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丁丑,俞填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注]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填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丁丑,俞填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注]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填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填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成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逛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填,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成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上:皇上,指朱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诸将曰……——谈论
B.尸填满沟壑——放置
C.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
D.噫!我固无——祸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俞填得/乃令吴玉守
B.利彼有/宜报仇
C.降家皆为上杀/几为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厕/斩孙泰阵,余众悉降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居民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填;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填。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日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D
4.C
5.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成顿首称善
6.①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
  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丁丑,俞填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注]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填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苏武传》并根据下面提供的句子,分别用成语、短语或简练的句子概括苏武的性格。
(1)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骥,效死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1)除:_____
(2)女弟:_____
(3)春秋:_____
(4)蒙:_____
2.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B.虚心欲相待
C.太夫人已不幸
D.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部分李陵劝降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这对塑造苏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耍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xī):嬉戏。②瘗(yì):埋藏。③窭(jù):贫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卒:步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乎/不如须臾所学也
B.遂言甫朝/当其欣所遇
C.金公御史为参军/勇气闻于诸侯
D.听召募/皆出于此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西出如一,夸奇竞秀,成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诸军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于闲壤,伐恶木,剩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然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西向,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具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颢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迄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注]①桂州:州名,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裴中丞:指御史中丞裴行立。訾(zǐ):姓。②峤(jiào):尖而高的山,五岭的主山都可称为峤。③垂阿(ē):向下四垂的屋檐。④阛阓(huán huì):阛,市区的墙;阓,市区的门。故通称市区为“阛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若不骛远,不危——陵:凌驾
B.盗遁奸革,德惠施——敷:遍布
C.列星下布,颢气回——合:笼罩
D.既成以,欢极而贺——燕:开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推高是亭”的一组是(     )
①环山洄江,西出如一
②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
③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④苞漓山,涵龙宫
⑤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⑥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訾家洲原是漓江中的一片陆地,直至裴行立公务之暇与僚属登临嬉游,才发现这是一块适于游观的风水宝地。
B.作者把裴行立修建园林建筑与庆贺朝廷平叛的胜利联系起来,既讴歌了盛世盛行,又不露痕迹地称赞了裴公。
C.裴公充分利用御史中丞的身份,经营规划訾家洲,构筑亭榭阁馆等功能齐全的观游设施,使大自然尽显美妙。
D.本文记叙了裴行立在訾家洲建亭的经过和登亭观赏桂林山水的特殊感受,热情赞颂了裴公的行为与眼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极其美,又益以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