          诗。(1分)
(2)此诗写于杜甫漂泊夔州之时,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水孤舟  
梁 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小题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8分)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小题1:请对颔联中的“争” “接”两字进行赏析。
小题2: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