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徐复传曾 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徐复传
曾 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因革:沿袭和变革。
B.因杭州/家:定居。
C.人或复著书/劝:勉励。
D.不世取宠/矜: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富贵不足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B.复所上言者/臣请王言乐
C.官其子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D.五六月之交/愿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博闻强识,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洒脱不拘,胸有大志,能淡泊名利,恬淡自守。
B.仁宗因欣赏徐复的才华,想让其为官。徐复坚决推辞,后应林瑀的邀请留在了登闻鼓院,一同编修《周易会元纪》。
C.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时,多次到徐复的住处去拜访和慰问。徐复对他很是礼遇和敬重,曾向他预言西边战争的停战时间以及吴地发生瘟疫的情况。
D.徐复死后十多年,沈遘担任杭州知州,在徐复的住处贴了一张“高士坊”的榜文,并对徐复的才华和品质都予以了高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
                                                                                                
(2)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
                                                                                                
答案
1.C
2.B
3.A
4.(1)古代圣贤写的书籍已经齐备了,只是求学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去写什么,来在后世求取声名呢?
  (2)像徐复这样自动远离污浊的社会,隐居在民间,长久不改变自己情操,可以说是(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徐复传曾 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三国论
苏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纯,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向以高祖/逆:违背   
B.则勇者不足也/恃:依仗   
C.以自辅其所不/逮:及   
D.所欲而不/遂: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天下难蜂起而难平/微夫人力不及此
B.皆暗而独智,智者胜/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C.困于吕布而狼狈荆州/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D.而未知不才取人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明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将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B.作者借古喻今,立论的目的在于讽谏当时北宋王朝,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D.文章例举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译: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瓣,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焕炳若列星而室焉/盈:满
B.使夫人击筑/辄:就
C.吹笛击/筑:拍打     
D.菊华时/舒:绽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作蟠螭,口衔灯/私见张良,具告
B.众乐皆作君/幸得脱矣
C.后出扶风人假儒妻/愿小相焉
D.就北辰星求长命免/赋《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入咸阳后,见到许多奇珍异宝,但一概不动,表现了他的政治谋略。
B.对咸阳宫的珍宝描写,有传说的虚构成分,作者只是对传说加以记载,而不出面评论。
C.侍女对皇宫生活的回忆,充满了留恋之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批评侍女贪图享乐的思想。
D.所选笔记段落,记事细腻,表现了笔记文的特点,作者不动声色地细细记载一些事情,结合历史全面来看,就会发现隐得很深的一些情感态度。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九 月 九 日 佩 茱 萸 食 蓬 饵 饮 菊 华 酒 令 人 长 寿 菊 华 舒 时 并 采 茎 叶 杂黍 米 酿 之 至 来 年 九 月 九 日 始 熟 就 饮 焉 故 谓 之 菊 华 酒。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
                                                    
(2)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何晏《论语集注》
(1)“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
                                                        
(2)请简要说明“道”“德”“仁”“艺”四者的关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史记·乐毅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留齐五岁/徇:巡行
B.湣王自,百姓弗堪/矜:骄横
C.诸侯齐湣王之骄暴/害:嫉妒。
D.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齐/王:称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不下者/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乐毅于是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伐齐/焉用亡郑陪邻
D.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