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鄙:卑鄙
B.场功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的人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成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为忠、平所——诬:诬陷
B.以自明——冀:希望
C.左右方去——引:拉
D.帝意——解:解释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试建等物色独问忠、平 ②(屠)刀劈狼首
B.①上言建等无奸     ②陈胜、吴广谋曰
C.①陛下大恩,裁止身   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口虽不言,仰屋窃叹  ②然视其左右,来记之者已少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寒朗执法严明、实事求是的一组是(     )
①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
②乃上言建等无奸
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④是以考一连十
⑤陛下大恩,裁止于身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寒朗和三府的属官一起审查处理楚王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中牵连到耿建等四位大臣。皇上知道后大怒,令寒朗等把与案子有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
B.由于耿建等四人否认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如何,发现了他们编造假供诬告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等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编假供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等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受楚王一案牵连,已经有不少人蒙冤,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敢以情恕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于使民——巧:灵巧
C.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哉——多: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鲁定公问颜回曰/勾践说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善善矣/此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民力/樊哙侧盾以撞
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御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御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御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倚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日狂士、日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弆(jǔ):收藏。③嬲(niǎo):纠缠。④跋:通“茇”,蜡烛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延:招请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寸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疾良已——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吾作袜材——夫夷近,则游者众
C.然善笑喜饮益甚——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来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到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八大山人不被世人真正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阊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虽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备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
  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希亮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眷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泣曰:“公去我,绯衣老人复出矣。”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青州民赵禹土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希亮曰:“***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皇祐元年,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罐劾希亮擅增损物价。已而罐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希亮乞廷辨。既对,仁宗直希亮,夺罐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希亮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力请还滑。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与诸贵人交通
B.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C.腆叩头出血,愿自新
D.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希亮,字公弼,先京兆人——尔无忘乃父之志
B.罢去,父老送之出境——诸河,则在舟中矣
C.会外戚沈元吉,奸盗***人——夫夷近,则游者众
D.夺瓘职知越州,欲用希亮——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陈希亮处事有魄力的一项是(     )
①察其非辜,出之 ②希亮戒而舍之   ③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④***此贼者独我耳 ⑤既对,仁宗直希亮 ⑥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希亮主管长沙县政事,严明执法,敢于惩治依仗权贵之势的不法僧人;他能明察案情,释放无辜者,而查捕到真正的罪犯。
B.陈希亮主管鄠县政事,禁止巫师敛民财祭鬼的活动,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这一系列措施受到当地父老的拥护。
C.陈希亮做开封府司录司事,主张把用来修塔的三万钱馈赠军用。他敢于为赵禹案争辩,因打死***人犯外戚沈元吉,他独自承担责任。
D.魏瓘揭发陈希亮在物价上的过失,陈在朝廷上据理力争,证明自己正确。在黄河决口危险的情况下,他指挥防卫,坚守岗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