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有辽器仗     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     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答案
1.A 
2.B
3.B
4.(1)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2)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居父丧,哀毁逾礼。
  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上从之。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宋史·列传一三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邦昌位,肃义不屈  僭:皇位 
B.肃在其营,密  觇:检查
C.内侍陈良弼肩至横门外  舆:马车  
D.不三月凡抗二十  疏:奏章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          
②赏既不明,谁肯自劝?
③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  
④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⑤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⑥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肃接受命令到金营去,被金军扣押五十天,在他们军营偷看,发现金国统治者非常贪心。
B.耿南仲告老还乡,儿子延禧担任郡守。邓肃弹劾耿氏父子误国,乞求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因此皇帝称赞邓肃正直。
C.皇上赞叹邓肃正直,他因此感谢皇上,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D.李纲罢宰相时,邓肃为他说好话,认为责罚过于严苛,免去他的职务与时局不利。因此惹恼当政者,也被罢免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 
译文:                                                                                        
(2)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选自《古文观止》)  
1.指出文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为大奸慝/鲜:少
B.而济其未之患/形:形成  
C.身夷、齐之行/履:踩踏
D.犹将而用之/举:举荐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晕风,础润而雨/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吹衣
B.祸岂可胜言哉/今者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
C.能见微而知著/武帝嘉其义,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二公料二子/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事之推移理/ 势之相因其/ 疏阔而难知/ 变化而不可测/ 者孰与天地阴阳/ 之事而贤者有/ 不知其故何也?
B.人事之推移/ 理势之相因/ 其疏阔而难知/ 变化而不可测者/ 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 其故何也?
C.人事之推移理/ 势之相因其疏阔/ 而难知变化/ 而不可测者孰与/ 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 何也?
D.人事之推移/ 理势之相因/ 其疏阔而难/ 知变化而不可/ 测者孰与天地/ 阴阳之事而贤者/ 有不知其故/ 何也?
4.本文的中心是“辨奸”,作者认为辨认奸佞之徒的标准是什么?
                                                                                                    
5.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3)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刘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等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护军王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护军刘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不食,三日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刘继元,为后汉的开国、末代帝王。②侁,古国名。③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             购求:重金以求
B.帝以业于边事              老:老练,有经验
C.护军王侁其议曰            沮:沮丧
D.今见敌逗挠不战              逗挠:曲行避敌以观望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杨业骁勇善战的一项是(  )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③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⑥业不食,三日死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杨业年幼时就洒脱豪爽、见义勇为。杨业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后汉帝王刘崇朝中做了保卫指挥使,后升迁至节度使一职,被人誉为“杨无敌”。
B.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危险的孤城,此时“杨无敌”为了保全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祖投降。
C.朝廷命令迁徙四个州府的百姓到内地,杨业向潘美提出的避开强敌、秘密撤出四个州府之民的策略,被护军王侁讥讽为畏惧、懦弱、退缩之举。
D.杨业虽是无敌将军,但在陈家谷口因无援军而被契丹军队所擒,而且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战斗中死去。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保栖:守卫居住。④行成:议和,求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之  遗:赠送
C、乃大夫种于吴王  见:接见
D、振贫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悼念死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师伐越        今大将军徙令臣出东道
B、女忘会稽耻邪        及其所既倦
C、种还,报勾践        仆口语遭遇此祸
D、阖庐死        ***其骑
3、与例句中加粗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行顿首曰
A、臣具以表闻,不就职   
B、酒阑,吕公因目固高祖
C、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D、前辟四,垣墙周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越王勾践知道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2)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惧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遗:埋没     
B.尔其石,屑而出之/攻:开凿     
C.乃请于朝,愿君理环/易:代替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委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子泣血请铭予/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B.请其废垒而兴之/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