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小题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2分)
                                                                                           
小题2: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3分)
小题3: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答案

小题1:(端正好)(1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分,错一处无分)
小题2:(3分)“山映斜阳天接水”(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分)
小题3:(3分)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答足三点给满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曲牌常识,第二问考查对课内经典篇目内容把握的程度。对于这种经典作品,平时学习要加强记忆与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鉴赏重点句子的作用。鉴赏时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展开。结构上可想到承上启下、过渡类似的术语,内容上可考虑芳草与人物的关系,答出对人物的反衬作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黄叶、秋色、寒烟”这些典型的意象来揣摩,体会“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就可品味出作者的乡思离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题1: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6分)
小题2: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填充完成后面问题。(6分,每题2分)
小题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小题2:                         ,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 长沙》)
小题3:        ,独自彷徨在悠长,             。(戴望舒《雨巷》)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其一)
(宋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小题1: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小题2:就这首元曲的艺术手法,选取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小题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5分)
小题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