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巳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粱。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至良所——褐:黄黑色
B.读此则为王者矣——师:老师
C.良因之,常习诵读之——异:觉得诧异
D.与韩王将千馀人西韩地——略:夺取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足受,笑而去/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旦日视书,乃《太公兵法》也/太子迟之,疑有改悔
C.良鄂然,欲殴/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
D.沛公拜良厩/将使子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张良具有“隐忍”性格的一项是(     )
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
C.①良尝学礼淮阳②良鄂然,欲殴之
D.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②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A
4.D
5.(1)秦始皇大怒,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
  (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觉得张良的计策好,经常采用他的计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燕,有戍卒***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涴(wò):污。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诬伏——讯:审问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请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汝矣——贷: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民失,悉奏除之/岂敢盘桓,有希冀
B.秦民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言之,貌若甚戚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对/犹不能不之兴怀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奏请,免除了民夫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惩,***一做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吴江两节妇传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发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选自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适张文达,次周志达——适:出嫁
B.不可以归宁母氏——义:道义
C.涕泣被面谢曰——被面:掩面
D.请闻于有司,以其门——旌:表彰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皆糜烂不可辨识,已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 ②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C.①共种田三亩自给    ②秦亦不城予赵
D.①何旌有也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但是她们的哥哥或婆婆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加粗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乐之
B.安所得酒乎
C.四寂寥
D.道士
2.下列加粗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适有孤鹤,横江
B.玄裳缟衣
C.掠予舟而西
D.羽衣蹁跹
3.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夜何——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4.比较《赤壁赋》,下列对于《后赤壁赋》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B.文章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如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文章写梦见道士,羽衣翩跹,这是一语双关,暗指道士为孤鹤所化。这是作者儒家思想的反映,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全文只400多字,从开始商量如何游赤壁,到登山、泛舟、记梦,一一写来,情景毕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寅,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鞭之长,不马腹——及:到达。
B.使解扬如宋,使降楚——无:不要。
C.速尔刑——即:即使。
D.敝邑子而食——易:交换。
2.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晋强,能违天乎②楚子厚赂,使反其言
B.①君待之②遂致君命
C.①三许之②毋畏知死不敢废王命
D.①谋不失利,卫社稷②臣之许君,成命也
3.下列语句全都不属于楚国退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晋师悉起,将至矣
②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
③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④寡君使元以病告
⑤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⑥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A.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景公在宋国告急的情况下,听从了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相救,只是派解扬前去告诉宋国不要投降。
B.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了他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国国君以利相诱,但解扬却趁机传达了晋国的命令。
C.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时,申犀和正为楚王驾车的申叔时对楚国撤军表示反对,楚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D.宋人无奈之下,让华元夜入楚师,告诉了宋国城中困难的情况,请求楚师同情百姓的困苦,后退三十里。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选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1.下面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无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以身土。——亲:贴近
②今则之。——越:改变
③愿王孙焉。——察:详审
④以吾真。——“反”通“返”
⑤靡财币。——“单”通“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分别比较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裸葬。/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逐齐师。
B.吾是裸葬,将以矫世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C.翁长铨,迁我京职。/且夫死者,终生之化,物之归者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乃今日入而明日发。
3.选项中不是王孙反厚葬“欲裸葬”理由的一组是(     )
①缘人情不忍其亲
②厚葬诚亡益于死者
③靡财单币
④厚葬以隔真
⑤饰外以华众
⑥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⑤
B.③④
C.①②
D.⑤⑥
4.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孙想裸葬,好友祁侯反对,王孙派人向祁侯报告了裸葬的理由,终于裸葬。
B.王孙想裸葬,其子欲不从,祁侯也反对,王孙回信说服了祁侯,终于裸葬。
C.王孙重生轻死,移风易俗,不顾亲友的反对,终于实现裸葬的愿望。
D.王孙与祁侯对反厚葬的问题见解不一,各抒己见。王孙说服祁侯,实现裸葬。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