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叔命西北鄙贰于己——鄙: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
B.国不堪——贰:从属于二主
C.臣请之——事:动词,侍奉
D.卒乘——具:名词,工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庸,将自及——无庸:不用、不必。
B.公闻期——其:代词,指大叔将袭郑,夫人做内应的(日期)。
C.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以:目的连词,来、去。
D.公伐鄢——诸:数词,诸多。
3.文中分别表现了庄公和共叔段什么样的性格?揭示了什么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生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义不昵,厚将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文中表现了庄公的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因为郑庄公开始对共叔段的做法也不满意,但是却听任他发展下去,而不进行任何劝阻,等到养成其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时,一举歼灭,其心够狠!同时,也表现了共叔段在母亲窦氏袒护下的极度骄纵贪婪。文段揭示了郑国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甚至不顾手足之情的激烈冲突。(意对即可)
4.(1)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生二心。
  (2)不行仁义,人们就不会亲近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王——谤:诽谤,毁谤。
B.川壅而——溃:水冲破堤岸。
C.为民者之使言——宣:疏导,引导。
D.若其口——壅:堵塞。
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周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证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3.召公是以什么方法谏弭谤的?从文中找出这些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渍。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其师——老:衰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病方衰,则必穷其所②乃夜驰沛公军
B.①本和平之药,而峻药补之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C.①挟宿食而病者,先除食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②蒙故业,遗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作者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使人易于接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2.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3.第三段首句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之——舍:丢弃。
B.祸必不矣——振:拯救。
C.北于单于——购:联系。
D.不国家之大害——顾:考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秦王之暴 ②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
B.①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 ②南连齐、楚,北购单于
C.①太子受而舍 ②太傅计,旷日弥久
D.①造祸求福 ②此所谓“资怨助祸”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鞠武反对太子收留樊於期理由的一项是(     )
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②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③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④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⑥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这引起了鞠武的恐慌。
B.鞠武希望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并联结齐、楚、匈奴对付秦国。
C.太子丹认为鞠武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迂阔而不近于事情,于是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
D.鞠武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作为比喻,说明太子丹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查社稷以从。”(选自《战国策·楚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所于天下——害:妨碍
B.横成则秦——帝:称帝
C.必于外厩——实:充满
D.在大王之——命:裁断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秦向楚王言“合纵之利”的一组是(     )
①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
②从合则楚王
③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④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⑤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
⑥以楚当秦,未见胜焉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奉赵王之命游说楚王合纵,他指出楚王是贤君,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为楚王最终同意合纵奠定了基础。
B.苏秦的游说,打动了楚王。楚王推心置腹,表示早就看透秦国的侵略性,但韩、魏等国畏秦,不敢与楚合纵,故一拖至今。
C.苏秦告诉楚王如不搞合纵,秦国必会出兵攻楚,造成楚国国内震动,国君还会遭受主张以地事秦的臣子的威胁,后果严重。
D.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秦、楚两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两国不能和平共处,而合纵可以孤立秦国壮大楚国的力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