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游灵岩记①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游灵岩记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本文有删改)(二)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曲折。
B.如予之陋者      鄙:谦词,称自己。
C.公顾瞻有,因命客赋诗 得:收获
D.而启为之记      属:通“嘱”,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专此郡美者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B.①夫夷近,则游者众     ②然力足至焉
C.①有其地非其人       ②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D.①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②而亦与其有得
3.下列四句中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B.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4.下列对两个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作者先说灵岩山于“峰联岭属”之中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选文二说明了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C.选文一说山与人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揭示的游观之理和选文二一样。
D.两选文都是山水游记,两者全文均将记叙、写景与说理紧密结合。
5.断句和翻译。
(1)用“/”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D
4.C
5.(1)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
   (2)①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等待人来看(自己),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
    ②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游灵岩记①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节选诗段,完成问题。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诗人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何单举曹植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千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字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日“惠济”,神日“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矾,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兵 戍:把守
B.已非它山可       拟:模仿
C.碧峰巉然孤起,上云霄  干:插
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
2.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得名也   今已亭亭如
B.极登临胜    徙倚久而归
C.若稍饰楼观亭榭 作《师说》贻之
D.无风,亦浪涌  大风浪鸣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B.这段文字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鲜明独特的形象。
C.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手法。
D.这段文字在记述事物的同时,插入了适当的议论及说明。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信造化之尤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为子颖他日之来也……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政和:宋徽宗的年号之一。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状如叠石为城墉(城墙)
B.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十九丈的地方)
C.其岩谷幽邃(幽深)
D.值子颖有公事(公务)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状如叠石为城墉   周若环而缺南面
B.僧出器,酌饮余   余不及往,书告子颖
C.名曰“甘露之泉”  为子颖他日来也
D.横出斜援,登    其岩谷幽邃,益奇也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灵岩高峻的一组是(   )
①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
②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③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④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
⑤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游了泰山之后,接着去游灵岩。灵岩是座巨大的石山,周围像用石叠起的城墉,只有南边缺了,灵岩寺就在南边的柏树林中。
B.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好像透明的一样,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
C.灵岩寺左右有很多竖立的石块,上面有很多古人的刻字,有的被人墁入壁中,有的却被人“取石为砌”,作者就看到砌上有“政和”的字样。言下有惋惜之意。
D.作者此次游灵岩,留下两个遗憾,一个是好友朱子颖因为公事繁忙未能一同前去;二是更加幽邃的琨瑞山,没有来得及看。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明确表达了这种意思。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高下,其声溅溅然  淙:流。
B.老屋数间,卑庳迫   隘:狭窄。
C.前芦山,一峰独秀出  揖:对着。
D.不能容十人      许:许多。
2.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叠石为磴,十余级得度
②其沫如散珠喷雾
③曲折
④自池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人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为了“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关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设营驻守
B.力拔山兮气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大惊曰  平明,汉军觉之
B.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为四队
C.汉军围数重  乃分军为三,复围
D.吾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