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怀抱——取:取得
B.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C.感慨之——系:附着
D.终于尽——期:期限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所遇/亦将有感斯文
B.亦足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之兴怀
C.俯仰之间,已陈迹/引以流觞曲水
D.致一也/列坐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俯察品类之盛
C.感慨系之矣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道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答案
1.D
2.A
3.C
4.A
5.D
核心考点
试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独木桥。④碕(qí):曲折的堤岸。⑤干:通“竿”,竹子。⑥动物:受外物所感而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阜广水——崇:高
B.形骸既则神不烦——适:到……去
C.不亦哉——鄙:庸俗
D.予既而获斯境——废:(被)罢黜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舒怀,不可得也/而为秦人积威之
B.杠南,其地益阔/严大国威以修敬也
C.光影会合轩户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
D.因之复能内外失得之原/浩浩如冯虚御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译文:沿水而行,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译文: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译文: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译文:感情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在尾段,作者写出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5.《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音乐为无形之音,无味之声,却又声情并茂、沁人心脾。在文学作品中音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效果,都是因为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请以《赤壁赋》第二段为例,分析本文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罐。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谭。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灌,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
  【注】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垣断壁。②信宿:住过两夜。③鼯狖(wúyòu):鼯,一种形似松鼠的动物。狖,一种似狸的野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者曰——过:拜访
B.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
C.余信信,拿流风,捕余韵——既:既然
D.尝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于: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④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谨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作者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的景象的说法,引起作者的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伎的造访引起作者的联想,使作者作今昔之比,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景象。
D.作者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感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有所联想,联系个人身世,盛衰之叹颇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谁得日今非承平时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横赋诗(长矛)
B.渔樵于江之上(江中小洲)/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没有完,永远存在)/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鱼虾而友麋鹿(伴侣,朋友)
2.下列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扣舷而歌之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A.①②④⑦⑧/③⑥/⑤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③⑥/②④⑦⑧/⑤/⑨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⑨
3.下面对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客”感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绪。
B.“客”悲的原因有三条:第一,由古代与当世人物对比而生悲。第二,由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第三,由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生悲。
C.第二段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回答“客”的问题,思想上得到解脱。
D.最后一段呼应开头,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表现了苏子急于建功立业的情怀。
4.节选的第1段中,客对箫声悲切的原因的解释包含着曹操与“吾与子”的对比,请根据提示从原文中找出形成对比的句子。
(1)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