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我,必败——薄:轻视。
B.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阵/拔剑切啖之
B.武康为公令军/不求闻达诸侯
C.惜朝廷无一忠臣/宜百姓之谓我爱也
D.而所得禄赐,多散亲党/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D
5.(1)军人敢于依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秘密而重要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吕甥:人名。②茅焦:人名。③劘mó:切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晋侯/执:俘获
B.人为上客/延:延请
C.君之所使/恣:听凭
D.焦以桀、纣狂悖之行/数:屡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迎拒之/吾从师之
B.其晋游说无可疑者/谁为大王此计者
C.吕甥之言出义/夫祸患常积忽微
D.卒代为秦相者,泽也/填然鼓,兵刃既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B.文章列举左师说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左师高超的论辩才能,还有力地论证了劝谏之难的论点。
C.蔡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导范雎,劝说范雎将相位让给贤能的人,并最终说服了范雎。
D.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烹杀他,在茅焦以夏桀、殷纣狂妄悖理的行为加以责备后,秦王母子才和好如初。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徐文长传
袁宏道
  ①余少时见《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得诗一帙。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呼石篑:“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②文长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④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独身未贵耳。然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注]①石篑,原名陶望龄,明朝著名学者,号石篑。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后越( )
(2)皆首文长先生( )
(3)文长大试不利( ) 
(4)下狱死( )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人,或作书/副词,有时
B.友人力解,得出/副词,才
C.卒疑杀其继室/介词,凭借
D.不得志有司/介词,表示原因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第③段加粗部分断句。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诗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袁宏道主张写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以第①段为例,说说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五代史》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②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罗仲素曰: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③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注]①《五代史》,欧阳修编著。②羌,与后文的“先零”、“土蕃”都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1.孟子,名________,字子舆。
2.作者为什么说“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管仲、欧阳修和本文作者顾炎武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对各自的侧重点做简要概括。
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炎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作者用“松柏”、“鸡鸣”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请从文中摘录两句能证明这个观点的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阿寄传

  ⑴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⑵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⑶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注】①畀:bì,给与。②革:jí,通“亟”。(病情)危急。③楮:chǔ,纸的代称。④控勒:勒住马缰。武:半步,泛指脚步。⑤离立:并立。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寡妇得寄____________
(2)寡妇悉簪珥之____________
(3)又师教两郎____________
(4)以此两郎君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⑴别产居⑵言讫
B.⑴顷⑵则家计巨细悉均分
C.⑴而寡妇阜财雄一邑矣⑵若
D.⑴必控勒将数百武为常⑵何加诸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用阿寄一事表现其“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廉耻
顾炎武
  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1.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4.《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