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 选出下列文句的译文有错的项[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B.舞幽壑之潜蛟,泣...
题目
题型:多选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选出下列文句的译文有错的项[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优美的月色美景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暗自哭泣。
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曹孟德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杰出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儿呢?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做那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蜉蝣和沧海之中的一颗谷粒。
E.挟飞仙以遨游,抢明月而长终。
      译文:带着仙人一起飞升遨游,怀抱着明月与它一起长存于天地间。
答案
BDE
核心考点
试题【选出下列文句的译文有错的项[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B.舞幽壑之潜蛟,泣】;主要考察你对理解、分析文言句段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
  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选自《荀子·乐论》)
(1)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二  班

  殷元礼,云南人,善针灸之术。遇寇乱,窜入深山。日既暮,村舍尚远,惧遭虎狼。遥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既至,两人问客何来,殷乃自陈族贯。两人拱敬曰:“是良医殷先生也,仰山斗久矣!”殷转诘之。二人自言班姓,一为班爪,一为班牙。便谓:“先生,予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殷喜从之。俄至一处,室傍岩谷。爇柴代烛,始见二班容躯威猛,似非良善。计无所之,亦即听之。又闻榻上***,细审,则一老妪僵卧,似有所苦。问:“何恙?”牙曰:“以此故,敬求先生。”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见鼻下口角有两赘瘤,皆大如碗,且云:“痛不可触,妨碍饮食。”殷曰:“易耳。”出艾团,为灸数十壮,曰:“隔夜愈矣。”二班喜,烧鹿饷客;并无酒饭,惟肉一品。爪曰:“仓猝不知客至,望勿以輶亵为怪。”殷饱餐而眠,枕以石块。二班虽诚朴,而粗莽可惧,殷转侧不敢熟眠。天未明便呼妪,问所患。妪初醒,自扪,则瘤破为创。殷促二班起,以火就照,敷以药屑,曰:“愈矣。”拱手遂别。班又以烧鹿一肘赠之。
  后三年无耗。殷适以故入山,遇二狼当道,阻不得行。日既西。狼又群至,前后受敌。 狼扑之,仆;数狼争啮,衣尽碎,自分必死。忽两虎骤至,诸狼四散。虎怒大吼,狼惧尽伏。虎悉扑***之,竟去。殷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日:“殷先生吃苦矣!”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媪曰:“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妪也。”殷始恍然,便求寄宿。媪引去,入一院落,灯火已张,曰:“老身伺先生久矣。”遂出袍裤,易其敝败。罗浆具酒,酬劝谆切。媪亦以陶碗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殷问:“前日两男子,系老姥何人?胡以不见?”媪曰:“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复,必迷途矣。”殷感其义,纵饮不觉沉醉,酣眠座间。既醒,已曙,四顾竞无庐,孤坐岩上。闻岩下喘息如牛,近视,则老虎方睡未醒。喙间有二瘢痕,皆大如拳。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始悟两虎即二班也。(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輶(yóu)亵:不庄重,冒失。
1.下面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三年无/耗:消息
B.遥见前途有两人,疾之/趁:追逐
C.仰山斗久矣/山斗:指泰山、北斗,在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D.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见识:见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骇极,惟恐其觉,潜踪遁      ②死有知,其几何离
B.①此故,敬求先生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C.①计无所之,亦即听            ②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①两人问客何来,殷自陈族贯    ②迫而视之,前寄辞者
3.殷元礼在最后“始悟两虎即二班也”,其实文章在前文叙述时对“两虎即二班”已有所交代。请从下面各项中选出全部是作者所交代内容的一项 (    )
①始见二班容躯威猛,似非良善      
②则一老妪僵卧,似有所苦
③二班虽诚朴,而粗莽可惧,殷转侧不敢熟眠    
④殷始恍然,便求寄宿
⑤虎悉扑***之,竟去     
⑥已曙,四顾竞无庐,孤坐岩上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二班虽为老虎,但他二人很懂得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治病,特意到深山中去等候殷元礼。
B.因为二班是老虎所变,非常凶猛,不像良善之人,所以当殷元礼来到班家,见到二班的形貌后感到非常害怕,想快点离开班家。
C.殷元礼三年后再人深山遭狼围困时,偶然碰到二班,而被二班解救,表现了他们知恩图报的性格。
D.因为殷元礼曾救治过二班的母亲,所以老人非常殷勤地招待了他,并且故意喝多了酒现出原形,好让殷元礼知道自己是一只老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复,必迷途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媪亦以陶碗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  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生员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面:当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组是(    )
①见之者莫不讪笑 
②以灯檠投之
③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④试之文,立就。
⑤正襟危坐,啸歌古人
⑥宰天下竟何如? 
A.①③④ 
B. 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决,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1.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人攻鲁,鲁欲吴起/将:以……为大将。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断绝来往。
C.鲁君疑之,吴起/谢:感谢。
D.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超过
2.下面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尝学曾子,事鲁君②今君王既栖会稽之上
B.①而与起绝,起乃鲁②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①文侯吴起善用兵②五亩之宅,树之
D.①起贪好色②蟹六跪二螯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吴起“为人猜忍“的一组是(  )
①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③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④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君重用吴起就是因为吴起***妻表示了忠心,鲁君弃用吴起是因为吴起曾***死三十多名卫国“谤己者”,是盟友卫国的通缉犯。
B.吴起的母亲死后,吴起不回家的举动可以看出他为人的冷酷和对亲情的淡薄。曾子轻视他和鲁君怀疑他都同他的“为人猜忍”有关。
C.当魏文侯问李克“吴起何如人”时,李克说他又贪婪又好色,用兵也赶不上司马穰苴,贬得一无是处,可魏文侯不听谗言,以吴起为将而打了胜仗。
D.当吴起亲自吮吸士卒的毒疮时,士卒的母亲感动得哭起来,她想起自己的父亲也被他吸过毒疮,只是因脚还是不能动而死在战场。
5.翻译画有横线的句子。
(1)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