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好饮酒,闲于占对。闲:空闲
B.卿钥恒置何处?恒:长久
C.乃作匿名书,名榜官门。榜:张贴
D.昔于公断狱无私。狱:监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C.沙门乃真盗耳。/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D.或有告其盗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把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①博涉群书,不为章句
②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③言毕,令笞***之
④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⑤沙门乃真盗耳
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来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孟氏殊无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县按察,莫知贼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C
4.D
5.(1)孟氏没有一点恐惧的神色。
(2)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谁知道贼藏在什么地方。
(3)现在想要自首服罪,又怕难免一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袍,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管仲。鲍叔进曰:“***之齐,是戮齐也;***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谬。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阮孝绪,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馀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成叹异之。乳人怜其传重辛苦,辄窃玉羊金兽等物与之。孝绪见而骇愕,启彦之送还王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彦之诫曰:“三加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②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成为之惧。耋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梁武起兵围建邺,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墓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以一鹿床③为精舍,以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防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自是钦慕风誉者,莫不怀刺敛衽,望尘而息。唯与比部郎裴子野交。子野荐之尚书徐勉,言其“年十馀岁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官纸,以成亲之清白,论其志行粗类管幼安,比以采章如似皇甫谧”。天监十二年,诏公卿举士,秘书监傅照上疏荐之,与吴郡范元琰俱征,并不到。陈郡袁峻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答曰:“昔周德虽兴,夷、齐④不厌薇蕨。汉道方盛,黄、绮⑤无闷山林。为仁由己,何关人世?”(选自《南史·隐逸传》) [注]①三加: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淄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称为“三加”。②松子:神仙赤松子。③鹿床:古人坐卧具。④夷、齐: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二人。⑤黄、绮:汉代的隐士夏黄公、绮里季二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启彦之送还王氏——启:告诉 B.宜思自勖——勖:勉励 C.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倒台 D.欲造而不敢——造:造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①家人莫见其面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追许由于穹谷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而子犹遁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把本应属于他的财产全部交给琅邪王晏的母亲,听到的人都感到惊讶;阮孝绪还把别人为他偷的东西归还给王晏的母亲。 B.当父亲教育刚成年的阮孝绪时,他表示不愿意受尘世牵累,而希望像许由等人那样去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C.阮孝绪非常有孝心,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不穿用绵纩做的衣服,连有味道的蔬菜也不吃。 D.阮孝绪受人景仰,当皇帝叫臣下举荐人才时,他的好友裴子野和秘书监傅照都推荐了他,但他并没有接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晏诛,亲戚成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
李商隐传 | ||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归穷于宰相绚③,绚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绚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 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释]①拔萃: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②李德裕党:“牛李党争”是中唐以后一段时期宫中的宗派斗争,牛党主要成员有牛僧儒、令狐绚等,李党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领。③宰相绚:即令狐绚,令狐楚之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高锴知贡举——知:主持。 B.从小人之辟——辟:邪僻。 C.士流嗤谪商隐——谪:谴责。 D.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属缀:写文章。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为( ) A.①授以文法②以子妻之 B.①遇之甚厚②共排摈之 C.①遂擢进士②遂以“白老”名之 D.①乃补太学博士②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李商隐才能的一组是( ) ①令狐楚奇其才 ②奖誉甚力 ③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 ④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⑤人谓其横绝前后 ⑥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 ) A.李商隐被选拔为进士,与令狐楚对他在主考官面前的极力赞赏是分不开的。后来令狐楚又奏请让李商隐任集贤校理。可见令狐楚十分赏识李商隐。 B.令狐绚为牛僧儒派成员,王茂元为李德裕派成员。牛、李斗争十分激烈。后来李商隐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这样自然也就为令狐绚所憎恨。 C.为了让宰相令狐绚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长处,这就是用诗歌来做令狐绚的思想工作,结果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D.作为官员的李商隐,他刚直廉洁,遗憾的是由于官场险恶,他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这样,纵使他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做出让人认可的政绩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①,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②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③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孟子·万章上》) 注:①割烹:切割、烹调,指当厨师。要: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汤:商汤。②嚣嚣:自得其乐的样子。③内:通“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三使往聘之——三:虚指,表示多次。 B.使先知觉后知——觉:感觉到,认识到。 C.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任:承担。 D.一介不以与人——介:通“芥”,草芥,比喻极其轻微的东西。 2.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系马千驷,(伊尹)弗视也 B.若己推而内(民)之沟中 C.非予觉之而谁(觉之)也 D.未闻以割烹(要汤)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隐居有莘之野时,以尧舜之道为乐,辞受取予,无论大小,都完全按照道义行事,一度对商汤的聘请不屑一顾。 B.伊尹后来出仕辅佐商汤,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是天下的“先觉者”,肩负着“觉斯民”的时代责任。 C.对伊尹的隐居和出仕,孟子明确赞同他的隐居,而委婉地否定了他的出仕,因为隐居才能“洁其身”,出仕必然会“辱己”。 D.所谓“以尧、舜之道要汤”,是孟子针对“以割烹要汤”而提出的一个对应的说法,实际意识是因尧舜之道在身而汤自来聘求,伊尹并没去“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粱,粱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盂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致力。 C.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序:依次排列。 D.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壹: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见髡于梁惠王②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B.①独坐而再见之②子之称淳于先生 C.①客以谓髡②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 D.①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国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B.淳于髡一言不发,是因为梁惠王心在骏马和歌伎身上却没有在自己身上,对自己不够尊重,很有意见。 C.淳于髡才华横溢,彻底折服了梁惠王,但他并不想以此求得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D.作者对于荀卿,谈到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或谗苟卿,苟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