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昊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馈军:溃败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 ⑤起夺守者刀,***五六人 |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
1.D 2.B 3.B 4.(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人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他们)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孙氏)采摘莲子喂养小儿,(所幸)七天都未死去。(意对即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誉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上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库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D.终不复言——复:回答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清优主之——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 ||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5.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昊氏,土人呼为昊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士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祯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采,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表,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表,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递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进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竞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日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 ||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 ||
[注]①桢: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 B.女觉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至在奉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因泣下藩衿,与武决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斧斤以时人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朝歌夜弦,为秦官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C.膳其肉,味倍常鱼常 令樵险汲深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鳋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 ||
[ ] | ||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 ||
[ ] | ||
A.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诸葛孔明 陈亮 | ||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变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巨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迭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闺,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选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部之麦,卷甲痰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迭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迭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迭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阑,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令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阉——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乏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尢/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母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度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袁,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按时事而末厦鄙数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粱、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贱侮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抄有屈焉——屈:屈辱。 B.鸠率僧旅——鸠:聚合。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 C.遂得免焉——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把文中加粗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人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