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是谁之过与
③李牧连却之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A.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
B.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不同。
C.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
D.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相同。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正确意思是( )
A.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啊。
B.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全是因为用兵的效果啊。
C.所以,燕即使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啊。
D.所以,燕即使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都是它用兵的效果啊。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六国的先后破灭,在作者看来都是自身“赂秦”的恶果。
B.“燕虽小国而后亡”,原因是采用了与秦相抗的策略。
C.李牧“以谗诛”才导致赵国灭亡。
D.“向使三国”中的“三国”是指齐、燕、赵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和秦国相抗,但“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3.B
4.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等还在领兵打仗,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如果跟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意对即可)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排斥,抵御)
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为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未可专以罪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子孙视之不甚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
A.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①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①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②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秦者将何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洵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言闻吾废学 废:停止
B.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介:铠甲
C.尚心掉不自禁 掉:振奋
D.中国之人不测也 测:观察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昌言对“我”学业关心鼓励的一项是( )
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②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③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④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⑤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石昌言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异域,苏洵为他身负外交重任而高兴,并流露出了对他在外交场合建立功勋的敬仰和赞颂。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昌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识破敌国的阴谋,在非常时期采取果断措施,英勇善战,不辱使命。
D.这是一篇临别赠序,叙述事件形象具体,采用借古喻今和引用名言的写法,表达主旨深刻,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B.①盛以锦囊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忧劳可以兴国 兴:兴盛
C.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着
D.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背着
3.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贱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义行于君子(推行)
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的确,确实)
C.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怎么,哪里)
D.不逆情以干誉(求取,谋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其囚及期
B.①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②是以君子之难能
C.①是上贼下之情也 ②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D.①纵而来归 ②而又纵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灌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D.夫兴亡治乱之迹 迹:事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臣闻朋党之说
(2)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3)以同道为朋
(4)以辨君子与小人也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项是( )
A.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朋党”的说法,自古就有。君子和君子因道义结成朋党,小人和小人因私利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C.在三、四两段,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引用、比喻等论证手法,论述了“做皇帝的,只须排斥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能治理好了”的观点。
D.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借签前代治乱兴亡的经验。
- 1选择恰当的词组或短语完成下列句子。arrive at get off pay for decide
- 2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两只手”,一是“看不见
- 3如图表示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1)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其表达式
- 4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的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2欧,当滑片P位于a端,灯L正常发光,所消耗的电功率为
- 5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用实线把各图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 6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 Who"s this man?A. He"s my father. B. He"s
- 7如图所示,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4Ω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1)求电源
-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点绛唇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
- 9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
- 10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型汽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
- 1在图中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①,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观察
- 3图中的扇形图描述了某种品牌服装的S号,M号,L号,XL号、XXL号在一家商场的销售情况.请你为这家商场提出进货建议:__
-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法”制H2SO4时,催化氧化阶段的反应原理为2SO2(g)+O2(g)2
- 6某市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销售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
- 7【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闲遐座右铭 针砭时弊川流
- 8已知在函数f(x)=mx3-x的图象上以点N(1,n)为切点的切线的倾斜角为π4.(Ⅰ)求m,n的值;(Ⅱ)是否存在最小
- 9已知-7,a1,a2,-1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4,b1,b2,b3,-1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 ( )A.1
- 10方程表示曲线,给出以下命题:①曲线不可能为圆;②若,则曲线为椭圆;③若曲线为双曲线,则或;④若曲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