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期末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弓马——便:熟习。
B.精兵三万——简:挑选。
C.以东都——逼:逼近。
D.世充还——却:表示转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众归密——孰能讥之乎
B.王世充东都食尽——引为流觞曲水
C.得军资——纵一苇之
D.将军张童儿告——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1)(汉王)谅谋反,裴仁基竭力劝谏却被囚禁;杨谅失败,破格任命为护军。  
  (2)世充因为仁基父子都勇猛无比,对他们很礼敬,把侄女嫁给行俨为妻。
核心考点
试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柳庆字更兴。幼聪明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华,令笞***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好饮酒,于占对——闲:空闲  
B、昔于公断无私——狱:监狱
C、卿钥置何处——恒:长久  
D、高门以待封——辟:开 
2、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或有告盗牛——秦王恐破璧,乃辞谢
B、缄闭不异并失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庆疑之,召贾人曰——侯生屏人间语曰
D、郡县按察,知贼所——朝廷之臣,不畏王
3、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及项梁渡淮,信(韩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官职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以策项羽——干:求取
B.法当斩——坐:犯罪
C.信何等已数言上——度:估量
D.亡,何也——若:如果
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王入蜀/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与语,大说之,言上/冰,水为之,而寒
C.上怒且喜/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D.吾为公以为将/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韩信最初投奔项梁,项梁军败,又投奔项羽,都未得重用,后来韩信又投奔了汉王刘邦
B.韩信投奔汉王刘邦的早期,也没得到重用,还差点丢掉了性命,幸好他自己的一句奇语让他免遭被***。
C.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报告刘邦,便自己急着追赶韩信去了,刘邦听人报告说萧何追韩信去了,大怒,萧何回来后被刘邦痛骂。
D.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决定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进一步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不能草率从事,要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语句。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引用周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意在教育学生在其位就应该尽职尽责,如果不能尽责,就应当检讨自己,引咎辞职。
B.孔子听到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消息,十分生气地斥责了冉有和季路,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文德教化,维护国家稳定的思想。
C.孔子认为财物平均,就不会贫穷,上下和睦,人口就多起来,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之祸。所以,辅佐季氏要做的是修文德,维护社会安定。
D.冉有面对老师的指责,先是推卸责任,后是为季氏的行为找借口,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遭到孔子严厉的批评。
(2)根据上面选段的意思,结合下面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述孔子是教育学生怎样从政的。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权贵有嫌出位——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放纵诗酒——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D.刘宾客齐名——秦伯说,郑人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面称帝,以四海——养:统治
B、强凌弱,众寡——暴:强暴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灭
D、兵革不休,土民弊——罢:通“疲”,疲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离战国王天下——序八州朝同列
B、南面称帝,养四海——然后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其道不易,政不改——即元元之民冀得安性命
D、令不行天下——非抗九国之师也
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说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