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一 剪 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题1: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小题1:①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从视觉嗅觉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从触觉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2分)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2分)
小题1:①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2分)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感。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诗句。鉴赏时要从内容及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结合诗歌进行具体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诗句。鉴赏时要从内容及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结合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要重点进行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一 剪 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10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2分)
小题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
小题1: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3分)
小题2:“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3:“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予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小题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小题2:这首诗用了多神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  ②改火:一年。   ③筠:竹。
④翠眉:女子的眉毛。⑤逆旅:客舍;旅店,又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5分)
小题2:“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结合下阕句子分析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