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翻译。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
题目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翻译。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齐景公问晏子:“处理政务担心什么?”
(2)“审慎选择近臣。近臣善,那么百官就能明确各自应该做什么,从而善恶分明。”
(3)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不善的得到进用,那么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翻译。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主要考察你对理解、分析文言句段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法现象不同的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译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一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3.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  
B.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用以抒发内心感慨,人们的这种情趣是一样的。  
D.趣舍万殊——(人们)所好所恶,各不相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覆盖周密无——际:边际
B. 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令
C.连公府不就——辟:召
D.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武——求:请求
2.下列句子中,“因”的词性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C.相如因持璧却立
D.因泣下霑衿
3.在下列句式中选择与“游于三辅” 相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单于愈益欲降之
D.妙尽璇机之正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