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克:能够。
B.郑伯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者,无一完者
B.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
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A
5.(1)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    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此兵乙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纤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日“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右承相兼枢密(免职)
B.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聚集)
C.予自不得脱 (揣度,估量)
D.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在)
B.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用)
C.直前诟虏帅失信(就)
D.北貌敬,实则愤怒(即使)
3.下列句子最能表现文天祥有“为国捐躯”决心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B.予不得爱身
C.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D.而予不得归矣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都督各路军马与元军交战,这从正面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B.文天祥照会了元军使者后,对元军抱有一定幻想,决定亲自前往元营进行游说,这体现了他具有准确分析形势的才能。
C.文天祥刚到元营,就据理力争,言辞慷慨,这表现出他作为国家使节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大义凛然的精神。
D.文天祥被元军拘留是由于他痛骂元军统帅,又遇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这表现了他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诸侯——内:同“纳”
B.秦时与臣——游:出游
C.吾得事之——兄:像兄长那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谢罪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告事——以:把
B.臣韩王送沛公——为:替
C.待将军——而:因而
D.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不能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认为如果刘邦死去就是自己的不义,所以一定要把项羽要偷袭的事告诉刘邦。
B.作者写刘邦向张良了解项伯的年龄,是为后面的游说作铺垫,反映了刘邦细致、老练的性格。
C.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
D.这段文字也表现了张良对刘邦的忠诚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教,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履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肫雅相钦重。朓肫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越,并手割半毡与革克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吏,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逢妊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惠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九,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善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目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囊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清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戚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吏、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贪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客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责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教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遣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徒重物,以连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今何敬客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王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节选自《粱书·列传第三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责: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钦重——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壁立——徒:仅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革性格刚强的一组是(     )
①称患脚不拜 ②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③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④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⑤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⑥每至朝宴,恒有褒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附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橘,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萆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痰,乃谢病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子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日‘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选自商务印书馆《遗山先生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得君作记——渠:他
B.谓初之士——机:机巧
C.肩以入市——胁:缩敛
D.利嘴长——距:距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足(     )
A.君以我故为之——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B.无不在——胡为遑遑欲何之
C.何不二价——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君归试言问之——吾骑马挟矢助战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简要叙述李生与娄公的关系及娄公的身份,点出写作本文的缘由,并为下文的议论作好了铺垫。
B.作者对小隐和大隐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小隐和大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而隐于何处是区分小隐和大隐的重要标志。
C.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乾没氏”之徒的形象,这是“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的有力证明。 D.篇末借韩伯休的故事,旨在把韩伯休与娄公对照,同时作者也指出命名“市隐”肯定并非出于娄公本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